交通運輸部關於河南省開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文號:交規劃函〔2020〕339號

文號

交規劃函〔2020〕339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4/2020-03492

公開日期

2020年06月09日

主題詞

河南省;四好農村路;高品質;交通強國;試...

機構分類

綜合規劃司

主題分類

專項規劃

行業分類

路橋管理與養護

公文類型

部函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關於呈報河南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請示》(豫交〔2019〕93號)收悉。為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內陸型多式聯運建設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四好農村路”管養體系、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和組織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告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0年5月20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河南省試點任務要點

  一、“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

  (一)試點單位。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實施“百縣通村入組工程”。編制通村入組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建立達標臺賬,明確路線、里程、時間等。加快通村組硬化路建設,重點推進20戶以上未通硬化路的自然村,推進有條件的市縣實施“村村通”“組組通”。利用GIS、高分遙感技術和電子地圖,發展智慧化核查技術。建立考核獎補機制,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目標考核”的管理模式,逐級報省、市交通運輸部門抽查驗收並給予獎補。

  2.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健全政府補貼長效機制,科學配置客運車輛,積極推進農村客運車型中小型化,統一農村客運車輛標識。合理優化運營組織,推進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投入,推動實現“一縣一網一公司”。完善資訊化管理平臺,實現農村客運運營資訊化監管,加快“網際網路+”與農村客運融合發展。

  3.實施“提級改造促融合工程”。推進農村骨幹路網建設,加快串聯鄉鎮及主要經濟節點的縣鄉公路改造力度。推動農村公路聯網成片,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覆蓋城鄉、串聯村鎮的農村交通經濟環線。推進“農村公路+産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連通主要經濟節點的鄉村旅遊路、資源路、産業路,推動交旅融合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4.實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權責清晰、齊抓共管的管養體制機制和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資金保障機制,推動《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修訂,建立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實現縣有中心站、鄉有養護站、村有養護室。加大養護力度,積極開展預防性養護,鼓勵村道日常養護保潔等工作通過分段承包、定額包乾等辦法吸納沿線群眾參與,解決部分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強化路政管理和執法能力建設,積極開展道路聯合執法,加大超限運輸治理力度。

  5.實施“示範創建樹典型工程”。積極推進省轄市“四好農村路”全域創建工作,推動市縣開展示範鄉鎮、示範路創建。整治路域環境,加強環境綠化、美化工作,推進農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推進綠色廊道建設,打造“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一縣一特色”的“美麗農村路”,建成一批體現中原特色的交通驛站、觀景點等出行服務設施。

  6.實施“安全暢通惠民生工程”。抓好品質安全保障工作,實行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六方品質責任終身制。完善安全防護設施,加大高風險路段改造力度,完善交通標誌、標線和指路標識。保障運輸安全,加強班線安全通行條件聯合審核,建立安全生産責任制和監管工作機制。積極開展第三方安全評估,加強工程品質檢測和監督評估。

  7.實施“物流服務創品牌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利用既有縣級客貨運站、電子商務産業園、農資批發市場、閒置廠區廠房等存量用地,打造縣級物流中心。利用既有農村鄉鎮客運站、鄉鎮郵政點、農資站等資源,完善鄉鎮節點佈局。依託農家店、綜合服務社、村郵站等,建設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積極培育農村物流龍頭骨幹企業,延伸農村經營服務網路,建立縣域農村物流服務“一張網”,打造産運銷一體化農村物流服務體系。開行農村貨運班車,推動客運班車代運小件快件常態化、規模化,實現快遞下鄉進村。

  (三)預期成果。

  通過3年時間,基本解決農村公路發展短板,實現全省所有20戶以上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農村交通網路優化完善,管養機制健全完善,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示範創建成效顯著,實現“市市都有示範縣、縣縣都有示範鄉、鄉鄉都有美麗農村路”。農村交通安全保障水準明顯提升,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和通行客運班線村道安全隱患路段全面消除,大中危橋基本消除,農村公路工程品質耐久性、抗災害能力顯著增強。在示範創建、路域環境整治等方面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在村組通硬化路建設、管護長效機制、“美麗農村路”創建、城鄉客運公交化、農村物流服務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地方性標準、政策和規章制度。

  二、內陸型多式聯運建設

  (一)試點單位。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完善通道網路,拓展聯運輻射範圍。提升鄭州至歐洲、東盟、中亞等班列線路能力,開發中歐班列(鄭州)南歐線路,開闢至日本、南韓的東亞轉机班列,推進桂鄭歐、粵鄭歐等省際合作班列,建成太焦、鄭濟高鐵。探索以公路運輸為主,採用全程陸路、陸海或公鐵聯運的運輸模式。加快週口、漯河、信陽等港口和淮河、沙潁河、沱澮河、唐河等高等級航道網建設,重點推進週口、漯河、信陽港集疏港鐵路建設,推動鄭州至天津港、寧波舟山港、連雲港港等鐵海聯運線路常態化運作,提升安陽、濮陽、新鄉、洛陽、平頂山、駐馬店等地至沿海港口的線路運營能力,以週口港集裝箱運輸為重點拓展河海聯運。完善航線網路佈局,提高鄭州至成都、昆明、烏魯木齊和沿海城市的航線密度,持續深化鄭州與盧森堡“雙樞紐”戰略合作,支援盧森堡貨航公司利用第五航權新增配額,適時研究第六航權。

