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福建省開展蘇區老區“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文號:交規劃函〔2020〕695號

文號

交規劃函〔2020〕695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4/2020-03785

公開日期

2020年11月30日

主題詞

“四好農村路”;交通強國

機構分類

綜合規劃司

主題分類

專項規劃

行業分類

公路建設;路橋管理與養護

公文類型

部函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關於呈報福建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請示》(閩交規〔2020〕12號)收悉。為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蘇區老區“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區域交通協調發展、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公路水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信用體系建設、農村物流發展、通用航空産業發展、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綠色港口發展、工程品質關鍵技術攻關、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告我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0年10月10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福建省試點任務要點

一、蘇區老區“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

(一)試點單位。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建省交通科技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建立農村公路建設監管體系。探索建立農村公路建設審批體系,簡化農村公路小型項目審批,加快路網升級改造。建立農村公路品質控制管理機制,提升農村公路品質安全保障水準。

2.建立農村公路長效養護管理體系。完善路長制和鄉村道專管員制度,建立鄉村道養護工作標準和鄉村道專管員考核體系,完善考核獎懲和不合格退出機制,研究建立以路況為中心的農村公路養護績效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

3.提升農村客運與物流發展水準。推進農村客運可持續運營,強化公益定位屬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構建鄉村接駁運輸體系。整合郵政快遞、供銷、商務等農村物流資源,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網路。促進交郵融合,增強郵政快遞普遍服務能力,發展聯營配送,探索建立“以郵政快遞配送為主、城鄉客運為輔、社會化運送為補充”的運力結構模式。

4.建立農村公路“網際網路+”管理體系。搭建農村公路“網際網路+”綜合平臺,完善農村公路路長APP綜合服務平臺,提升農村管護的資訊化服務水準。

5.建立美麗農村公路評價體系。依託鄉村旅遊路建設,探索建立旅遊公路綠色生態設計施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美麗農村公路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初步完成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審批流程設計,項目報批、報建、報驗等環節基本實現規範化並在部分縣市試行應用。農村公路建設關鍵節點品質控制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建立鄉村旅遊公路標準及綠色生態評價體系,出臺《鄉村道路路況評定簡易方法》。農村運輸服務水準顯著提升,建制村通客車、鄉鎮快遞服務網點、建制村直接通郵實現全覆蓋。

通過3—5年時間,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全面投入應用,項目報批、報建、報驗等環節全面實現規範化,審批環節大幅精簡。建成以路況為中心、資訊化為手段的農村公路養護績效考核體系,鄉村道日常養護標準、專管員考核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客貨運輸實現建制村全覆蓋,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水準顯著提升,農村物流配送效率明顯提高。建成農村公路“網際網路+”管理體系,出臺鄉村旅遊公路標準及綠色生態評價體系。

二、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一)試點單位。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廈門港口管理局,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建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推動審批管理方式“事前承諾、事後檢查”,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加強資訊化基礎設施硬體環境建設,建設交通運輸“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完善行政審批系統,提升審批智慧化水準。推進交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加強省市縣審批業務辦理有機銜接,完善政務服務門戶、全過程電子監察、電子證照應用等功能。

2.建立交通運輸安全監管體系。健全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制度規範,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大數據對接與應用、安全監管風險評估與應用、安全監測預警分析與應用等研究。建設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監管平臺,強化企業監督檢查、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危險貨物監管、安全生産信用監管等功能。建設交通運輸安全監管技術體系、支撐體系與運營體系,推動新技術整合應用創新。

3.加強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交通運輸信用法規體系,明確交通運輸信用監管內容,推進信用監管立法,推動制度和規範建設。完善交通運輸信用資訊採集、共用、公開、管理等制度,加強信用評價、聯合獎懲等制度設計和推廣應用。建設“網際網路+信用監管”平臺,推進各類監管平臺互聯互通,打造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體系。以廈門港為依託,完善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評價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信用體系建設,推動港航信用管理常態化和長效化。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建成全省交通運輸“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形成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實現省市縣政務服務系統互聯互通,交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取得顯著成效。交通運輸綜合安全監管平臺及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基本建成,有效覆蓋省市縣三級。建成“網際網路+信用監管”平臺,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信用資訊歸集共用,信用監管資訊化水準有效提升。在資訊安全、數據共用等制度建設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相關政策成果。

通過3—5年時間,交通運輸“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實現推廣應用,交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一網通辦”,交通運輸服務對象和社會群眾滿意率顯著提升。企業安全生産主體責任有效落實,安全管理能力和本質安全水準顯著提升。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建成交通運輸信用法規體系及信用資訊制度體系,信用風險預警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信用資訊在行政檢查、招投標等業務中得到深度應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初步形成,在交通運輸“放管服”改革、事前事中事後監管中深入應用。

三、區域交通協調發展

(一)試點單位。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建省交通科技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通用航空行業協會。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建設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拓展以福州、廈門為核心的高速鐵路進出省通道,加快推進高速鐵路規劃建設。推進主要港區鐵路支線與後方貨運通道直聯,提高鐵路網覆蓋率。加強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開展城鎮化地區公路與城市道路規劃建設標準銜接及空間複合利用研究。依託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道慶洲大橋等項目,探索交通通道走廊帶多方式綜合利用的規劃建設模式。實施鄉鎮便捷通高速工程,完善以福州、廈漳泉為中心,輻射其他設區市、便捷連接縣鄉的幹線公路網。打造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港口群,推進核心港區整體連片開發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構建以閩江幹流航道為骨架的江海聯運體系。提升福州、廈門區域樞紐功能,加快福州、泉州機場改擴建工程,統籌推進武夷山機場遷建前期工作。

