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交通部部屬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實施辦法 | ||
文 號:交財發(1998)348號 | 發佈機關:交通部 | |
發佈日期:1998.06.12 | 實施日期:1998.07.01 | |
時 效 性:廢止 |
交通部部屬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實施辦法
【字號 大 中 小】 【導出PDF】 【線上列印】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範的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管理水準,發揮會計工作在強化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中的作用,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財政部印發的《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管理辦法》等會計法規制度,並結合我部具體情況制定。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部屬企業、事業、社會團體和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簡稱“單位”)。
第四條 本辦法自1998年7月1日起執行。
第五條 本辦法解釋權屬部財務會計司。
第二章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基本規定
第一節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總體要求
第六條 各單位應根據會計業務需要單獨設置會計機構,配備會計人員,為單位搞好會計工作提供組織保證。暫無條件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的單位,至少要在有關機構中配備會計、出納各一人,不得由一人既當會計又兼出納。無條件配備會計人員的單位應委託有代理記賬資格的機構代理記賬。
會計人員指專職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人員和由財會部門管理的基層單位專職核算員。會計人員必須按規定取得《會計證》。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單位,電算會計崗位人員還應取得《會計電算化資格證》。
第七條 大中型企業應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職權和責任按照《總會計師條例》執行。
第八條 會計機構內部應建立稽核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稽核人員。稽核人員負責審查本單位的財務成本計劃和各項財務收支,復核會計憑證和賬表。
第九條 單位行政領導人應領導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執行《會計法》,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要保障會計人員的職權不受侵犯;任何人不得對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對認真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堅持原則,忠於職守,恪守職業道德,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要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業務學習每年不得少於12天;要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的規定任免會計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必須徵得上級主管單位同意,以保證會計人員素質和保持會計人員的相對穩定。
第十條 會計人員必須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思想水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樹立全局觀念,遵紀守法,忠於職守,廉潔奉公,實事求是,全心全意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法律、制度,維護國家和其他投資者權益,嚴格會計核算和監督;必須努力鑽研業務,不斷豐富會計理論知識,提高業務能力;要積極參與管理,為單位提高經濟效益當家理財。
第十一條 各單位應本著有利於加強會計管理,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有利於分清職責,嚴明紀律,考核幹部的要求,並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會計人員工作崗位一般可分為:會計主管、主管會計、出納(現金和銀行出納可分設)、財産物資核算、資金核算、工資核算、往來結算、成本(費用)核算、收入利潤核算、總賬報表、稽核、責任成本、內部銀行、電算會計、會計檔案管理、車間成本核算等。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簿的登記,各項實物驗收保管,以及稽核和會計檔案保管工作;會計不得兼管出納工作的現金收支、有價證券保管等職能。各崗位人員要有計劃地進行輪換,以利於會計人員全面熟悉業務。
各單位財會部門要在單位行政領導人或總會計師的領導下,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崗位責任制執行情況的檢查,及時總結經驗,並加以修訂和完善。
第十二條 下列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支、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資本、基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
5.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
第十三條 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1.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2.單位的會計年度自西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3.單位的會計核算採用借貸記賬法(會計制度規定可採用其他記賬方法的除外);
4.會計核算的金額以人民幣“元”為單位,元以下計至分,單價和單位成本可計至元以下四位數,余數四捨五入。以外幣計算的,應當折合人民幣記賬,同時註明外幣的名稱、金額和匯率。會計核算的數量,均採用國家標準計量單位;
5.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各種會計記錄,都必鬚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登記,做到手續齊備,內容完整、反映真實、計算準確、資訊反饋及時;
6.企業及有成本核算的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會計核算。凡是本期已經實現的收益和已發生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本期的收益與費用入賬;凡是不屬於本期的收益與費用,即使款項已在本期收付,都不應作為本期的收益和費用處理;其他單位應根據收付實現制的原則進行會計核算;
7.單位的收益和費用的計算應遵行配比原則,一個時期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都必須在同一時期內登記入賬,不應脫節,不應提前或延後;
8.單位所採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期應一致,不得任意改變。如需要改變的,應報經主管財政部門審批,並在會計報表中加以説明;
9.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字跡必須清晰、工整,不得潦草。具體要求如下:
(1)填制在會計憑證上的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其所佔格寬一般應以不超過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為原則,不要寫滿格。憑證最後一行數字與合計之間的空行應從右向左下劃斜線登出,以示期間不能加寫數字。合計金額數字前面應寫人民幣符號“$”;
(2)登記在賬簿中的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其所佔格寬以不超過格寬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為原則;
(3)填寫在會計報表上的阿拉伯數字,以元為單位的,一律填到角分,無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寫“00”,或“-”符號,有角無分的,分位應寫“0”,不得用符號“-”代替;
