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名  稱:公路網規劃編制辦法
文  號:(90)交計字225號 發佈機關:交通部
發佈日期:1990.04.21 實施日期:1990.05.01
時 效 性:廢止
公路網規劃編制辦法
【字號 】     導出PDF】     【線上列印】    


第一條 為了加強公路建設的行業管理和宏觀控制,健全公路建設的科學管理機制,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使公路網規劃工作步入程式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在總結近十年公路建設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吸取了國內外公路網規劃的科學理論和有益經驗,結合當前公路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特製訂本辦法。

第二條 公路網規劃是公路建設科學管理大系統中決策系統的重要環節,是國土規劃、綜合運輸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公路建設的前期工作。

公路網規劃屬於長遠發展佈局規劃,是制訂公路建設中長期規劃、編制五年建設計劃,選擇建設項目的主要依據;是確保公路建設合理佈局,有秩序地協調發展,防止建設決策、建設佈局隨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條 編制公路網規劃必須堅決貫徹黨和國家確定的戰略方針和目標,充分體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和“發展以綜合運輸體系為主軸的交通業”的方針,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觀念,使公路網發展佈局服從於社會經濟發展的總戰略、總目標,服從於生産力分佈的大格局,服從於國家的綜合運輸網規劃,正確處理省際、地區間以及各種運輸方式間路網的銜接,使公路網規劃寓于社會經濟發展之中,寓于綜合運輸體系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講究科學,講究經濟效益的原則,從國情、本地區特點出發,既要有長遠戰略思想,又要從實際出發做好安排;要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法規、制度,嚴格執行公路工程的技術規範、標準。

第四條 公路網規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深入的調查,必要的勘測和科學的定量分析,在剖析、評價現有公路狀況,揭示其內在矛盾的基礎上,根據客貨流分佈特點、發展態勢及交通量、運輸量的生成變化特徵,提出規劃期公路發展的總目標和大佈局;劃分不同路線的性質、功能及技術等級,擬定主要路線的走向和主要控制點,列出分期實施的建設序列,提出確保實現規劃目標的政策與措施,科學地預測發展需求,細緻地研究合理佈局。

第五條 公路網規劃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公路網的現狀及其綜合評價。全面分析公路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通過多種方法科學預測客貨運輸量、交通量的發展水準,分析發展特點,提出發展目標。

論證公路網發展的總體佈局方案,要研究不同路線、路段的技術等級、性質與功能,幹線的覆蓋程度、吸引範圍及其相應配套設施,優選出建設重點,推薦最佳建設序列。

針對公路網規劃總目標提出實施規劃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附有反映規劃內容的圖紙和表格(詳見“公路網規劃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第六條 公路網規劃要以全國綜合運輸網、全國公路網規劃和交通發展戰略為依據,在認真做好社會經濟調查、交通量調查、公路網現狀調查的基礎上,積極採用國內外行之有效的規劃方法和科學的分析計算方法,做好發展預測和方案論證工作;要建立健全數據庫,充分利用歷史資料,重視數據採集、整理、運用的科學性,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要採用多種分析計算方法,做好多方案比選以驗證工作成果,使分析論證和規劃方案建立在紮實可靠的基礎上。

第七條 公路網規劃分別按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縣行政區劃,由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

國道主幹線、國道網規劃由交通部負責組織編制;

省道規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負責編制;

縣道規劃由地(市)交通部門負責組織編制;

鄉道規劃由縣交通部門負責組織編制;

部門專用公路規劃(包括農場、牧場、林場、礦山、油田及國邊防公路)由專用部門負責組織編制,納入各省和全國公路網規劃中。

計劃單列市的公路網規劃納入所屬省、自治區的公路網規劃中。

編制不同層次公路網規劃時,下一層次公路網應服從上一層次公路網佈局,跨行政區劃的公路網,需在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指導協調下進行,避免公路網規劃出現斷頭路。