  2.優化節點佈局,提升物流樞紐功能。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及其他有條件的省轄市建設中歐班列(鄭州)貨物集散中心,推進鄭州國際陸港第二節點建設。加快建設鄭州國際陸港公司國際集裝箱交易中心,開拓國際貨物轉机集拼業務。推動港口企業設立陸港和集裝箱提箱、還箱點,推動內陸無水港納入啟運港退稅試點範圍。加快建設河南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和六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大型物流園區,紮實推進機場三期工程建設,加快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支援機場建設空鐵聯運單元,配套南貨運區空鐵聯運貨站建設。加快圃田(佔楊)一級鐵路物流基地和薛店、南陽、洛陽、商丘等二級鐵路物流基地建設,在鄭州南站附近規劃建設高鐵快運物流中心。推進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多式聯運中心擴區、鐵路口岸大監管區建設,實現多式聯運中心與集裝箱中心站一體化監管。

  3.推動平臺建設,實現資訊互聯共用。對接國家多式聯運資訊平臺,建立省內多式聯運資訊平臺。推動企業平臺互聯互通,完善鄭州機場、鄭州國際陸港、河南保稅集團等企業資訊平臺功能,開放樞紐場站、運力調配、班線計劃等數據資源,規劃建設“網際網路+”車貨交易平臺、網路貨運平臺等,推動物流供需和運輸資源精準對接、有效整合。

  4.健全標準體系,加強聯運設備研發。建立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制定一批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研發推廣專業化聯運裝備,完善相關標準和操作規範。

  5.推進提單物權化,打造“一單到底”模式。建立國際陸路聯運提單物權化體系,制定省內國際陸路多式聯運規則,支援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等多式聯運經營人發起成立國際陸路聯運與貿易發展聯盟,積極推廣聯運提單交單結算業務。

  6.豐富聯運産品,推廣先進組織模式。推廣冷藏集裝箱、罐式集裝箱等專業化多式聯運裝備,發展集裝箱、半挂車以及托盤等聯運設備租貨市場。全面打通中歐班列(鄭州)運郵出入境通道,推動鄭州國際陸港與菜鳥、DHL、順豐等深度合作,開展“門到門”跨境電商新業務。創新“卡車航班”運營模式,優化快件空鐵聯運流程,探索“航空+高鐵”聯運形式,開展城市間“點對點”試點。深化國際運輸交流合作,推動多式聯運經營企業加快佈局“海外倉”和轉口基地。推動物流運輸企業開闢國際公路運輸通道,推進中歐班列(鄭州)運貿一體化發展,創新“班列購”新零售模式。積極落實中國、盧森堡兩國航權協議,推進航權開放協作。

  7.培育聯運主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培育壯大多式聯運運營服務平臺公司、專業化鐵海聯運平臺公司、基地航空貨運公司,探索全省民航機場資源整合。支援鐵路運輸企業、郵政快遞企業、網路貨運平臺企業等延伸服務鏈條,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增強口岸服務保障能力,推廣“提前申報”方式,完善鄭州航空口岸7×24小時通關保障。加強市場運作監測,建立專項統計調查制度、運作監測機制以及多式聯運統計監測制度、監測指標體系。

  8.創新體制機制,構建高效協同模式。建立綜合交通運輸管理機制,以推動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完善公路、鐵路、水運、民航、郵政等管理部門和龍頭企業聯合辦公機制,建立市級多式聯運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貫通的工作組織體系。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河南省多式聯運國際性物流中心取得初步成果。建成“米字形+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形成10個以上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內河港口航道體系不斷完善。開通25條以上多式聯運示範線路,中歐班列(鄭州)年度開行1200班以上。省級多式聯運資訊平臺基本實現部門、區域、方式間資訊資源開放共用,骨幹企業資訊平臺間基本實現互聯互通。標準規範創制全面開展,發佈省級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形成20項以上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地方標準。聯運設備創新初見成效,航空貨物整板運輸專用車、公鐵聯運冷藏集裝箱等得到示範應用。機制創新有效推進,基本形成政企合作、上下貫通的工作組織架構和聯合辦公機制。

  通過3-5年的試點創建,基本建成網路覆蓋廣、銜接效率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多式聯運國際性物流中心,在國際通道建設、資訊互聯共用、標準規則創制、國際陸路聯運提單融資、多式聯運經營人培育、創新機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內陸多式聯運發展經驗。綜合運輸通道以及鄭州國際陸港、鄭州航空港等國家物流樞紐基本完善,建成20個以上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基本形成連接國內沿海港口的陸港(港口)節點體系,建成順暢銜接的綠色水運服務體系。開通35條以上多式聯運示範線路,國際直達貨運班列線路達到8條以上,中歐班列(鄭州)年度開行1500班以上。形成較為完善的省級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在多式聯運基礎設施、運載單元、專用載運工具、轉運設備、資訊交換介面、産品和服務等方面形成50項以上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聯運設備先進智慧並得到廣泛應用,體制機制保障有力並形成創新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抄送: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部綜合規劃司、公路局、運輸服務司。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