(4)漢字大寫金額數字,一律用正楷(如: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億、萬、仟、佰、元、角、分、零)或行書書寫,易於辨認、不易塗改。大寫金額數字到元或角為止的,在元或角的後面要寫整(或正)字,金額數字到分的,分字後面不必寫整(或正)。有的憑證或其他會計資料內大寫金額數字前未印有“人民幣”字樣的,應加寫“人民幣”字樣,並接著寫數字,中間不得留有空白。阿拉伯金額數字之間有“0”時,漢字大寫金額要寫“零”字;
10.各單位的財産應定期盤存。庫存現金按日盤點;銀行存款按月核對,財産、物資每年至少要清查1至2次,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11.單位加蓋在賬簿上的會計人員名章為長方形扁章,用紅色印油;各種戳記,如“承前頁”、“過次頁”等會計科目章均用藍色印油(如書寫,則用藍黑墨水);結賬、改錯劃線均用紅色墨水;
12.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在正式利用電腦替代手工賬之前,必須按規定報經上級主管單位批准,否則,單位電腦替代手工記賬不予承認,提交的有關會計賬表資料上級主管單位可拒絕接受。
第二節 會計科目
第十四條 各單位應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由部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及補充規定(以下簡稱《會計制度》)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進行會計核算。
為便於編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查閱賬目,各單位不得隨意改變或打亂《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會計科目編號;單位有增加的科目,其編號可利用有關科目之間預留的空號。
第十五條 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單位沒有相應會計事項的,可以不設。根據業務需要,單位可在會計制度規定的範圍內,增減或合併會計科目。
第十六條 明細科目的設置,除《會計制度》已有規定者外,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規定。但不能將總賬科目改為明細科目。
第十七條 單位在填制會計憑證時,可以同時填寫會計科目全稱和會計科目編號,也可以只填寫會計科目全稱,不填寫會計科目編號;不得只填寫會計科目編號,不填寫會計科目全稱。
第三節 會計憑證
第十八條 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第十九條 原始憑證包括外來和自製的兩種,是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的書面證明。會計人員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必須取得或填制合法的原始憑證。
原始憑證必須具備以下內容:
憑證的名稱;填制憑證日期;填制憑證單位名稱或填制人姓名,經辦人員的簽名或蓋章;接受憑證單位名稱和經濟業務內容、數量、單價和金額。除國家允許用票單位自行確定式樣印製的票據(如郵政、電訊、鐵路、公路、航空等部門的票據)外,其餘的外來原始憑證均應套印有縣(市)以上稅務機關發票監製章或財政機關票據監製章。自製對內使用的原始憑證,應註明同該項經濟業務有關的生産計劃、經濟合同和預算項目等內容,並連續編號,號碼印(或填寫)在憑證的右上角;對外使用的原始憑證應按稅務機關或財政機關的規定套印票據監製章。
第二十條 原始憑證的簽發和填制方法:
1.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必須蓋有填制單位的公章;從個人取得的原始憑證,必須有填制人員的簽名或蓋章;自製原始憑證必須有經辦單位負責人或其指定的人員簽名或蓋章;對外開出的原始憑證,必須加蓋本單位公章。凡填有大寫或小寫金額的原始憑證,大寫與小寫金額必須相符;
2.凡一式幾聯的原始憑證,應當註明各聯的用途,只能有一聯作為報銷憑證,而且必須用雙面複寫紙套寫,並連續編號。作廢時應加蓋“作廢”戳記,連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銷毀;
3.職工公出借款條必須附在記賬憑證之後。公出報銷後,憑其報銷金額衝抵原借款。報銷金額小于原借金額由報銷人歸還差額時,應另開收據或退還借據副本,不得退還原借據;
4.單位的某項開支如需與其他單位共用一張原始憑證時,可將支付款項單位開出的“原始憑證分割單”作為外來原始憑證,憑以結算。“原始憑證分割單”亦應具備原始憑證的內容和相應的簽發手續;
5.外來或自製的原始憑證,屬於由出納收入或支付款項的,應由收款人或領款人簽名,由出納人員分別加蓋“現金收訖”“轉賬收訖”和“現金付訖”“轉賬付訖”戳記;屬於購入實物的,應同時附有由驗收入庫人開出的“驗收單”,不需入庫而直接領用的,必須由經領人簽注用途和姓名;需要登出或作廢的,由會計人員(出納除外)加蓋“登出”和“作廢”戳記。
單位發生銷貨退回業務時,除填制退貨發票外,退款時,必須取得對方的收款收據或匯款銀行的憑證,不得以退貨發票代替收據。
6.經過上級批准的經濟業務,應將批准文件作為原始憑證附件。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單獨歸檔,應在憑證上註明批准機關名稱、日期和文件字號。
第二十一條 記賬憑證包括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三種。也包括記賬憑證匯總表和科目匯總表。企業也可以使用通用記賬憑證。
第二十二條 單位應統一使用複式記賬憑證,其內容必須具備:填制憑證日期;憑證字號;經濟業務內容摘要;會計科目;金額;過賬;所附原始憑證張數;填制憑證人員、稽核人員、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蓋章處。收、付款的記賬憑證還應有出納人員簽名或蓋章處。
單位如需用自製原始憑證代替記賬憑證的,必須具備記賬憑證應有的內容,憑證的左上角應印有供填寫借貸科目名稱和憑證字號的空格。
第二十三條 會計人員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
第二十四條 記賬憑證(更正、結賬和預提費用、待攤費用等記賬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的除外)所列金額必須與所附原始憑證的金額一致。如遇一張原始憑證發生的經濟事項較多,涉及到兩張以上記賬憑證時,可在原始憑證上註明本記賬憑證的金額和所涉及的其他記賬憑證的字號及金額等;同時,應在未附原始憑證的其他記賬憑證上將原始憑證附入的記賬憑證編號註明,以便搜尋。
第二十五條 記賬憑證所附原始憑證中有涉及外單位的支出,應開出“原始憑證分割單”一式兩份,一份供對方結算,另一份同有關原始憑證一起附入記賬憑證,用以證明相關原始憑證減少填制記賬憑證的金額數及其原因,也便於同接受“分割單”單位對賬。使用劃賬通知單的只填一聯給對方。
第二十六條 記賬憑證所附原始憑證較多,不便於裝訂的,可採用“特種原始憑證匯總表”,將其數量、金額、事由、付款或收款方式、原始憑證張數、裝訂保管方式等匯總填列一式二份,一份與原始憑證一同裝訂作封面,另一份附入有關記賬憑證內;面積較小的(如火車票、汽車票等)應通過整理,整齊地粘貼在“附件粘貼單”上;面積超過記賬憑證的,應折疊(略小于記賬憑證)附入有關記賬憑證。
第二十七條 記賬憑證中附件張數的計算,一般應以所附原始憑證的自然張數為準。凡是與記賬憑證中的經濟業務記錄有關的每一張證件,都應作為原始憑證的附件。如果記賬憑證中附有原始憑證匯總表,應該把所附的原始憑證和原始憑證匯總表的張數一併計入附件張數之內;差旅費和交通費中零散車票,如貼在“附件粘貼單”上,則可作為一張附件計算。
第二十八條 記賬憑證應按現金、銀行、轉賬三類憑證逐月按順序編號。凡一筆經濟事項須填制兩張以上記賬憑證的,記賬憑證的編號應加上分號,如2號憑證有三張,則應分別寫為
1 2 3
2-;2-;2-。
3 3 3
為便於當月的憑證編號不重不漏,收支業務多的單位應使用“憑證銷號單”,月終將“憑證銷號單”與有關記賬一併裝訂。
第二十九條 為保證會計科目對應關係清楚,填制記賬憑證時,在一般情況下,一張記賬憑證只能一個科目同一個或幾個科目相對應,不得幾個科目同時對應;更不得把涉及到不同性質、業務的多張憑證匯集在一起,幾個科目與幾個科目同時對應。
第三十條 記賬憑證上的“制證”、“稽核”、“記賬”、“會計主管”等處,有關人員在履行職責後簽名或加蓋名章,其中制證與稽核人員不應由一人擔任。僅有會計、出納各一人的單位,應相互稽核並簽名或加蓋名章。
第三十一條 已經登記入賬的記賬憑證,年內發現填寫錯誤時,應用紅字填寫一張與原內容相同的記賬憑證,在摘要欄註明“登出某月某日某號憑證”,同時再用藍字重新填制一張正確的記賬憑證,註明“訂正某月某日某號憑證”。如果會計科目沒有錯誤,只是金額錯誤,也可以將正確數字與錯誤數字之間的差額,另編一張調整的記賬憑證。調增金額用藍字,調減金額用紅字。如發現以前年度的錯誤,應用藍字填制一張更正的記賬憑證調整賬務,不使用紅字更正法。
第三十二條 會計人員要嚴格審核會計憑證,對記載錯誤,不完整,不符合規定的憑證,應退回補填或更正。對偽造、塗改或經濟業務不合法的憑證,應拒絕受理,並及時報告單位領導處理。
第三十三條 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被盜等情況,應取得原簽發單位證明,並註明原來憑證的號碼、簽發日期、金額和內容等,由經辦單位負責人批准後,才能代作原始憑證。如果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應由當事人寫出詳細情況,出具證明,經單位領導或會計主管批准簽字後,代作原始憑證。
第三十四條 各種記賬憑證應及時傳遞,不得積壓,登記完畢後,應按照分類和編號順序保管,並按月裝訂成冊,不得散亂丟失。
