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資訊化部 國家數據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用航空局 國家郵政局關於“人工智慧+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

文號:交科技發〔2025〕92號

文號

交科技發〔2025〕92號

索引號

000019713O11/2025-00042

公開日期

2025年09月26日

主題詞

“人工智慧+交通運輸”

機構分類

科技司

主題分類

政策性文件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部文件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人工智慧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在交通運輸領域規模化創新應用,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在交通運輸領域構建人工智慧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工作機制,大力促進人工智慧普及應用,助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

到2027年,人工智慧在交通運輸行業典型場景廣泛應用,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體系落地部署,普及應用一批智慧體,建成一批“人工智慧+交通運輸”標誌性創新工程,人工智慧成為引領交通運輸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到2030年,人工智慧深度融入交通運輸行業,智慧綜合立體交通網全面推進。智慧交通與智慧物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總體水準位於世界前列,培育一批新産業、新業態,形成較為完備的交通領域人工智慧治理體系,引領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邁上新臺階。

二、加大關鍵技術供給

(一)開展應用技術攻關。著力突破動態場景感知與理解、實時精準定位與導航、面向複雜環境的自主決策與群智協同等共性技術。組織開展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設計、混行立體交通系統智慧監測、智慧運維與管控方法、交通基礎設施災害智慧預警與指揮調度等行業應用技術研究。

(二)加快智慧産品創新。加快智慧駕駛系統、遠端駕駛座艙等産品研發。強化公路高性能夜視監控、結構檢測等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應用。鼓勵無人機、全地形車等新裝備的研製。推動智慧列車裝備、智慧重載、新一代通信信號裝備、列車智慧調度系統等鐵路裝備升級。加強智慧船用設備、智慧船舶和海上智慧搜救裝備研發。積極開展智慧攤鋪和壓實機、造塔機、造橋機、智慧巡檢機器人等施工和維養裝備研發。推進智慧搬運裝卸、倉儲配送、智慧安檢等設施設備研發。

(三)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構建涵蓋多種運輸方式,貫通基礎設施、運輸服務、行業治理等業務領域,面向交通運輸典型應用場景的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打造“人工智慧+交通運輸”高品質數據集、演算法庫、工具鏈,為建設智慧綜合立體交通網提供技術底座。

三、加速創新場景賦能

(一)組合輔助駕駛。開展智慧駕駛大模型、成套測評技術提升行動,拓展服務場景。支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地進一步集聚創新資源,依法依規、穩慎推進智慧輔助駕駛技術示範應用。圍繞大通道貨車智慧駕駛場景,推動實施技術測試創新。利用高速公路ETC門架等既有設施,探索採用多桿合一、多感合一等模式,科學佈局車路雲協同感知、控制設備與系統,改善公眾出行體驗。

(二)智慧鐵路。支援具身智慧列車與自主協同控制系統研發,大力推廣自感知、自學習、自運作的智慧化、綠色化動車裝備,加速列車智慧駕駛、群組運作控制、智慧供電等技術應用,提升技術裝備故障自檢測、自診斷、自修復等智慧運維能力。加快推進中國智慧鐵路標準體系優化完善,在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工程裝備、客運服務、運輸組織、養護維修、安全應急等方面加速智慧示範場景賦能,進一步促進鐵路旅客和貨物的高效安全運輸。

(三)智慧航運。推進港口智慧感知網路建設,加快碼頭設備設施數字化建設、自動化改造、智慧化升級,鼓勵建設基於“數據大腦”的綜合管理系統,加強運營監管與風險防控。推動建設面向全程物流鏈的“一站式”協同系統,提升國際樞紐海港對外服務智慧化水準。開展智慧海事監管系統建設,推進區域水上交通組織一體化,加強沿海和內河主要幹線水上交通運作監測。推廣智慧船舶自主航行系統及在海事和航道巡查中的應用,組織開展內河貨運船舶自主航行創新工程。推廣船閘區域集中控制技術,推進內河高等級航道船閘智慧化升級和多梯級通航建築物聯合調度。完善長江航運相關係統,強化監測預警、運作分析、智慧研判,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時段公共服務。

(四)智慧民航。推動航司航線規劃、簽派決策、機組排班等智慧輔助優化,提升航班運作態勢精準感知與擾動情景下的智慧恢復能力。推動機場運作保障節點的全流程感知和預警,實現保障資源的智慧規劃和分配。探索人工智慧輔助飛行流量管理、航跡預測等應用場景,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在空管的智慧化應用。深化生物識別、智慧安檢等“無感通行”技術應用,強化機場運作安全領域新技術應用。提升行業監管的主動感知、精準識別與風險防控能力,打造民航智慧安全管控體系。鼓勵新型航空器産業發展及應用,促進低空民用航空發展。

