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內河航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 | ||
文 號:(88)交計字第500號 | 發佈機關:交通部 | |
發佈日期:1988.08.09 | 實施日期:1988.08.09 | |
時 效 性:廢止 |
內河航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
【字號 大 中 小】 【導出PDF】 【線上列印】
第一條 內河航運建設可行性研究的任務是:在充分調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科學試驗工作的基礎上,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提出綜合論證報告。
第二條 根據國家基本建設程式的規定,內河航運建設項目主要包括航道整治、通航建築物、航運及與航運有關的水利水電樞紐、內河港口、通信等建設工程須首先進行可行性研究,編報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工作分為預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兩個階段。預可行性研究報告是編制項目建議書的依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是編制設計計劃任務書的依據。不同階段,應按要求達到相應的深度。小型項目和技術上較成熟的項目,經主管部門認可後可簡化工作程式,但深度應達到工程可行性研究要求。
第三條 預可行性研究,主體工程(通航建築物與通航有關的水利水電樞紐、港口等)應達到方案設計的深度,工程可行性研究,主體工程應達到初步設計深度,其他工程內容可按綜合指標估算。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與初步設計階段的概算之差應控制在上下10%以內。
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勘察工作應按不同階段的深度要求進行。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於新建或改、擴建的內河航運建設項目。其中,港口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除本辦法外尚應按《港口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編制,其他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可參照有關規定編制。
第五條 予可行性研究要以河流(河段)所在水系的航運規劃成果和河道自然條件為基礎。具體分析論證建設項目對腹地經濟發展的必要性。航道建設標準和建設規模、建設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工程的經濟合理性,為建設項目立項提供依據。
工程可行性研究是確定建設項目是否可行的最後研究階段,要以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的項目建議書為依據,做到任務落實,標準、規模明確,工程措施可行。技術經濟數據確切,實施步驟具體。其主要內容包括:評價河流(河段)航運現狀,預測沿河經濟發展對水運的要求,分析與工程項目相關的自然條件,論證適航船型,論定通航標準和建設規模,選定工程方案和工程措施,提出配套設施、協作條件、實施步驟以及組織管理、工程投資、經濟評價等,反映工程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文本格式和內容要求詳見本辦法附件。
第六條 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應由主審單位組織預審,尤其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經預審認為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本辦法要求的才能提交審查,否則應進行修改、補充或重新編報。
第七條 引進項目和利用外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除按本辦法的一般要求外,尚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八條 可行性研究均應嚴格遵守國家頒布的各項政策、規定和交通部有關的工程技術規範規定。
第九條 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由研究報告(含主要協議)、圖紙、附件三部分組成。文件的外形尺寸統一按大十六開(230×297毫米)裝幀。文件封皮顏色,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為淡黃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為墨綠色。附圖單獨裝訂,重要附件附於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十條 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須由經過資格認證,獲得相應等級水運工程勘察設計證書的勘察設計單位承擔,大中型及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原則上應由持甲級證書的單位承擔(需委託的單項工程可由有乙級以上證書的單位承擔)。