記賬憑證的傳遞程式一般為: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然後交稽核人員審核,再由會計主管審批,審批後,轉賬憑證交由記賬人員記賬;收付款憑證,應先交出納人員辦理收付款事宜,然後交記賬人員記賬,記賬後送交有關人員裝訂保管。
第四節 會計賬簿
第三十五條 會計賬簿包括總分類賬、日記賬、明細分類賬三種。還包括備查簿、卡片等輔助賬。
總分類賬為訂本式、活頁式兩種。訂本式為直型,活頁式為橫型。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為訂本式,直型;明細分類賬和備查薄均為活頁式,橫型。
第三十六條 賬簿由封面、封底、啟用表、目錄和賬頁組成。訂本式由印刷廠按封面、啟用表、目錄、賬頁、封底順序裝訂成冊;活頁式賬簿由使用單位按上述順序裝訂成冊。
會計賬簿封面要有填寫賬簿名稱、使用單位和使用年度的標誌。啟用表應具有填寫使用單位名稱、賬簿名稱、賬簿編號、賬簿頁數、啟用日期、經管人員、會計負責人、移交人、接交人、監交人、交接日期和粘貼印花稅票等內容的欄目。目錄應具有賬戶名稱和賬戶頁次兩個內容,賬頁一般應具備如下內容:賬簿名稱、總頁和分頁編號、科目或明細戶名稱、年、月、日、記賬憑證的字和號、摘要、以及借方、貸方金額餘額欄和“借或貸”、對賬符號“√”等內容;記載實物的明細賬還應有反映數量增、減、結余情況的內容;專用賬簿除應具備上述內容外,還應設置能記載專項業務內容欄目。備查簿和卡片的內容可由單位視具體業務需要而定。
第三十七條 獨立核算的單位必須設置總分類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按業務需要設置材料、産品(商品)、固定資産、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實物明細賬和債權債務、費用、工資、在建工程、銷售、利潤、經費收支等明細賬和有關備查簿、卡片。大中型企業的內部機構,實行內部經營承包責任制後,可比照獨立核算單位設置會計賬簿。
已經批准使用電腦代替手工記賬的單位,用機器列印的賬頁,必須具備上述內容,並應編定頁碼,定期裝訂成冊。
第三十八條 會計賬簿啟用時,應在封面上寫明賬簿名稱和使用單位的全稱、所屬年度、填寫啟用表,並加蓋財務公章,按賬戶設置情況填寫目錄。
啟用的會計賬簿,應從第一頁開始順序編定總頁碼;如一個賬戶用到兩張以上賬頁的,還要依次編寫分頁頁碼。
第三十九條 單位可根據業務多少的情況,選用記賬憑證、科目匯總表和匯總記賬憑證記賬程式三種程式中的一種。
第四十條 單位應根據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其記賬規則如下:
1.登記賬簿時,應將會計憑證日期、編號、業務內容摘要、金額和其他有關資料逐項記入賬內。要做到數字準確,摘要清楚,登記及時,字體工整,整齊清潔。登記完畢,要在會計憑證上簽名或蓋名章。
2.登記賬簿要用藍黑墨水書寫,不得用圓珠筆或鉛筆書寫。但下列情況可以用紅色墨水記賬:
(1)按照紅字衝賬的記賬憑證,沖銷錯誤的記錄;
(2)在不設借、貸欄的多欄式賬頁中,登記減少數;
(3)在三欄式賬頁的“餘額”欄前,未印有“借或貸”欄的,在“餘額”欄內登記負數餘額;
(4)會計制度中規定用紅字登記的其他記錄。
3.各種賬簿應按頁按行順序連續登記,不得跳行、隔頁。發生跳行時,在空行的金額欄內劃線登出,並分別在摘要欄內註明“此行空白”字樣,還應加蓋經辦人名章;
凡漏記的賬目可以補記,補記時仍填寫原記賬憑證的日期、編號等,並應在摘要欄內註明“補登記”字樣。
4.有借、貸、余金額欄的賬戶,單位應按規定時間結出餘額,並按餘額的實際情況在“借或貸”欄內寫明“借”或“貸”字樣。如果該賬戶已結平,則應在“借或貸”欄內寫“平”字。
5.每一賬頁登記完畢,應將本月初起至本頁最後一筆記錄止借、貸方發生額之和及本頁最後一筆餘額情況(包括金額和“借”、“貸”方情況,下同),寫在本賬頁的最後一行的相關欄內,並在摘要欄內註明“過次頁”字樣,以示結至下一賬頁連續記錄;下一賬頁的第一行應將上頁結轉的數字和情況記入相關欄內,並在摘要欄內註明“承前頁”字樣,以便連續記錄。
6.賬簿登記不清晰、不整潔的,不應重抄;登記錯誤的,不準塗改、挖補、刮擦或用藥水清除字跡,應用如下方法更正:
(1)登記賬簿時發生錯誤,應將錯誤的文字或數字用紅筆劃一單線登出,並加蓋記賬人員名章,然後在已登出的部分上方填寫正確的文字或數字。
(2)由於記賬憑證錯誤而使賬簿記錄發生錯誤的,應按照更正的記賬憑證登記賬簿,並調整賬務。
7.單位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均應及時登記入賬,並應在月終、季終、年終做好結賬工作。
第四十一條 單位使用的賬簿,除固定資産明細外,一般應在年度終了時更換新賬。固定資産明細賬繼續使用一年後也必須更換。
第五節 會計報表
第四十二條 各單位會計報表的具體格式和編報要求由部統一佈置。各級主管單位在不影響部統一匯總的前提下可作補充規定。實行會計電算化單位在不違反現行會計制度的前提下,電腦列印的會計報表可作正式報表上報。
第四十三條 各單位所採用的會計報表大小規格應一致。需要增報説明生産經營等情況的補充報表,其規格不得超過使用的統一會計報表。
第四十四條 各單位應根據正確無誤的總分類賬和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的有關明細賬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真實、計算準確、內容完整、説明清楚、報送及時。任何人不得篡改或授意他人篡改會計報表數字。
第四十五條 各單位編制的會計報表,表與表之間,表內各項目之間,凡有對應關係的數字均應相互一致,本期報表與上期報表的數字之間有勾稽關係的數字,應相互銜接。各個年度會計報表中各項目內容和核算方法如有變動,應在報送年度會計報表時注以文字説明。
第四十六條 會計報表中所規定的補充資料各項目,係會計報表或與會計報表相關的重要內容,各單位都應填列齊全,不得遺漏。
第四十七條 會計報表中需填列的計劃數,凡經有審批權力機關正式批准的,應填列批准數;暫未經有批准權力機關批准的,可填列最後上報審批數。
第四十八條 各單位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經單位負責人、總會計師、財務部門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審閱簽名(蓋章)後加蓋單位公章,才能報出。
單位編制的月、季、年度會計報表均應按表號順序加具封面進行裝訂。裝訂的順序是:(1)會計報表封面;(2)財務情況説明書及附列資料及編表説明;(3)會計報表;(4)封底。年度終了,應將各月、季的會計報表分別合併裝訂成冊,加具封面。各期的報表均按編報時間先後順序裝訂。
第四十九條 各單位已經編制完畢,但尚未報出的會計報表,經審核發現屬政策性方面的錯誤,應按政策規定調整賬務後,重新填制;屬於技術方面的錯誤,應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調整賬務或重新計算或重抄等方面改正後重新填報,待完全改正後報出。對於已經報出的會計報表,應根據錯誤的原因按前述方法修改,數字錯誤在兩處以內的,除留用表修改外,還應書面通知報送單位修改;錯誤在兩處以上的,應重新填報。年終決算經上報審批後應予改正的錯誤,應根據決算批復意見,並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後予以調整,調整結果應抄報原報送單位。單位不得隨意調整已報出的會計報表。
第六節 會計檔案
第五十條 各單位的會計檔案包括:會計憑證(含另行裝訂的原始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財務收支計劃或預算和重要的經濟合同、移交清冊、會計電算化軟體開發的全部文檔資料等會計資料。會計檔案分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四大類。
第五十一條 會計憑證應按月整理加具封面、封底裝訂成冊。憑證封面的內容要填寫齊全,蓋齊名章;裝訂的順序是:封面、銷號單、記賬憑證匯總表、記賬憑證(含隨附的原始憑證)、抽出憑證登記表、封底。
第五十二條 會計賬簿應按本辦法第四節有關規定進行整理裝訂。訂本式賬簿未用完的空白賬頁不得取出,要保持原裝頁數完整無缺;活頁式賬簿中空白賬頁可以抽出,某些科目所屬明細賬頁太少不便裝訂的,可以與同年同類賬頁的其他科目所屬明細賬頁合併裝訂,但必須在賬簿封面上註明各種明細賬的名稱、年度,並將各自的用戶表、目錄附在各自賬頁的第一頁前面。
第五十三條 會計報表的整理方法應按照本辦法第五節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當年編制並經批准的財務收支計劃或預算和年度內簽訂的重要經濟合同未附入記賬憑證的,以及除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外的其他需要立卷歸檔的會計資料,均應整理裝訂成冊立卷歸檔。卷面或封面上必須註明單位名稱、資料名稱、所屬年度,並編寫順序號;資料數量較多時還應編寫目錄。
第五十五條 會計檔案形成以後,當年的會計檔案可由財會部門再保管一年。如單位的經濟往來頻繁,也可適當延長時間,但最長不得超過二年。期滿後,財會部門應造具“會計檔案移交清冊”,移交給單位的檔案部門管理。單位未設檔案管理機構的,會計檔案由財會部門自行管理。
第五十六條 “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應具備的基本內容包括:檔案所屬年度、類別、名稱、冊數、編號、規定保管期限、需要説明的問題,以及監交人、移交人、造冊人的簽章處。
第五十七條 大中型企業應配備專職檔案管理人員。暫時無條件配備專職檔案管理人員的,應由財會部門指定專人或兼職人員管理會計檔案。
第五十八條 大中型企業應建立會計檔案庫房,配置檔案櫃等設備。暫無條件建立檔案庫房的,要設置專用櫃存放會計檔案。