(五)智慧郵政。加快推動郵政快遞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打造智慧、高效寄遞網路。全面推廣智慧收投設備、智慧語音客服,滿足多樣化客戶需求。推進自動化倉庫、自動分揀、智慧裝箱、智慧安檢等技術應用,實現入庫、倉儲、包裝、分揀、安檢全流程智慧化。推進智慧視頻、智慧調度等技術應用,實現遠端安全監控和設備故障檢測。鼓勵城市加大場景和路網開放,推動新型快遞配送設備規模化應用,推廣末端智慧配送服務。推廣應用通用寄遞地址編碼,提供標準寄遞地址編碼資訊,實現資訊連通、企業互通、全鏈貫通。

(六)智慧建養。加快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服役性能智慧監測和預警系統,組織實施重大災害智慧管控處置技術創新工程,形成智慧監測、預警、響應、管控成套技術方案,逐步實現重點基礎設施全覆蓋。推廣應用輕量化智慧路面檢測車、橋梁巡檢機器人、水下探測機器人、智慧疏浚裝備等。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施工、日常巡查、檢測監測、病害診斷、技術狀況評定、養護決策等應用。鼓勵採用智慧測量、眾源水深等技術,實現道路高精度地圖和數字航道自動生成、動態更新。鼓勵應用裝配式橋梁、碼頭等工程結構部品部件智慧化生産技術,提高工程作業效率。

(七)聯程聯運與智慧物流。深入推進綜合運輸服務“一票制、一單制、一箱制”,推動以電子認證、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的運輸電子單證應用,優化貿易便利化環境,提升聯程聯運服務品質和智慧化水準。推動人工智慧與樞紐規劃、建設、運作管理深度融合,支撐樞紐集群高效協同運作、(近)零排放。加強智慧供應鏈管理和智慧物流大數據應用,提升物流資訊系統資源整合能力。

四、加強核心要素保障

(一)統籌優化算力供給能力。加強行業算力資源統籌,遵循“科學規劃、集約共用、彈性擴展”的原則,動態整合企業算力。依託高速公路、港口、交通樞紐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強化算力保障。

(二)加快高品質數據集建設。加快國家綜合交通運輸資訊平臺和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一體化建設。推動産學研用各方深化數據共用,建設高品質人工智慧大模型訓練數據集。探索建立交通運輸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促進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深入實施交通運輸領域“數據要素×”行動,支援公共數據和企業數據融合創新應用。

(三)推動泛在網路設施建設。推動人工智慧、新一代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綜合應用,支撐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資訊網路融合發展。構建行業設施設備實時監測和智慧感知體系,實現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資訊自動採集與監測。加快建立5G、衛星通信、衛星網際網路等公共網路和行業專用網路融合的交通數據傳輸通道,推動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從“連接提速”到“算力增效”。

五、優化産業發展生態

(一)提升産業生態孵化能力。推動組建交通大模型創新與産業聯盟,整合國內人工智慧領域頭部公司、行業企業、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通過共用算力、共建語料、共訓模型,培育開放融合的共贏生態。支援建設人工智慧交通運輸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和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基地,促進技術轉化應用。鼓勵構建行業人工智慧測試場景庫,推動建設行業大模型測試驗證平臺,健全智慧化交通運輸裝備綜合檢驗測試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十百千”創新行動,加速人工智慧全面賦能,大力培育交通運輸未來産業。

(二)持續完善人工智慧治理機制。推動交通運輸領域人工智慧應用制度與標準體系建設,構建交通運輸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監測、安全評測、風險預警、應急響應體系,加強對關鍵演算法、重要數據的風險防控。制定交通運輸人工智慧應用安全指南。實施標準提升等行動。佈局交通大模型標準規範體系,建立行業大模型建設指引和準入規範。加快智慧駕駛、智慧航運等重點領域標準規範制修訂。鼓勵企業&&圍繞新産品、新技術、新業態,在生産製造、測試評估、智慧交互、運作服務等方面制定標準規範。

(三)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應。加快培養交通運輸領域人工智慧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和青年科技人才。在交通運輸優勢學科高校推進建設人工智慧科教融匯中心,鼓勵開展“人工智慧+交通運輸”複合型人才培養,探索産學研用聯合培養機制,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

六、保障措施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建立交通運輸人工智慧協調發展機制。加強部際協同、央地聯動、政企協作,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凝聚創新合力。堅持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加強人工智慧網路和數據安全合規管理,建立應用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完善倫理審查規則和工作機制,妥善應對人工智慧應用潛在風險,建立健全網路和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持續優化市場環境,加快構建適應人工智慧應用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培育開放、健康、安全的産業發展生態。加大開放合作,依託政府間雙多邊對話機制,深化對外交流合作,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等各類要素融合流通。

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資訊化部

國家數據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用航空局

國家郵政局

2025年9月22日



政策解讀: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資訊化部 國家數據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用航空局 國家郵政局《關於“人工智慧+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圖解】一圖讀懂《“人工智慧+交通運輸”實施意見》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