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廈門市開展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力提升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文號:交規劃函〔2020〕788號

文號

交規劃函〔2020〕788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4/2020-03796

公開日期

2020年12月11日

主題詞

交通樞紐;交通強國

機構分類

綜合規劃司

主題分類

專項規劃

行業分類

城市公共交通運輸;鐵路工程建築及鐵路運輸業;民航工程建設及航空運輸業

公文類型

部函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關於申請審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及試點任務申請書的請示》收悉。為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力、公共交通車路協同應用、打造立體化絲綢之路服務品牌、提升重點領域現代治理能力、提升運輸服務智慧和綠色發展水準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發展樞紐經濟、車路協同技術不同場景應用、“絲路海運”品牌建設、交通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告我部和廈門市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0年10月31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廈門市試點任務要點

一、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力

(一)試點單位。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廈門翔安機場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強化區域公路網聯接能力。有序推進廈門第三東通道和南石高速聯絡線等項目規劃與建設,加強廈門本島、泉州與廈門新機場有效銜接。

2.提升陸路貨運樞紐功能。推動沈海高速廈門段與前場物流園陸路貨運樞紐連接通道建設,強化前場物流園區與沈海、廈蓉高速、G319國道、G324國道等相關國省幹線有效銜接。

3.構建廈門北站高鐵樞紐體系。有序推動廈門北站高鐵樞紐規劃建設,打造區域高鐵客運樞紐,強化輻射東南、華南和華東地區能力。加強高鐵樞紐站與高快速路、國省幹線及城市幹道重要節點銜接。提升高鐵與沿海通道聯接能力,強化高鐵樞紐站與城市軌道、城市公交的銜接,構建綜合立體換乘體系。

4.建設廈門新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立機場快速集散通道體系,優化陸側交通資源,構建以軌道交通為核心、公共交通為主體、多種交通方式緊密銜接的機場集疏運體系。

5.發展樞紐經濟。加快完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提升區域對外開放能力,增強廈門對周邊地區經濟輻射能力。依託廈門新機場,積極發展空港經濟新模式。加強廈門港集疏運體系建設,推進港城一體化發展。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廈門北站高鐵樞紐、前場物流園陸路貨運樞紐及集疏運體系基本建成。綜合交通樞紐服務效能不斷增強,城市人口集聚區覆蓋度顯著提高,在樞紐與産業、居住功能區的有效銜接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意見指南等相關成果。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成新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航空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城際鐵路網與城市軌道交通網有效銜接,廈門北站高鐵樞紐周邊資源實現高效開發利用。在國省幹線公路與城市交通網順暢銜接、港城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意見指南、技術標準等政策成果。

二、公共交通車路協同應用

(一)試點單位。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廈門公交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快速公交(BRT)—車路協同系統應用。探索推動實時車路協同、超視距防碰撞、智慧車速策略、安全精準停靠等技術應用,促進BRT系統與車路協同系統融合發展。研究推動北斗導航在安全、效率、節能等城市公共交通重點領域應用。以車用無線通信技術(C-V2X)為基礎,加快推動部分BRT路段試行自動駕駛,完善BRT應用場景。

2.城市場景車路協同應用。以BRT車路協同測試為基礎,加快推動城市普通公交、消防車、物流車、計程車、清掃車等車路協同應用,擴大智慧高速、港區(空港)、景區等場景應用程度。

3.夜間智慧物流配送應用。充分利用BRT道路資源,以無人輕型卡車為載體,強化車路協同技術應用,探索推動夜間L4級智慧物流測試。

4.車路協同商業模式探索。加快推進C-V2X無線通信頻段許可,積極開展頻段規劃和路側網路建設。充分考慮現有ETC系統,推進高速公路場景下貨運車輛自動駕駛安全輔助、車輛編隊、交通資訊實時提醒等應用。以集美區具備C-V2X網路覆蓋的智慧站臺建設為依託,提升群眾共用出行服務能力,探索按服務收費商業模式。

5.産業集群發展。有序推動“5G+智慧交通”聯合實驗室、智慧交通産業創新聯盟建設。打造核心技術研發中心,建設車路協同創新生態體系,積極推進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建設自動駕駛研發平臺。探索推動成立“車路協同産業基金”,發展車路協同關聯産業,研究制定配套支援政策。探索建立車路協同平臺,推動智慧汽車、道路基礎設施、通信基站、車聯網平臺等資訊交互與數據應用。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集美區部分公交車站間智慧網路建設和快速公交路段路口C-V2X車網通信、車車通信設備部署,實現部分路段BRT車輛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與應用,在快速公交(BRT)—車路協同應用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工作指南、技術標準等政策成果。

通過3—5年時間,快速公交(BRT)—車路協同技術基本實現推廣,在城市、物流等場景車路協同應用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工作指南、技術標準等政策成果。基本建成“5G+智慧交通”聯合實驗室,車路協同相關産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在車路協同城市場景應用方面取得典型經驗。

三、打造立體化絲綢之路服務品牌

(一)試點單位。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元翔(廈門)國際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加快發展中歐班列通道經濟。提升公鐵海多式聯運能力,完善重要節點一站式服務。以“海鐵聯運+過境運輸”為重點,加快推動中歐班列通道沿線關聯産業發展。探索開行汽車平行進口班列,打造跨境電商物流通道。