第五十九條 單位應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和《會計人員工作規則》的規定,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建立會計檔案的保管、調閱、銷毀登記簿或軟體。
第六十條 會計檔案的管理應做到制度化、條理化、科學化。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搜尋方便。
第六十一條 管理會計檔案,要嚴格執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不得隨意堆放,嚴防毀損,散失和泄密。
第六十二條 單位的會計檔案應積極為本單位提供利用,也可以為外單位提供利用。調閱會計檔案時,要嚴格辦理手續。本單位人員調閱,要經會計主管人員同意;外單位人員調閱,要有調閱單位的介紹信,並註明調閱會計檔案的內容,經單位領導人和會計主管人員批准後,辦理調閱手續;在調閱過程中,只能調閱與介紹信規定內容有關的資料,不得調閱與規定內容無關的資料;檔案原件原則上不得借出,也不得拆散卷冊;外單位調閱會計檔案,需抄錄和複製的,由會計主管人員簽署意見,報經單位領導批准。特殊情況涉及到較重要的會計資料或需抽調原始憑證的,由單位領導簽署意見,報經上級主管單位批准後辦理。所有調閱的會計檔案,均應進行登記,並限期歸還。
第六十三條 單位會計檔案保管期滿,需要銷毀時,應由本單位檔案管理部門提出銷毀意見,會同財會部門共同鑒定,編造“會計檔案銷毀清冊”,經單位領導審查,報經上級主管單位批准後銷毀。銷毀時,應由檔案部門和財會部門共同派員監銷,並在銷毀清冊上簽章。
“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應一式三份,分別由單位的檔案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各執一份。
第六十四條 保管期滿,經批准準備銷毀的會計檔案中屬於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應單獨抽出,另行立卷,由檔案部門保管至結清債權債務時為止。
第七節 會計工作交接
第六十五條 會計人員工作調動或因故離職,必須與接替人員辦理交接手續,沒有辦清交接手續的,不得離職。
第六十六條 會計工作交接的內容包括:財會部門的公章、公物、現金和有價證券、支票簿、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財務會計有關文件、資料等。
財會部門負責人和會計主管調離時,應負責對公章、公物和財務會計文件,會計核算資料逐一進行移交。財會部門負責人和會計主管如兼有其他會計業務工作的,也應進行移交。
出納人員調離本崗位時,要對庫存現金、有價證券、各種發票、收據和銀行存、取單據、匯款憑單、印鑒公章以及現金、銀行賬簿、銀行對帳單等進行逐項移交。
第六十七條 會計人員在離職前,應將自己所經管的會計工作資料全部整理清楚。未處理完的會計事項應及時落實處理,在離職前確實無法處理完的資料,應説明原因,並註明事項發生的前後情況,經領導批准,可留給下任會計處理。
第六十八條 會計人員在離職前應對所負責填制或保管的會計憑證進行認真整理,已發生應處理的會計事項,應填制記賬憑證;負責管理的會計憑證,應按時間和號碼順序進行清理,防止遺漏與丟失。
第六十九條 會計賬簿交接前,會計人員應將已發生經濟事項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並登記入賬;已登記完畢的賬簿要結出餘額,與總賬核對一致並應在各賬戶的餘額後面加蓋名章。賬簿應按順序號、種類等進行整理裝訂,保證完整無缺,債權、債務賬戶所遺留的事項應附注清楚。
第七十條 會計報表應做到資料齊全,不漏不少。其他會計資料,包括文件、會計核算相關資料、各種空白單據、發票等,應按類整理。各種單據、發票應按編號一一清理,缺少、丟失的單據、發票要責成移交人追回。
第七十一條 財會部門所使用的公物應在移交前與財産登記簿核對清楚。財會部門所使用的公章、印鑒要與經管人和銀行核對清楚。
第七十二條 造具移交清冊,將應該移交的資料、實物,逐項列出品名、數量、存放地點、遺留問題處理意見等內容,以便接替人員核對。
移交清冊還應註明:單位名稱、交接日期、交接雙方和監交人的職務、姓名及移交清冊的頁數、需要説明的問題和意見等。填寫一式三份,以便交接雙方存檔留用。
第七十三條 會計人員移交時應做到:現金、有價證券與賬面餘額相符;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完整無缺;銀行存款賬戶餘額與銀行對帳單核對相符;財産物資的明細賬戶餘額與總賬有關賬戶餘額、與實物相符;債權債務明細賬戶的餘額與有關總賬賬戶餘額、與債權債務人的債權債務相符。
第七十四條 會計人員交接時分別由下列人員監交:一般會計人員交接,由財務部門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監交;財務部門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交接時,由單位行政領導監交;會計人員在移交過程中,如果有些問題涉及兩個單位的,或涉及單位行政領導人的,或上級主管單位認為需要派人監交的,均應由上級主管單位派人會同監交。
第七十五條 本辦法規定需要移交的會計工作內容和實際工作需要移交的工作應全部移交,並符合本規定的品質要求,交接雙方人員和監交人員均在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蓋名章後,始為移交完畢。移交完畢,移交人員才能離開原工作崗位。
第七十六條 接替人員應認真接管移交的工作,繼續辦理移交的未了事項,並繼續使用移交的賬簿,應保持會計記錄的完整性,不得自行另立新賬。
第七十七條 移交後,如發現原經管的會計業務有違反財會制度和財經紀律等問題,仍由原移交人負責。
第七十八條 會計人員臨時離職或因事因病不能到職工作的,財務部門負責人或單位領導必須指定人員接替或代理。
第七十九條 單位撤銷時,必須留有必要的會計人員辦理清理工作,編制決算。單位登出手續結束前,不得離職。接收單位和移交日期由上級主管部門確定。
第八十條 合併單位的會計交接手續,比照上述規定辦理。
第八節 內部財務會計制度
第八十一條 各單位應根據《會計準則》、《財務通則》和由部制訂的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特點,制定內部財務會計制度。
第八十二條 各單位內部財務會計制度的內容包括:
1.資金(基金)籌集管理和核算制度;
2.貨幣資金及往來戶結算管理和核算制度;
3.存貨管理和核算制度;
4.固定資産管理和核算制度;
5.在建工程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6.無形資産和遞延資産及其他資産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7.對外投資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8.債務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9.所有者權益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10.成本(費用、支出)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11.營業收入(經費收入)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12.利潤(結余)、稅金的管理和核算制度;
13.會計報表及財務評價制度。
上述內部財務會計制度的形式可以根據單位的規模、管理特點而定,既可以制定一個總的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制度,也可以按具體會計事項單獨制定內部財務會計制度。
第三章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的組織實施
第八十三條 各單位會計基礎工作達到本辦法規定的,可以向負責考核驗收的單位(以下簡稱考核驗收單位)申請考核,由部確認後,可以取得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資格;申請考核單位會計基礎工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確認為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單位:
(一)法律規定應當建賬而沒有建賬,或者雖建賬但長期不記賬、不對賬,造成賬目嚴重混亂的;
(二)會計憑證不真實、不合法、不準確、不完整,情節嚴重的;
(三)賬外設賬,情節嚴重的;
(四)財務報告嚴重虛假,與有關會計賬簿記錄不對應,給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造成損失的;
(五)申請考核前二年內經有關部門檢查確認有重大違反財經紀律問題的。
第八十四條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的實施程式為:
(一)自查。各單位應當根據本辦法的規定進行自查,找出本單位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並採取整頓措施整改後才能正式申報。
(二)申報。單位通過自查整改以後,認為達到了規範化標準的,可以向上級主管單位申報,並提交《交通部部屬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考核申報表》(見附件一)和自查總結報告。
自查總結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單位的基本情況、開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工作的主要組織措施、實施步驟、整改效果;