各級交通部門應設置規劃機構,以確保規劃品質和規劃工作不間斷地深入開展。沒有專門規劃機構的,可委託持有設計證書的公路規劃設計單位承擔。

第八條 各級公路網規劃編就後,由各級交通部門主持初審,徵求各方意見,公路網中連接兩個行政區劃的公路需徵求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部門的意見,並由上一級交通部門協調一致,經補充修改後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並報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備案。

國道主幹線系統和國家幹線公路網規劃編就後,由交通部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方面專家進行審查,經修改報國務院審批後組織實施。

批准後的公路網規劃即成為公路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未經原審批部門批准不得任意修改。執行中如遇特殊原因確需修改時,必須經過科學論證,由原規劃編制單位提出修改報告,由原規劃審批機關審查批准。

第九條 公路網規劃由三部分文件組成,即公路網規劃報告、圖表、主要附件。規劃報告外形尺寸按A4(210mm×297mm)裝幀,圖表與規劃報告合併裝訂。上報文件要求鉛印,封皮為白色軟皮,審批後的規劃文件封皮為湖蘭色。

第十條 編制公路網規劃所需經費一律由各級交通部門的建設前期工作基金開支。

第十一條 本辦法適用於各地區各級公路網規劃的編制。

第十二條 本辦法由交通部負責解釋。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一九九0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公路網規劃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Ⅰ.封面格式

×××公路網規劃

(編報單位)

年    月

Ⅱ.扉頁格式

×××公路網規劃

編制單位                                    (蓋章)

單位負責人            (職務或職稱)        (簽章)

總工程師              (職務或職稱)        (簽章)

項目負責人            (職務或職稱)        (簽章)

專題負責人            (職務或職稱)        (簽章)

參加人員              (職務或職稱)

參加單位                                    (蓋章)

單位負責人            (職務或職稱)        (簽章)

主辦人                (職務或職稱)        (簽章)

參加人員              (職務或職稱)

Ⅲ.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概述

1.任務依據

2.規劃目標、原則、方法

3.規劃期限

4.主要結論

第二章  公路網現狀及綜合評價

第一節  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

第二節  社會經濟狀況

第三節  交通運輸現狀

第四節  綜合評價

第三章  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第一節  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分析

第二節  發展預測及運輸形勢分析

第三節  對運輸方式需求特點的分析

第四章  公路交通量預測

第一節  綜合運輸量預測

第二節  公路運輸量預測

第三節  公路交通量預測

第五章  公路網規劃

第一節  公路網佈局規劃的原則

第二節  公路網佈局的論證

第三節  主要路線、主要控制點規劃

第六章  公路網規劃的分期實施

第一節  建設序列的定量分析

第二節  近期發展重點分析

第七章  公路網規劃的綜合評價

第八章  實施公路網規劃擬採取的政策與措施

附圖、附表

Ⅳ.文本格式及內容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1.任務依據(包括主要參考文件)

2.規劃目標、原則、方法

3.規劃期限

4.主要結論

第二章 公路網現狀及綜合評價

第一節 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

概述公路網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行政區劃及交通概況

第二節 社會經濟狀況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地概述公路網範圍內(包括鄰近區域)的社會經濟特點、狀況,資源及其開發狀況和有關的環境特點。

第三節 交通運輸現狀

概述當前各種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水運、民航、管道和郵電通信)在區域內的佈局、線路長度、技術標準、能力等基本情況及其近期變化特點,追述的時間應從上個五年計劃至規劃前一年。

第四節 綜 合 評 價

通過對地理位置、社會經濟和交通運輸現狀的分析,綜合評價公路網在國民經濟和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發展條件,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作用,指出公路網的發展優勢、存在的問題和應注意研究的重大變化。

第三章 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趨勢,預測規劃期內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研究國家現有或未來可能採取的政策對未來公路建設的影響,闡明對交通運輸方式需求的特點。主要內容可分為:

第一節 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分析

重點對資源與生産力佈局,城鎮和人口分佈,經濟結構,産品結構,消費水準等進行相關分析,並將與運輸有關的特點抽象出來。

第二節 發展預測及運輸形勢分析

要採用多種方法預測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規劃區域內可能發生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及其對公路的影響。

