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解讀 > 解讀《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交通運輸部解讀《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來源:部綜合規劃司    2012-04-25 09:32:00

——交通運輸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如期發佈。透過《統計公報》中詳實的數據和圖表,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行業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主線,以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新的發展成果,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投資結構和設施結構進一步優化

  《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産投資1.45萬億元,同比增長9.5%。“十二五”開局之年,交通運輸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堅持規劃引領、有序推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克服資金緊張等困難,保持了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適度的發展規模,投資增速雖然回落了9.1個百分點,但仍處於平穩發展區間,為穩增長、擴內需做出了積極貢獻。
  投資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從區域結構看,對西部和老少邊窮地區的投入繼續加大,在9.5%的交通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裏,西部地區拉動增長5.4個百分點,加大援藏、援疆力度,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區交通建設明顯加快,有效促進了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從資金投向看,水運建設加快推進,其投資比重由2010年的8.9%上升到2011年的9.7%,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國家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長江幹線航道治理等有序推進,內河建設投資增長18.9%,增速加快8個百分點,內河水運拉開了加快發展的大幕。從資金結構看,政府投資對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重點加大了國省道改造投資力度,全年專項安排車購稅資金500億元,超過“十一五”期總和,引導地方加大投入,共完成投資2043億元;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繼續實施農村公路通達、通暢建設工程,全年安排中央資金438億元,同比增長38%,共完成投資201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8.75萬公里,進一步夯實了新農村建設的交通運輸基礎。
  交通基礎設施結構更趨優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公路網規模持續增長,技術等級和路面等級結構不斷完善,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提高了0.4個百分點,瀝青、水泥混凝土鋪裝路面里程比重提高了3.4個百分點,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建制村比重提高了0.5個和2.3個百分點。航道等級結構繼續優化,全國內河等級航道比重提高了0.2個百分點,其中五級及以上航道比重提高了0.5個百分點。港口碼頭泊位大型化、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比重提高了0.3個百分點,各類專業化泊位總體上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運輸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

  《統計公報》以多組數據顯示了交通運輸行業在增強運輸保障能力、提高服務水準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在運輸裝備方面,繼續推進運力結構調整,鼓勵發展專業化、大型化運輸工具。2011年底,專用載貨汽車擁有量比上年增長17.3%,高於全部載貨汽車12.3%的增速,大型客車增長8.3%,快於載客汽車1.5%的增速,水上運輸船舶平均凈載重量增長17.3%,而同期船舶數量增幅不大,公路水路運輸裝備技術水準穩步提升。
  在運輸服務方面,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加快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提高運輸服務能力和水準。全年公路水路客貨運輸量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百億噸,煤炭、金屬礦石、礦建材料、集裝箱等主要貨類吞吐量繼續較快增長。加強了重點時段、重要物資運輸保障,組織協調港口完成第一批煤炭儲運任務,加大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實施力度,順利完成節假日、重大活動、突發事件應急等運輸保障任務。積極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和現代物流業發展,與鐵道部簽署《關於共同推進鐵水聯運發展的合作協議》,實施集裝箱鐵水聯運示範項目,加快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大力發展甩挂運輸。
  在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積極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全年公共交通客運量比上年增長8.5%,增速較上年明顯加快,其中公共汽電車、出租汽車、軌道交通分別增長6.8%、8.8%和28.1%,軌道交通運量增幅尤為突出,有效緩解了中心城市交通擁堵。著力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年末全國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356.4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7萬公里,98.1%的鄉鎮和91.5%的建制村通了客運班車,農村交通的長足發展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 安全監管和應急能力進一步增強,行業節能減排穩步推進

  《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行業安全形勢持續穩定。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繼續穩中趨好,全年運輸船舶交通事故件數、死亡失蹤人數、沉船艘數穩步下降,水上搜尋救助能力進一步提升,在交通運輸基礎建設規模逐年增長的背景下,建設安全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的態勢。交通運輸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安全生産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應對有機結合,強化安全監管,全面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以“安全生産年”活動為載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多發勢頭。深入開展平安工地建設活動,建立公路橋梁、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加強重點時段和重點領域安全保障,加快以環渤海經濟帶、海西經濟區、海南旅遊島為重點的監管救助基地建設,水上安全監管和搜救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全面推進路網運作監測與預警機制、道路搶通保通和應急保障能力、海上立體搜救體系建設,成功應對和處置了低溫冰凍天氣等自然災害。
  《統計公報》顯示了86家監測企業的2011年能源消耗現狀。在道路運輸方面,城市公交企業月均單耗相對穩定,不同燃料類型車輛單耗有差異;班車客運車輛單耗隨著客位數的增加、客位利用率的提高而下降;不同類型專業貨運車輛單耗水準不一,並與實載率呈現負相關的關係。在遠洋和沿海運輸方面,船型、載重量利用率和航速是影響船舶單耗水準的主要因素,船舶大型化、提高運輸組織、控制航速是實現節能降耗的有效途徑。在港口方面,柴油和電佔港口企業生産能源消耗總量的近90%。2011年,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穩步推進,頒布實施了“十二五”公路水運節能減排規劃,公佈了交通運輸節能産品(技術)目錄,發佈了17批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達標車型,爭取財政專項資金實施122個節能減排項目。

  • 科研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科技與人才強交基礎進一步夯實

  《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工作成效顯著。科研建設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完成投資實現較快增長,啟動了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加快推進行業研發中心建設並實現零的突破,科研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科技研發投入保持較高規模,組織實施了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多塔連跨懸索結構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啟動了長江黃金水道通過能力提升、新一代公路基礎設施維護與重大裝備研發、基於物聯網的公路網運作狀態監測與效能提升等行業重大科技專項。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繼續實施科技成果推廣專項行動計劃和科技示範工程,開展了綠色安全高速公路科技示範工程,全年科技成果獲得專利數有較大幅度提升,推廣應用效益顯著。
  《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科技統計人才隊伍建設有序推進。加大了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啟動共建高校交通主幹學科及交通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修訂了交通運輸行業《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了覆蓋23個省區市的交通運輸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
  2011年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2012年,交通運輸行業堅持科學發展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主線,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斷提高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輸新需求新期待,努力推進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安全發展。


政府資訊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