(三)考核。考核工作由具有相應許可權的主管單位或由主管單位委託的社會中介機構組織實施。考核單位應當成立考核小組,考核小組成員應當挑選堅持原則、作風正派、業務素質和政策水準較高的人員組成,並明確分工,實行品質責任制。由考核小組對申請考核單位申報的材料進行初審,對具備考核條件的單位組織考核驗收。考核驗收程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制定考核計劃,明確考核重點。考核小組要認真閱讀申請單位提供的資料,全面了解申請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情況。在此基礎上,深入現場作實地考核,並按《交通部部屬企事業單位基礎工作規範考核評分表》(見附件二)的規定逐項評分。對實行二級核算或者三級核算的單位進行考核確認時,對其二級核算單位的抽查考核面應達到50%,對三級核算單位的抽查考核面應達到20%;
2.考核小組應根據考核情況,提出書面考核意見並如實填寫《交通部部屬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考核申報表》中有關內容。考核意見的內容包括:申請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基本情況;考核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意見;考核結論;考核小組負責人簽章等;
3.考核小組的考核意見應當書面通知申請單位;
4.申請單位對考核小組提出的改進意見,應當在限期內整改完畢,並經考核小組復核。
被考核單位在考核前應蒐集整理下列材料,將其歸類、編定目錄頁次:
1.會計人員基本情況表;
2.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3.預算或定額管理制度;
4.內部計劃價格制度;
5.財産物資管理及財産清查制度;
6.內部財務會計制度;
7.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8.當年或上年的財務物價稅收大檢查紀錄或註冊會計師審計報告;
9.會計電算化有關資料;
10.反映會計基礎工作的其他材料。
(四)確認。經考核符合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條件的單位,由部財務會計司驗發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證書。
第八十五條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合格證書由部財務會計司統一印製。
第八十六條 部財務會計司負責部屬各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的組織實施,並成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各單位要相應成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組織本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的實施。
第八十七條 部屬各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在200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凡是在2000年年底前沒有取得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證書的單位,以後年度不得參與先進會計工作集體和先進會計工作者評選,不得頒發其會計人員榮譽證書,不得參加高級會計師任職資格評審。
第八十八條 經考核,已經取得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證書的單位,由考核驗收單位每二年進行一次復查。對會計基礎工作明顯削弱、達不到本辦法規定要求的單位,由考核驗收單位責令其在三至六個月內進行整改;在規定期限內整改仍未取得明顯成效的,由考核驗收單位報部批准,取消其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資格,收回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證書。
第八十九條 考核驗收單位在考核、驗收和復查中發現申請考核單位或被檢查單位存在本辦法第八十三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者,經為期三至六個月的整改仍未取得明顯成效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會計人員,作出或建議調離其崗位,並取消其參加高級會計師任職評審資格。
第九十條 對取得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證書、成效顯著的單位,由負責組織考核驗收的單位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表彰獎勵成績突出的有關人員。
第九十一條 考核驗收單位應當建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考核業務檔案,記載考核驗收、驗發證書、復查等情況。考核業務檔案視同會計檔案,並做長期保管。
第四章 附則
第九十二條 部屬各單位可依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並報部備案。
附件一
交通部部屬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考核申報表
-----------------------------------------
|單位名稱| |單位性質| |
|----|----------------------------------|
|單位地址| |
|----|----------------------------------|
|法人代表| |郵遞區號| |聯繫電話| |
|----|--------------|---------|---------|
|總會計師| |財會機構負責人 | |
|-------------------|---------|---------|
| | 考 核 項 目 |自查得分|考核得分|考核人 |確認備註|
| |-----------------|----|----|----|----|
| |1.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 | | | |
| |-----------------|----|----|----|----|
| |2.會計憑證 | | | | |
|自|-----------------|----|----|----|----|
| |3.會計賬簿 | | | | |
| |-----------------|----|----|----|----|
|查|4.會計報表 | | | | |
| |-----------------|----|----|----|----|
| |5.會計檔案 | | | | |
|考|-----------------|----|----|----|----|
| |6.內部財務會計管理 | | | | |
| |-----------------|----|----|----|----|
|核|7.會計電算化 | | | | |
| |-----------------|----|----|----|----|
| | 總 分 | | | | |
|驗|-------------------------------------|
| |申報單位自查結論: |
| | |
|收| |
| | (公章) |
| | 年 月 日|
|情|-------------------------------------|
| |考核小組意見: |
| | |
|況| |
| | 組長簽章:|
| | 年 月 日|
|-|-------------------------------------|
|主| |
|管| |
|單| |
|位| |
|意| (公章) |
|見| 年 月 日|
-----------------------------------------
附件二
交通部部屬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考核評分表
單位名稱: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一、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17| | |
|------------------|--|----|---------------------|
|1.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 | | |(1)未配齊會計員 |
|構,配備會計人員,或者在有關機構 | | |---------------------|
|中配備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 |3 |有關資料|(2)未指定會計主管 |
|員。不具備條件的可委託有代理記賬 | | |---------------------|
|資格的機構代理記賬。 | | |(3)未設置會計機構、未配備會計人員、委 |
| | | |托代理記賬不合法 |
|------------------|--|----|---------------------|
| | | |(1)無證上崗 |
|2.會計人員必須持會計證上崗 |3 |會計證 |---------------------|