第三節 對運輸方式需求特點的分析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分析規劃期內的運輸形勢及客流、物流可能産生的變化。

第四章 公路交通量預測

提出規劃期內綜合運輸量的預測水準,通過建立運輸方式分配模型預測公路運輸量,做出路線分配交通量預測。

第一節 綜合運輸量預測

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進行綜合運輸量發展預測,主要包括:全社會客、貨運量和週轉量,旅客流量流向,大宗運輸貨物的流量、流向及其貨類構成,各種運輸方式的經濟運距。詳細論證報告作為附件。

第二節 公路運輸量預測

分析各種運輸方式佔全社會客、貨運量的比重和發展趨勢,預測公路運輸量發展水準。詳細論證報告作為附件。

第三節 公路交通量預測

根據客、貨流特點進行科學的分析,結合運輸工具構成情況,做出路線分配交通量預測,提出不同交通量的路線和路段的技術等級。路線分配交通量是考察各條路線重要程度的手段,要通過多種方法,反覆論證,使其儘量接近實際。路線分配交通量應進行方案比較,詳細論證報告作為附件。

第五章 公路網規劃

公路規劃在各個佈局方案基礎上優選確定。公路網佈局方案根據基本公路網的狀況和戰略目標要求,確定規劃期末公路建設應達到的佈局、密度、路線等級,配套設施,提出路線具體走向和重要控制點。公路網發展佈局及多方案比較的詳細論證作為附件。

第一節 公路網佈局規劃的原則

根據發展預測,當前交通基本狀況,概述公路網規劃方案所遵循的原則和主要的發展方針。

第二節 公路網佈局的論證

概括敘述規劃期路網佈局、密度、線路等級確定的主要論點和依據;闡明確定不同線路性質、功能的論據。

第三節 主要線路、主要控制點規劃

重點反映規劃中主要線路走向、控制點及其技術標準,吸引範圍,線路作用等。

第六章 公路網規劃的分期實施

規劃的分期實施,要在多方案比選基礎上優選確定。公路網建設實施方案要將已確定的公路網佈局規劃中的各條路線、路段按其重要程度安排實施順序,以達到總體最大效益。路網實施方案的擬定及多方案比較的詳細論證報告作為附件。

第一節 建設序列的定量分析

重點反映不同線路、路段交通量發展態勢及其適應狀況,並以客觀需求為依據,做出各規劃線路建設序列排隊序號,藉以指導未來發展併為前期工作提供依據。

第二節 近期發展重點分析

根據建設序列,研究提出近期(五至十年)不同技術等級不同線路的發展重點和分期實施的措施。

第七章 公路網規劃的綜合評價

對公路網規劃進行綜合評價的內容包括:技術評價、經濟評價以及對規劃實施後可能産生的社會效果、國防安全效果和環境影響的説明。提出綜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第八章 實施公路網規劃擬採取的政策與措施

主要反映公路網規劃中,有關建設資金、主要材料和設備等政策問題,以及有待進一步科研、論證的重大技術問題、管理體制問題和需要上級主管部門解決的重大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對策與措施。

附圖、附表

一、現狀圖表

1.規劃區域地理位置圖

2.規劃區域經濟狀況表

3.規劃區域交通運輸狀況表

4.規劃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狀況圖

(1)公路網 (2)鐵路網 (3)航道網 (4)機場

(5)管道 (6)郵電通信

5.各種運輸方式客、貨流量流向圖表

二、預測圖表

1.社會經濟指標表

2.交通運輸量預測表

3.公路交通量分佈圖表

4.公路網規劃方案圖表

5.實施方案項目表

6.其他圖表

專 題 報 告

1.社會經濟交通運輸調查報告

2.社會經濟發展預測報告

3.交通運輸發展預測報告

4.公路交通量預測報告

5.公路網規劃報告

6.公路網規劃分期實施報告

7.其他專題報告


您對本法有什麼建議,請您留言,謝謝!
驗 證 碼:* 看不清,換一張
您對本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