2.積極建設“絲路海運”品牌。提升“絲路海運”運營品質,研究制定“絲路海運”高品質服務標準,完善“絲路海運聯盟”機制。拓展“絲路海運”航運網路,鼓勵航運企業開行、加密“絲路海運”航線,加大沿海內支線建設力度。拓展“絲路海運”物流服務鏈條。加快港口多式聯運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廈門郵輪港口綜合服務及保障基地建設,完善廈門港航運基礎設施。優化“絲路海運”營商環境,提升口岸服務,有序推動“絲路海運”大數據平臺建設,提高業務協同和數據共用能力。

3.大力提升航空服務品質。積極推進“24小時過境免檢”和通程航班政策實施。創新民航轉机産品,推動隔離區內各流向(國際、國內)高效互轉,提升轉机智慧發展水準,提高旅客轉机體驗。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絲路海運”品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覆蓋能力有效提升,廈門機場國際轉机能力和品質顯著提高。在“絲路海運”品牌建設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指導意見、工作指南等政策成果。

通過3—5年時間, “絲路海運聯盟”影響力顯著提升,中歐班列海鐵聯運水準有效提升,基本形成“絲路海運”與“中歐班列”有機銜接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實現“絲路海運”服務鏈條深度延伸。

四、提升重點領域現代治理能力

(一)試點單位。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深化交通運輸行政審批改革。加快推動審批許可權下放,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營商環境。規範行政審批流程,暢通跨部門資訊共用渠道,提升道路許可、從業資格等領域便民度。推動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2.提升交通政務服務能力。大力建設“全程網辦”工程,拓展“E政務”網上業務。加強與公安等系統資訊共用,精簡中間環節,壓縮審批審核時限。加大服務站點佈局,推動“E政務”向社區延伸。探索在地鐵站點、客運場站、社區超市等地設置自助服務終端。

3.深化交通運輸安全責任體系改革。明確監管責任邊界,完善安全監管責任清單。建立健全安全生産信用獎懲機制,強化聯動管理和失信聯合懲戒。加快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加強安全生産監管資訊化建設。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完善部門應急預案,推進道路危化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建立企業風險響應機制,提升事故先期處置能力。積極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在防災預警、應急救援等方面應用。

4.打造文明公交品牌。加強交通文明制度設計,構建交通文明制度體系。規範公交駕駛行為,引導公交車安全駕駛、綠色駕駛、文明駕駛,打造“禮讓斑馬線”品牌。加快建設“智慧公交安全節能行車誘導系統”,提升公交運營科技水準,提升安全駕駛系數。

5.加快打造高水準交通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保障體系,優化交通運輸人才佈局和結構。加大軌道交通等重點産業和新興業態人才培育支援力度。完善人才服務體系,探索建立交通運輸人才庫。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行政審批改革進一步深化,形成交通工程行政審批“簡化審批”項目清單,出臺交通工程變更審批管理辦法,行政審批效率顯著提升。完成“E通百通”服務升級,智慧化、資訊化服務水準有效提高。人才體系初步建立,人才隊伍有效壯大。

通過3—5年時間,政務服務便利化水準顯著提升,交通運輸“E政務”服務品牌基本建立,行政服務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人民滿意度顯著提高。安全生産責任體系基本完成改革,應急救援體系基本建成。文明公交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公交運營文明程度、安全程度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結構和品質不斷優化,在構建“人才強交”配套政策體系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

五、提升運輸服務智慧和綠色發展水準

(一)試點單位。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現代物流。完善物流發展政策體系,推進城市貨物運輸、城市配送、物流産業等相關領域協同發展。以“智慧物流”為重點,推動配送企業資訊資源共用,提高增值服務能力。提高城市末端配送車輛智慧管理水準,探索推動末端無人配送。優化配送基礎設施網路佈局,打造綠色物流通道。大力更新綠色運輸工具和裝備,加快新能源設備和車輛推廣使用。加快提升城市配送綠色發展水準。

2.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完善網約車標準體系與政策體系,健全網約車信用管理,推動網約車平臺線下管理公司人員和駕駛員全部納入信用管理。推動汽車分時租賃行業規範化發展。大力發展道路客運定制服務,提升道路客運服務品質。探索推動網際網路+公交發展。創新網路貨運模式,建立風險管控制度,加強經營者考核,建立投訴反饋機制,強化信用評級,推動分級管控和差異化管理。

3.智慧公交。建設城市公交綜合大數據系統,推動公交智慧化運作分級決策支援,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整體效率。加快推進掌脈識別等快捷通行技術及設備在軌道交通應用,探索推廣無接觸式通行,全面提高地鐵閘機通行效率,提升城市軌道智慧化便利化水準。

4.綠色交通。以綠色建造、綠色經營等領域為重點,加強公路工程全生命週期經濟論證及環境影響分析,大力發展綠色道路技術。以樞紐(站場)宏觀選址、佈局工藝、建築設施、場站設備、運營管理為重點,積極推動綠色樞紐(站場)研究。以提高城市交通資源利用效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為重點,推動綠色城市客運發展。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現代物流發展初見成效,物流行業智慧發展水準有效提升。城市公交、軌道交通智慧化程度不斷提高,通行效率有效增強。網約車管理基本實現規範化,在網約車健康穩定發展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意見指南、技術標準等政策成果。

通過3—5年時間,物流智慧、綠色發展水準顯著提高,城市配送效率不斷提升,在智慧物流發展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指導意見等政策成果。在分時租賃、網路貨運發展方面取得典型經驗,形成意見指南、標準規範等政策成果。綠色交通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長效機制,在綠色道路、綠色樞紐(站場)、綠色城市客運發展等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建設技術指南等政策成果。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