| | | |(2)會計證未年檢 |
|------------------|--|----|---------------------|
| | |畢業、培|(1)無專業學歷又未經過專業培訓 |
|3.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必 |2 |訓證書、|---------------------|
|須具備財會專業知識,能勝任本職工 | |專業技術|(2)無會計員以上專業技術資格 |
|作。 | |資格證書| |
|------------------|--|----|---------------------|
| | | |(1)未建立崗位責任制度或有制度不執行 |
|4.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內部規 | |有關制度|---------------------|
|章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並認真執行。 |3 |和賬簿 |(2)錢賬、錢物未分管或出納兼管會計檔案 |
| | | |---------------------|
| | | |(3)無內部稽核制度或有制度不執行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 | | | |
---|----|----|--|--|
缺1人| 1 | | | |
---|----|----|--|--|
| 1 | | | |
---|----|----|--|--|
| 1 | | | |
| | | | |
---|----|----|--|--|
1人 | 1 | | | |
---|----|----|--|--|
1人 | 1 | | | |
---|----|----|--|--|
1人 | 1 | | | |
---|----|----|--|--|
1人 | 1 | | | |
| | | | |
---|----|----|--|--|
| 1 | | | |
|----|----|--|--|
每項 | 1 | | | |
|----|----|--|--|
| 1 | | | |
--------------------
續上表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5.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任 | | |(1)無任免文件 |
| |2 |任免文件|---------------------|
|免符合《會計法》的規定 | | |(2)未報經部門批准 |
|------------------|--|----|---------------------|
|6.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必須按規 | |交接記錄|(1)未辦理交接手續 |
| |2 | |---------------------|
|定辦理交接手續 | |和賬簿 |(2)交接手續不全 |
|------------------|--|----|---------------------|
|7.單位行政領導人領導會計機構、會 | | |單位領導人不支援會計工作,會計人員不能 |
|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執行《會計法》,保 | |有關資料| |
|障會計人員的職權不受侵犯 | | |依法行使職權 |
|------------------|--|----|---------------------|
|8.大中型企業和業務主管部門必須設 | | | |
| |2 |有關批文|未設總會計師 |
|置總會計師 | | | |
|------------------|--|----|---------------------|
|二、會計規定 |17| | |
|------------------|--|----|---------------------|
|9.單位發生所有經濟業務必須取得或 | | | |
|填制原始憑證,辦理會計手續,統一 |3 |有關資料|賬外設賬或未納入統一會計核算 |
|進行核算 | | | |
|------------------|--|----|---------------------|
| | |現金收、|未如實反映經濟業務或有意塗改抬頭、摘要、 |
|10.原始憑證反映的經濟內容真實 |1 |付憑證各| |
| | |50張 |金額 |
|------------------|--|----|---------------------|
| | |發票、收|(1)無稅務或財政監製章 |
|11.原始憑證合法 |2 |據各40|---------------------|
| | |份 |(2)反映的經濟業務不合法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 2 | | | |
|----|----|--|--|
| 2 | | | |
---|----|----|--|--|
每 項| 2 | | | |
---|----| | | |
每 項|0.5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項| 3 | | | |
| | | | |
---|----|----|--|--|
| | | | |
份 |0.1 | | | |
| | | | |
---|----|----|--|--|
份 |0.2 | | | |
---|----|----|--|--|
份 |0.2 | | | |
--------------------
續上表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 | |銷貨發票| |
|12.原始憑證計算正確 |1 |或收款收|計算不正確 |
| | |據50份| |
|------------------|--|----|---------------------|
| | |有關自製|(1)缺憑證名稱、填制日期、填制單位名稱 |
| | |原始憑證|及填制人姓名、接受憑證單位名稱之一者 |
| | |150張, |---------------------|
| | |其中:收|(2)收付款憑證無填制人、審批人簽章、無 |
|13.原始憑證內容齊全 |4 |付款憑證|收、付訖戳記之一者 |
| | |證50張、|---------------------|
| | |財物驗收|(3)大寫金額前無人民幣字樣、金額小寫阿 |
| | |單據50|拉伯數字前無“ ”、大寫金額數字到元或角 |
| | |份 |位無“整”(正)字之一者 |
|------------------|--|----|---------------------|
| | | |(1)記賬憑證未附原始憑證(結賬和更正錯 |
|14.記賬憑證必鬚根據審核無誤的原 | | |賬除外) |
|始憑證填制,必須與所附原始憑證的 |2 |記賬憑證|---------------------|
|內容、金額相符 | |50張 |(2)記賬憑證與所附原始憑證金額合計不等 |
| | | |或所附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內容不符 |
|------------------|--|----|---------------------|
| | | |(1)日期、編號、摘要、附件張數科目名稱 |
| | | |(或編號)等項目填寫不全 |
|15.記賬憑證內容完整、手續齊全 |2 |記賬憑證|---------------------|
| | |50張 |(2)制證、稽核、記賬、會計主管出納等簽 |
| | | |章不全 |
|------------------|--|----|---------------------|
| | | | |
|16.格式是否符合規定 |1 |記賬憑證|格式不符合規定 |
| | |50張 |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 | | | |
份 |0.2 | | | |
| | | | |
---|----|----|--|--|
份 |0.05| | | |
| | | | |
---|----|----|--|--|
份 |0.05| | | |
| | | | |
---|----|----|--|--|
| | | | |
份 |0.05| | | |
| | | | |
---|----|----|--|--|
1張 |1 | | | |
| | | | |
---|----|----|--|--|
1張 |1 | | | |
| | | | |
---|----|----|--|--|
每張 |0.2 | | | |
| | | | |
---|----|----|--|--|
每張 |0.1 | | | |
| | | | |
---|----|----|--|--|
| | | | |
每張 |1 | | | |
| | | | |
--------------------
續上表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 | |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日期超過受理原始憑證日期10日以 |
|17.記賬憑證處理及時 |1 | | |
| | |50張 |上者 |
|------------------|--|----|---------------------|
|三、會計賬簿 |15| | |
|------------------|--|----|---------------------|
| | | |(1)應設未設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備查賬|
