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能力量,向前衝!——寫在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閉幕之際
9月23日晚,河南鄭州,這座千年商都化作技能的殿堂。奧林匹克中心體育館內燈火璀璨,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閉幕式在此隆重舉行。這是一場屬於所有技能人的盛典,歷經3天的激烈角逐,3420名技能英才用汗水鑄就的榮光,在這一刻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榮耀時刻——百工受冕鑄華章
閉幕式伊始,現場氣氛便在精心設計的預熱中逐漸升溫。隨著振奮人心的音樂響起,全場目光聚焦于中央舞臺。倒計時數字視覺衝擊震撼人心,數字歸零的剎那,光芒迸發,預示著一段榮耀時刻的開啟。
晚上七點半,伴隨著莊嚴的國歌旋律,五星紅旗在會場冉冉升起,全場萬名觀眾肅立齊唱國歌,聲浪澎湃,愛國情懷與職業自豪感在每一名選手、教練、裁判和觀眾心中激蕩。這一刻,個人的技能榮耀與國家的榮光緊密相連。
頒獎環節史詩般展開。106個項目獎項、參賽團最佳選手獎、西部技能之星、大賽突出貢獻獎和優秀組織獎共分三批次頒發,每一批次的頒獎都穿插著精心編排的文藝表演,形成“頒獎-展演-頒獎”的精彩節奏。
最令人動容的是獨具匠心的頒獎設計:當地面螢幕亮起璀璨的“榮譽通道”,獲獎選手在專屬高光時刻中闊步前行。這一刻,時間仿佛為技能精英而停留--中間大屏清晰顯示項目名稱和選手資訊,兩側巨屏實時捕捉著每位獲獎者的激動瞬間。
從國賽精選項目到世賽選拔項目,從智慧製造到數字技術,從民生服務到傳統文化,從“00後”小將到資深工匠……聚光燈下,獲獎選手們高舉獎牌,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的笑容,“中中”“原原”為他們送上熱烈的祝福,台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們是“技能成才”道路上的傑出代表,他們的成功,激勵著更多青年走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藝術盛宴——技藝交響蘊和鳴
閉幕式上,所有節目巧妙串聯起技能發展的古今脈絡。第一幕《百工千匠繪萬象》以戲劇、舞蹈交融的形式,再現了從古代能工巧匠到現代技能工匠的技藝傳承。技能大師代表與專業演員同臺,仿佛將賽場上的車鉗銑刨、砌築烹飪等每一個專注瞬間,都凝練成了動人的藝術語言。百工爭流,千匠競技,共同繪製出新時代萬象更新的技能圖景。
絕技展演《技藝和鳴》,黃河鼓陣的雄渾吶喊、瓷器雕琢的清脆迴響、泥咕咕吹奏的質樸韻律……來自不同領域的“技能之聲”,與民族器樂水乳交融。非遺木雕、面塑技藝、汴繡、宋室風箏等絕技同時亮相舞臺,奏響一場跨越千年的技能樂章。這不僅是藝術的融合,更是對技能本質的深刻詮釋,技能本身就是最美的藝術。
第二幕歌曲《一生有翼》則以深情而充滿力量的表現形式,講述了青年人以技能為夢想,從青澀到成熟,不畏艱難、錘鍊技能的成長故事。歌聲婉轉,舞姿翩躚,道出了“技能賦予人生翅膀”的深刻內涵--掌握一技之長,便能擁有翱翔天際的勇氣和能力,去追逐夢想,實現價值。
第三幕武術《超越無限》上演時,演員們眼神堅毅、動作利落,極具力量之美,恰如技能人在一次次的訓練中,不斷突破自我,超越極限,通向更高的技能之巔。
薪火相傳——技能之光永流傳
世界同行,技無國界。技能,是全世界青年共同的語言,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通用密碼。從鄭州眺望世界,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世界技能組織及各成員國深化合作,讓卓越的技能標準互學互鑒,讓創新的智慧火花交融碰撞,共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技能力量。
世界技能組織首席執行官大衛·霍伊(David Hoey)發來視頻致辭,表達了對中國技能事業發展成就的高度認可和對獲獎選手的祝賀。他表示,一年後,2026年中國上海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將成為卓越技能的又一高光時刻。隨後播放的上海世賽倒計時一週年視頻,則點燃了新的激情,激勵選手們為下一場世界級競技摩拳擦掌。
最動人的瞬間出現在閉幕時刻。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閉幕”的宣告響起,穹頂突然綻放“技能之光”,無數光點如星河傾瀉,逐漸化作繁星飛向觀眾席,點亮了每位技能人手中的熒光棒。這一刻,整個會場成為技能的星河,寓意著“技能之光”閃耀在每個人心中。
新的起點——技能報國正當時
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會旗緩緩降下。然而,落幕並非結束,而是新旅程的開始。會旗交接完成,意味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將在浙江省舉行,大螢幕隨即播放其宣傳片,富有地方特色的節目《Hello良渚》精彩亮相,現場氣氛再次達到高潮。會旗的傳遞,象徵著技能的聖火永不熄滅,象徵著追求卓越的精神薪火相傳。
技能照亮前程,它賦予個體尊嚴和力量,讓平凡的雙手創造不凡的價值,也超越地域與文化的邊界,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紐帶。當《共同家園》的歌聲響起,臺上台下,情感交融,所有參與者共同銘記這個夜晚,共同展望技能事業更加燦爛的明天。
技能之光,已從中原大地輻射向神州萬里。無數懷揣夢想的技能青年,將從這裡再出發,以汗水澆灌希望,以技能鑄就夢想。他們的前程,必將被技能之光照耀得更加明亮開闊;他們的奮鬥,必將匯聚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巨輪破浪前行的磅薄力量。技能成才,技能報國,這條路,通往無限可能的未來!(楊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