2.加快通用航空産業發展。加強通用航空人才引進與培養,促進通用航空産業集聚發展,培育打造具有特色優勢的通用航空研發製造企業。創新配套産業扶持政策,發展與區域經濟緊密聯繫的通用航空優勢産業。推進無人機和輕型運動型飛機研發和應用,推動無人機在貨運領域推廣應用。推進航空産業園建設,開展在崗飛行員復訓和新飛行員培訓。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有效推進,泉州、寧德沿海港口至內陸西向鐵路貨運通道能力進一步提升,鐵路覆蓋率顯著提高,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成投用,80%陸域鄉鎮實現30分鐘上高速公路。航空産業園和通用航空培訓基地基本建成,通用航空産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通過3—5年時間,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鐵路網密度明顯提升,基本建成中心城區至縣城“1小時交通圈”,公路與城市道路高效銜接並形成標準、指南、規範等政策性文件。通用航空産業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産業創新力顯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

四、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一)試點單位。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廈門港口管理局、福州市交通運輸局、泉州市交通運輸局、莆田市交通運輸局,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打造高品質出行服務體系。建立網約車協同管理機制,探索設立網約車合規化目標,建立網約車合規化推進情況通報制度,強化網約車平臺公司、車輛及駕駛員監管體系建設,完善駕駛員資質聯合審查機制。構建城市出行“微迴圈”網路,開通地鐵接駁“微迴圈”公交專線,推行高峰快速直達專線、學生專線、旅遊公交、節假日公交等服務,推廣“網際網路+”共用出行,發展定制公交等服務模式,創新開通社區巴士。鼓勵發展公共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開展城市交通地鐵和公交系統協同聯動技術研究,完善地面公交與地下軌道交通互動協同機制,構建“一體化”城市出行網路。

2.推進現代物流發展。打造網路貨運産業集群,扶持培育一批優質網路貨運企業,推動網路貨運企業在服裝、製鞋、建材、鐵礦石加工等行業實現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打造快遞服務産業集群,推動城市綠色配送集約高效發展,建設快遞産業園,推動快遞服務向高端産業鏈服務轉型。

3.推進“絲路海運”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打造“絲路海運”國際航運品牌,推動“絲路海運”標準推廣應用。建立國際寄遞物流供應鏈體系,依託晉江陸港,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泉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泉州跨境電商通關服務中心”“泉州國際郵件互換局”“城市貨站”等平臺建設,建立“國際陸港口岸”“跨境服務口岸”雙口岸服務體系。以泉州為依託,探索組建海外物流聯盟,打造快速便捷跨境寄遞網路。深化港口資源整合,提升港航基礎設施服務水準,推進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廈門港、福州港等主要港口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準和地區性重要港口專業化、規模化水準。推動海運高品質發展,加強船舶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加快港口和船舶岸電設施建設和使用,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航運企業。推動航運數字化轉型,推進個性化定制服務的模式創新。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出行服務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福州、廈門、泉州網約車車輛、駕駛員雙合規訂單率明顯提高,城市交通地鐵和公交系統協同聯動技術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建成“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物流平臺,物流組織效率明顯提高,物流成本有效降低。綠色、智慧港口建設有效推進,港口船舶岸電使用率顯著提升,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形成跨境電商口岸聯動服務體系,“絲路海運”聯盟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通過3—5年時間,出行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果,人民滿意度顯著提高,城市交通地鐵和公交系統協同聯動技術取得創新性成果,網約車合規化水準顯著提升,公交服務新模式得到廣泛應用,社區巴士、地鐵接駁專線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物流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形成科學合理的網路貨運、快遞産業發展格局。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成效突出,基本建成陸港國際寄遞物流協同發展體系,“絲路海運”形成國際航運物流品牌。港口綠色、智慧發展水準大幅提升,港口船舶岸電使用常態化。

五、公路水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

(一)試點單位。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廈門市交通運輸局,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技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提升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養護標準化水準。創新工作機制,積極對接行業科研機構,吸收行業科研力量,開展關鍵技術問題攻關。以部分重點工程為依託,開展工程試驗、技術驗證和品質監測,推動技術成果驗證和技術進步,推動建設、設計、施工、養護、監督標準化的工作指南和地方標準體系修訂。

2.開展工程品質關鍵技術攻關。開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壽命週期建設養護技術研發,依託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設、養護實體項目,圍繞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施工、養護等三個關鍵環節,全面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壽命週期關鍵技術問題,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壽命週期建設養護對策,加強資訊化、智慧化、大數據等成果研究和推廣應用。開展海底隧道關鍵技術攻關,依託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工程,開展海底隧道運營管養的防排水、高性能混凝土防開裂等涉及工程品質和耐久性的瓶頸、短板問題技術攻關。開展重力式碼頭“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研究。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力爭出臺福建省交通建設工程品質安全條例,在公路水路工程建設養護標準化、海底隧道關鍵技術研發、重力式碼頭“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等方面形成階段性研究成果,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壽命週期研究方面形成控制性指標。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形成公路水路工程建設養護標準化制度體系,在公路水路工程建設養護標準化方面形成關鍵技術成果,編制出版公路水路工程的設計、施工、建設、管理和養護標準化指南叢書,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養護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海底隧道、重力式碼頭等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顯著進展,並形成系統技術成果。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