第十一條 建設單位或項目主辦單位應根據任務要求,同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簽訂可行性研究工作合同,明確工作任務、工作深度、完成時間、雙方責任以及有關問題;並按國家規定付給可行性研究費用。
建設單位委託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務時,應提供經上級批准的項目建議書以及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開展工作的依據。
第十二條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就後,應由編制單位行政領導、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簽章並加蓋公章後,送交委託單位,由建設單位上投主管部門三十份。
第十三條 本辦法解釋權屬交通部,執行中如與國家頒發的其他規定相抵觸時,由交通部會同有關部門協商解決。
第十四條 本辦法自批准公佈之日起實行。
附件:1.內河航運建設項目予可行性研究報告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2.內河航運建設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附件1
內河航運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Ⅰ.封面格式:
××××工程
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編制單位)
年 月
Ⅱ.扉頁格式
××××工程予可行性研究報告
主辦單位:××××(蓋章)
設計證書:(等級、編號、發證機關、日期)
單位負責人:×××(簽章)
總工程師:×××(簽章)
主辦室負責人:×××(簽字)
參加人員:×××(職務或職稱)
×××(職務或職稱)
參加單位:×××××(蓋章)
主辦人:×××(職務或職稱)
參加人員:×××(職務或職稱)
Ⅲ.目錄 ×××(職務或職稱)
目 錄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章 自然條件及航運現狀
第三章 運輸發展預測及建設必要性
第四章 通航標準及營運組織方案
第五章 建設規模及建設方案
第六章 外部條件
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經濟評價
第八章 問題和建議
附件
附圖
Ⅳ.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扼要説明予可行性研究工作概況和成果,主要包括:
一、建設河流(河段)的地理位置、航運規劃成果,予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據、目的、過程;
二、予測運輸發展及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標準、規模,主要工程內容及投資;
三、經濟評價;
四、問題及建設。
第二章 自然條件及航運現狀
一、概要闡明水文、氣象、泥沙、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和地方建材分佈,並提出分析意見。
二、航運現狀及現有工程設施。
三、綜合評述。
第三章 運輸發展予測及建設必要性
一、分析論證腹地內社會經濟現狀及其發展對水運的需求。
二、予測各水準年客、貨運量及主要貨種流量、流向。
三、根據各水準年客、貨運量發展予測成果等,論證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章 通航標準及營運組織方案
一、對通航標準進行方案比選,提出推薦意見。
二、進行船舶營運組織分析,提出推薦船型和營運組織方案。
第五章 建設規模及建設方案
一、依據建設條件、運量及吞吐量予測、建設標準等,提出航運建設的不同規模、多種建設方案。
二、對各種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論證,提出推薦的建設規模和建設方案。
第六章 外部條件
調查了解建設項目與城鎮規劃、 環境保護、防洪引排水、文物保護等方面的關係,初步提出解決方案;提出征地、拆遷、供水、供電及集疏運的意見。
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經濟評價
一、估算建設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資,或參照類似工程估算總投資。
二、按《水運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辦法》,綜合評價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和財務效益。
第八章 問題和建議
附件
附圖:
1.河流腹地城市、工礦、資源分佈及交通佈局示意圖
2.河道現有工程佈置及總體建設方案示意圖
3.航道治理工程方案圖
附件2
內河航運建設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Ⅰ.封面格式:
××××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編制單位)
年 月
Ⅱ.扉頁格式
××××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主辦單位:××××(蓋章)
設計證書:(等級、編號、發證機關、日期)