|18.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會計賬 | | |---------------------|
|簿。總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 |2 |一年全部|(2)總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未 |
|記賬必須採用訂本式,會計賬簿必須 | |賬簿 |採用訂本式 |
|正確啟用 | | |---------------------|
| | | |(3)賬簿封面和啟用表填寫不正確不完整 |
| | | |---------------------|
| | | |(4)未填寫賬簿封面和啟用表 |
|------------------|--|----|---------------------|
| | | |(1)無記賬憑證日期、編號、摘要 |
| | | |---------------------|
|19.賬簿記錄內容完整、數字準確、 |5 |一年全部|(2)數字不準確、摘要不清楚、紅字登記不 |
|字跡工整、賬面整潔 | |賬簿 |合規範 |
| | | |---------------------|
| | | |(3)字跡不工整、賬面不整潔、跳行、隔頁 |
| | | |未登出 |
| | | |---------------------|
| | | |(4)登記不及時,日記賬未按順序登記 |
|------------------|--|----|---------------------|
|20.各種賬簿必須按規定結賬 |2 |全部賬簿|未按規定結賬 |
|------------------|--|----|---------------------|
| | | |(1)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不符 |
| | | |---------------------|
| | |2個月的|(2)明細賬與總賬不符 |
|21.會計賬簿必須按規定進行核對, |3 |憑證、賬|---------------------|
|賬證、賬賬、賬表必須相符 | |簿、報表|(3)會計報表與賬簿記錄不符 |
| | | |---------------------|
| | | |(4)未按期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或調節 |
| | | |後金額不等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 | | | |
每張 |0.02| | | |
| | | | |
---|----|----|--|--|
| | | | |
---|----|----|--|--|
每戶 |0.5 | | | |
---|----|----|--|--|
每本 |0.05| | | |
| | | | |
---|----|----|--|--|
每項 |0.05| | | |
---|----|----|--|--|
每本 |0.5 | | | |
---|----|----|--|--|
每筆 |0.1 | | | |
---|----|----|--|--|
每筆 |0.1 | | | |
| | | | |
---|----|----|--|--|
每頁 |1 | | | |
| | | | |
---|----|----|--|--|
每筆 |0.1 | | | |
---|----|----|--|--|
每戶 |0.1 | | | |
---|----|----|--|--|
每戶 |0.5 | | | |
---|----|----|--|--|
每戶 |0.5 | | | |
---|----|----|--|--|
每項 |0.5 | | | |
---|----|----|--|--|
月 |1 | | | |
| | | | |
--------------------
續上表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22.發生賬簿記錄錯誤,應按規定的 | | |(1)塗改、挖補、刮擦或用藥水清除字跡之 |
|方法更正,不得塗改、挖補、刮擦或 |2 |全部賬簿|一者 |
|用藥水清除字跡 | | |---------------------|
| | | |(2)劃線更正時,記賬人員未蓋章 |
|------------------|--|----|---------------------|
|23.使用的賬簿格式應符合規定 |1 |全部賬簿|使用未經財政部門監製的賬簿 |
|------------------|--|----|---------------------|
|四、會計報表 |10| | |
|------------------|--|----|---------------------|
|24.會計報表應當按照登記完整、核 | | |(1)數字不真實 |
|算無誤的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 |5 |一個年度|---------------------|
|制。做到數字準確、説明清楚、報送 | |會計報表|(2)計算不準確、相關數字不銜接,沒有財 |
|及時 | | |務情況説明書或者分析説明、報送不及時之 |
| | | |一者 |
|------------------|--|----|---------------------|
| | | |(1)對外報表種類不齊,對內報表不能滿足 |
| | | |單位管理要求之一者 |
|25.會計報表必須內容完整、種類齊 | | |---------------------|
|全、正確、應當編制合併報表的單位 |3 |一個年度|(2)應填報表項目填列不全 |
|應當編制合併報表 | |會計報表|---------------------|
| | | |(3)應編未編合併報表 |
| | | |---------------------|
| | | |(4)報表格式非經財政部門監製 |
|------------------|--|----|---------------------|
|26.年度會計報表須經註冊會計師審 | | | |
|計的企業必須出具註冊會計師審計報 |1 |審計報告|未經審計 |
|告 | | | |
|------------------|--|----|---------------------|
|27.會計報表應由單位行政領導人、 | | | |
|總會師和會計機構負責人及會計主管 |1 |會計報表|未印公章、有關人員簽章不全之一者 |
|人員簽章、裝訂成冊、加蓋單位公章 | |及封面 | |
|------------------|--|----|---------------------|
|五、會計檔案 |6 | |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每筆 |0.5 | | | |
| | | | |
---|----|----|--|--|
每筆 |0.5 | | | |
---|----|----|--|--|
每本 |1 | | | |
---|----|----|--|--|
| | | | |
---|----|----|--|--|
每項 |2 | | | |
---|----|----|--|--|
| | | | |
每項 |1 | | | |
| | | | |
---|----|----|--|--|
一張 |0.5 | | | |
| | | | |
---|----|----|--|--|
一項 |0.5 | | | |
---|----|----|--|--|
|1 | | | |
---|----|----|--|--|
|1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每項 |0.5 | | | |
| | | | |
---|----|----|--|--|
| | | | |
--------------------
續上表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 | | |(1)未按分類順序編號 |
| | | |---------------------|
| | |以前一個|(2)未裝訂成冊、裝訂不整齊、不規範 |
|28.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有 |3 |年度的會|---------------------|
|關會計資料按照規定定期整理、裝訂 | |計檔案 |(3)憑證封面填寫不完整 |
|成冊、立卷歸檔 | | |---------------------|
| | | |(4)未按年整理,立卷歸檔 |
| | | |---------------------|
| | | |(5)沒有檔案登記冊 |
|------------------|--|----|---------------------|
| | |會計檔案| |
|29.按規定辦理會計檔案的保管、調 |2 |管理制度|未建立內部檔案管理制度或有制度未執行之 |
|閱、移交和銷毀手續 | |及有關記|一者 |
| | |錄 | |
|------------------|--|----|---------------------|
| | |空白憑證|(1)未指定專人 |
|30.按規定管理空白憑證 |1 |領發登記|---------------------|
| | |簿 |(2)未建立領發登記手續 |
|------------------|--|----|---------------------|
|六、內部財務會計管理 |25| | |
|------------------|--|----|---------------------|
|31.按照《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 |財務管理|(1)無財務管理辦法 |