單位負責人:×××(簽章)
總工程師:×××(簽章)
主辦室負責人:×××(簽字)
項目負責人:×××(職務或職稱)
參加人員:×××(職務或職稱)
×××(職務或職稱)
參加單位:×××××(蓋章)
主辦人:×××(職務或職稱)
參加人員:×××(職務或職稱)
×××(職務或職稱)
Ⅲ.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章 自然條件及航運現狀
第三章 運輸發展預測
第四章 通航標準及營運組織
第五章 工程水文、泥沙分析
第六章 航道工程
第七章 港口工程
第八章 通信工程
第九章 環境保護
第十章 推薦方案及投資估算
第十一章 經濟評價
第十二章 問題和建議
附件
附圖
Ⅳ.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簡述河流(河段)的地理位置,規劃和予可行性研究成果審批意見,項目建議書的主要內容,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據、目的、過程、航運現狀及在綜合運輸網中的作用,説明建設的必要性和研究的主要結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四建議。
第二章 自然條件及航運現狀
一、河流概況
所在水系、河流的概況、于支流里程、河道特徵、河床性質。
二、氣象
氣象臺站的位置、資料年限的概述。
(一)氣候特徵
(二)氣溫
多年平均氣溫,歷史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多年月平均氣溫。
(三)濕度
(四)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歷史極端最高、最低降水量,降水量年內分佈,暴雨強度。
(五)風況
1.繪製風玫瑰圖;
2.對常風向、頻率、強風向、頻率、強度和季節性的描述;
3.歷史颱風及災害情況;
4.計算風速,設計風壓值和大風對航運的影響天數。
(六)冰情
多年平均結冰日數,因結冰、流冰停航日數。
(七)霧況
霧發生季節、日數、延時,對航運的影響。
(八)雷暴
三、水文、泥沙
(一)多年平均逕流量、歷史最大年逕流量及最小年逕流量;歷史最大洪水流量、最小枯水流量及其對航運的影響。
(二)感潮河流(河段)的潮汐、潮型、歷史最大與最小和多年平均潮差。
(三)多年平均及歷史最大、最小含沙量,豐、中、枯水期含沙量變化規律,多年平均輸沙量。
四、地質、地貌
(一)河流沿岸大範圍地質構造、地貌特徵。
(二)所在區域及工程地點的地震烈度
五、樞紐及其他水利設施
(一)現況
現有梯級數量,各樞紐的位置、組成、水庫調節運用方式及有關參數,電站裝機容量,已建通航建築物標準、規模及使用情況,防洪、排撈、引水工程佈局及運用情況等。
(二)已有工程對航運的影響
(三)水利水電工程規劃概況
六、整治工程
概述已有整治工程佈置、型式和效果。
七、城市和工農業用引、排水設施
主要引水和排水設施位置、高程、流量,當前及將來對航運的影響。
八、堤防
現有和規劃防洪堤的標準,堤防分佈情況、結構型式和存在的問題。
九、跨河建築物
現有和規劃的橋梁、架空電纜的數量、標準和位置,最高通航水位以上的凈高和凈跨,過江管(涵)和隧道的數量、位置,管頂高程或埋置深度。
第三章 運輸發展預測
一、腹地內社會經濟概況
重點研究人口、土地、城鎮分佈特點,對國民經濟情況、工農業産值和前階段的發展形勢做出動態分析。
腹地內資源的分佈特點,主要資源的儲量、目前開採情況,有條件利用內河水運(直接或轉運)的主要物資流向和運輸方式。
二、交通概況和航運現狀
(一)腹地內現有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情況,交通建設計劃和綜合運輸網的佈局規劃,水運在地區綜合運輸網中的作用。
(二)前階段及計算基礎年航運客、貨運總量及其構成、增長比例的分析。
(三)分析前階段主要貨種和客運的流量、流向及其變化特點。
(四)現有港口佈局特點,前階段各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及客運量的增長比例、港口能力與任務的適應性、集疏運方式。
三、客、貨運量和港口吞吐量予測
概述腹地內主要資源在各水準年的開發規劃及農、林、工礦企業的分佈,現狀和各規划水平年的産品、産量、流向和運輸方式、原料、燃料的需要量、來源和運輸方式。
(一)各水準年主要貨種産需平衡分析及過境運量分析,水陸分流合理線路分析比較等。水準年一般取兩個,第一個水準年一般取估計工程建成年所在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第二水準年第一般取第一個水準年以後十或十五年。
(二)各水準年主要貨種流量、流向及總運量予測。
(三)各水準年貨流密度分析。
(四)各水準港口客貨吞吐量和分貨類吞吐量予測。
(五)各水準年客運量予測。
第四章 通航標準及營運組織
一、通航標準
詳述選定通航標準的原則和條件,説明推薦通航標準的依據。
二、營運組織現狀
概述航運組織現狀。包括集體、個體運輸業簡況,船舶保有量及運量,主要船型、機型和主要航線的營運組織,典型年的主要管運指標及運輸成本組成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營運組織的方案的選擇
包括設立方案所依據的航道條件、貨物流向及流量、貨種、船型、機型方案,營運組織方案,方案論證分析。
第五章 工程水文、泥沙分析
一、水文分析
(一)各壩址和其他工程地點各設計頻率的洪峰流量及相應水位,枯水特徵及歷史最枯流量,各壩址和其他工程地點的各種設計保證率的枯水流量及相應水位。
(二)設計水位(基面)
1.設計最高通航水位、流量
各工程的最高通航水位頻率的確定及相應各工程地點的通航流量和通航水位。
2.設計最低通航水位
各工程的最低通航水位保證率的確定及相應各工程地點的通航量和水位。