|計準則》和由部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 |4 |辦法、會|---------------------|
|等,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內部財務 | |計核算辦|(2)無會計核算辦法 |
|管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辦法。 | |法 | |
|------------------|--|----|---------------------|
|32.嚴格執行現金管理制度,庫存現 | | |(1)違反現金管理制度 |
|金賬實相符,無白條抵庫。正確使用 | | | |
|銀行結算賬戶,定期與銀行對賬,現 |3 |有關資料|---------------------|
|金收入按規定及時存入銀行,超過規 | | |(2)出租、出借銀行賬戶 |
|定限額的現金支出按規定通過銀行結 | | | |
|算,對支票和銀行賬戶實行嚴格管理 | | |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每本 |0.5 | | | |
---|----|----|--|--|
每本 |0.5 | | | |
---|----|----|--|--|
每本 |0.5 | | | |
---|----|----|--|--|
每本 |0.5 | | | |
---|----|----|--|--|
|0.5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0.5 | | | |
---|----|----|--|--|
|0.5 | | | |
---|----|----|--|--|
| | | | |
---|----|----|--|--|
|2 | | | |
---|----|----|--|--|
|2 | | | |
| | | | |
---|----|----|--|--|
每項 |1 | | | |
| | | | |
---|----|----|--|--|
每次 |1 | | | |
| | | | |
| | | | |
--------------------
續上表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 | | |(1)資金籌集不符合規定 |
|33.正確組織資金籌集、調度和使用,| | |---------------------|
|正確組織資金核算,債權債務及時結 |4 |有關資料|(2)未正確核算投入資本和借入資本 |
|算、結清 | | |---------------------|
| | | |(3)債權債務結算不及時 |
|------------------|--|----|---------------------|
|34.各項財産物資出入庫經過計算、 | | |(1)財産物資出入庫手續不齊備 |
|檢驗、手續齊備,財産物資增減消耗 |4 |有關資料|---------------------|
|的核算符合規定,賬、卡、物三相等 | | |(2)財産物資核算不符合規定 |
|------------------|--|----|---------------------|
|35.財産物資定期清查、盤點,發生 | |一個年度|(1)未按年盤點 |
|的盤盈、盤虧、報廢按規定報批並進 |2 |的盤點表|---------------------|
|行賬務處理 | | |(2)賬實不符又未作調整處理 |
|------------------|--|----|---------------------|
|36.費用開支有標準或預算,並按開 | | |(1)提高開支標準或開支範圍之一者 |
|支標準和開支範圍開支。正確核算成 |4 |有關資料|---------------------|
|本,嚴格劃清成本界限 | | |(2)亂擠亂攤成本 |
|------------------|--|----|---------------------|
| | | |(1)隱瞞收入不入賬 |
|37.正確核算收入、稅金、利潤及利 | | |---------------------|
|潤分配,依法足額及時上交各項應交 |4 |有關資料|(2)不按財務制度進行利潤分配 |
|財政收入 | | |---------------------|
| | | |(3)不及時足額上交稅款等各項財政收入 |
|------------------|--|----|---------------------|
|七、會計電算化 |10| | |
|------------------|--|----|---------------------|
|38.採用或開發的會計核算軟體必須 | |評審文 |(1)無軟體評審文件 |
|符合財政部的有關規定。使用電腦 |4 |件、甩賬|---------------------|
|代替手工記賬,必須經主管部門審批 | |批復 |(2)無甩賬批准文件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一筆 |0.5 | | | |
---|----|----|--|--|
一筆 |0.5 | | | |
---|----|----|--|--|
一筆 |0.5 | | | |
---|----|----|--|--|
每次 |0.1 | | | |
---|----|----|--|--|
每項 |1 | | | |
---|----|----|--|--|
|2 | | | |
---|----|----|--|--|
|1 | | | |
---|----|----|--|--|
一項 |1 | | | |
---|----|----|--|--|
一處 |1 | | | |
---|----|----|--|--|
一筆 |1 | | | |
---|----|----|--|--|
一項 |1 | | | |
---|----|----|--|--|
一次 |0.5 | | | |
---|----|----|--|--|
| | | | |
---|----|----|--|--|
|2 | | | |
---|----|----|--|--|
|2 | | | |
--------------------
續上表
--------------------------------------------------
| |標準| | |
| 考 核 內 容 | |檢查資料| 扣 分 原 因 |
| |分 | | |
|------------------|--|----|---------------------|
|39.配有專門或主要會計核算工作的 | | |(1)無專機 |
|電腦或終端,並有指定專職或兼職 |2 |有關資料|---------------------|
|上機操作人員。操作人員須持有電算 | | |(2)操作人員無電算資格證 |
|化會計資格證書 | | | |
|------------------|--|----|---------------------|
| | | |(1)人員職責不明確或有制度不執行 |
|40.有嚴格的操作管理制度 |1 |有關資料|---------------------|
| | | |(2)無上機操作記錄製度或有制度不執行 |
|------------------|--|----|---------------------|
| | | |(1)無機房安全設備 |
|41.有嚴格的硬體、軟體管理制度 |1 |有關資料|---------------------|
| | | |(2)無會計數據和會計軟體安全保密措施 |
|------------------|--|----|---------------------|
|42.存有會計資訊的磁性介質在未打 | | | |
|印成書面形式輸出之前,應妥善保管 |1 |有關資料|無備份 |
|並有備份 | | | |
|------------------|--|----|---------------------|
|43.由電腦全部或部分替代手工的 | |一年的各|(1)未書面列印的 |
|單位其會計賬簿、報表應以電腦打 |1 |類賬簿、|---------------------|
|印書面形式保存 | |報表 |(2)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未裝訂成冊的 |
--------------------------------------------------
--------------------
扣分標準 | 實扣分數 |實得|
--------|-------| |
單 位| 分數 |差錯數量|扣分|分數|
---|----|----|--|--|
|1 | | | |
---|----|----|--|--|
1人 |0.5 | | | |
| | | | |
---|----|----|--|--|
|0.5 | | | |
---|----|----|--|--|
|0.5 | | | |
---|----|----|--|--|
|0.5 | | | |
---|----|----|--|--|
|0.5 | | | |
---|----|----|--|--|
| | | | |
|1 | | | |
| | | | |
---|----|----|--|--|
|0.5 | | | |
---|----|----|--|--|
|0.5 | | | |
--------------------
説明:1.扣分原則:各項目逐項考核,從嚴記分,全部完成一項記滿分,未達到標準的按照標準扣分,扣完該項目標準分為止;
2.合格標準:一般單位總分80分以上者為合格,會計電算化單位85分以上者為合格;
3.本表一式三份,由考核小組逐項評分後,送被考核單位一份,申報單位主管單位一份,報部確認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