二、泥沙分析
分析泥沙來源、輸沙方式,提出含沙量和顆粒分析成果,研究淤積原因、淤積量及對工程建設、運用和維護的影響。
第六章 航道工程
一、航道現狀
二、航道建設標準
論證航道建設標準,選擇航道線路。
三、工程措施選擇
根據全河或不同河段建設條件,選擇航道建設工程措施和建設方案。
四、航道整治工程
(一)工程地質、河床演變特性、灘險概況。
(二)航道整治工程的整治原則和措施,各河段控制點和工程地點的設計水位和流量、整治水位、流量,整治線佈置和寬度,整治方案和工程佈置,航道拓浚工程。
(三)航道管理和維護,管理機構的編制、定員及站房建設,維護工程量的分析與估算,維護工作所需船舶、機具設備。
(四)河流整治(整治建築物)、疏浚、炸礁等工程與環境保護、防洪、工農業用水、文物保護等的相互影響及解決的具體措施。工程供電、供水、徵地、拆遷問題解決的可行性;
(五)航道通過能力計算。
(六)工程量(整治建築物、疏浚、拓寬、炸礁及維護等)和投資估算。
五、渠化工程
渠化河流(河段)要提出有關渠化工程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
(一)渠化河段的梯級佈置方案和渠化水位;
(二)各梯級通航建築物的建設標準、規模;
(三)設計船型、船隊;
(四)××樞紐工程;
1.工程等級和主要建築物級別;
2.設計水位;
3.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建築材料分佈情況的描述,主要反映建築物所在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及工程評價,建築材料分佈及儲量;
4.樞紐組成,分析綜合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各主要建築物的型式、標準、性能指標及其控制高程、尺度等;
5.壩址選定;
6.樞紐總體佈置方案:概述佈置原則和條件、分期投産運作的要求和佈置方案選擇;
7.調度適用方式;
8.通航建築物的通航條件和通過能力分析;
9.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初選通航建築物、電站、淺水閘等主要工程的主要機電設備、閘門、啟閉機及其他主要金屬結構的型式和控制尺寸,估算總用電量;
10.庫區迴水及淹沒:重點研究迴水影響範圍,分高程的淹沒和影響的實物指標、移民安置方案和補償費用;
11.通航建築物的淤積分析,包括對上下游引航道和口門區及庫區、庫尾淤積條件的分析,淤積量估算,並研究對工程正常運用的影響和處理措施;
12.本樞紐工程與環境保護、防洪、城市規劃、工農業取水、文物保護等的相互影響及解決的具體措施,工程供電、供水、徵地拆遷、對外交通等問題解決的可行性。
13.施工條件。施工導流及施工通航,施工方法及施工機械化水準,施工進度,各單項工程進度和整個工程總進度;
14.工程量和投資估算。
六、配套和附屬工程
(一)補水工程
預測需水量,確定補水工程規模和水源、泵站佈置及裝機容量,選擇輸水線路和工程方案、機泵型號和站房結構,投資估算。
(二)護岸工程
包括河道護岸現狀,岸坡穩定和水流動力分析,選擇結構型式、材料,確定護岸工程佈置,工程量和投資估算。
(三)橋梁
包括現狀,需改建橋梁及其工程標準、通航標準。提出分期實施意見和投資估算。
(四)助航設施
包括水流條件,絞灘站佈置、設施,投資估算。
(五)航標
包括現狀,航標等級和設施,投資估算。
(六)其他
七、航道工程投資估算。
第七章 港口工程
按《港口建設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編制辦法》編制。
第八章 通信工程
一、航區通信現狀。
二、船岸通信現狀、方案比選。
三、長途通信的現狀、方案比選。
四、通信工程投資估算和分期實施意見。
第九章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根據(87)國環字第002號文關於頒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規定》的通知,可行性研究階段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其主要內容為:
一、建設地區的環境現狀;
二、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三、可能引起的生態變化;
四、設計採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五、控制污染和生態變化的初步方案;
六、環保投資估算;
七、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或環境影響分析。
第十章 推薦方案及投資估算
一、推薦方案的説明。
二、總投資估算表及主要材料表。
三、資金來源及償還方式。
四、分期實施意見。
第十一章 經濟評價
按《水通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辦法》編制。
第十二章 問題與建議
附件:
1.任務由來的有關文件;
2.有關協議書、意向書;
3.使用的規範、標準名稱;
4.其他。
附圖:
1.河流腹地城市、工礦、資源分佈及交通佈局示意圖
2.各水準年和計算基礎年的貨種、流量、流向密度圖
3.航運建設工程總體建設方案示意圖
4.航道整治、疏浚和炸礁工程平面佈置圖(附各主要工程剖面圖)
5.航道縱剖面圖
6.樞紐主要地質剖面圖
7.樞紐工程總平面佈置方案圖(最少二個方案)
8.樞紐主要建築物結構總圖
9.港口總平面佈置方案圖
10.港口水工結構圖
11.港口工藝流程圖
12.通信工程佈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