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武漢市開展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文號:交規劃函〔2021〕369號

文號

交規劃函〔2021〕369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4/2021-00151

公開日期

2021年08月26日

主題詞

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交通強國

機構分類

綜合規劃司

主題分類

專項規劃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部函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關於報送〈交通強國建設武漢試點實施方案〉的請示》收悉。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全域公交一體化和公交優先發展、多方協同應急物流分級體系構建、車路協同創新應用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創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避免出現排他性問題。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通道經濟發展、公交換乘優惠政策探索、應急物流保障體系建設、車路協同典型場景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總結經驗,試點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以及出現的值得引起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請及時報部。每年12月底前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組織有關專家對試點工作給予指導,在規劃編制和實施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1年8月4日

抄送:國家鐵路局,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武漢市公安局、武漢市財政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天河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物流協會,部綜合規劃司、公路局、水運局、運輸服務司、科技司。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武漢市試點任務要點

一、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

(一)試點單位。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天河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加強機場國際國內航線銜接,發展客貨轉机業務,推進機場擴容升級。建設通江達海水運通道,推進長江、漢江航道整治,發展“江海直達、水水轉机、鐵水聯運、沿江捎帶”。建設陸路運輸大通道,擴大中歐班列(武漢)服務範圍,加快高鐵網發展,推動城市圈出行直聯直通直達。加強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促進樞紐經濟發展。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武漢、鄂州兩機場實現運營對接,保稅物流功能不斷增強,國際貨運航線覆蓋率明顯提升。江海直達千箱級集裝箱船隊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實現“江海直達”航線集裝箱主力船型班列常態化。中歐班列(武漢)開行品質顯著提升,力爭打造形成中歐班列地區集結中心。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中歐班列(武漢)發運數量顯著提升,鐵水聯運能力大幅增長。武漢機場、鄂州機場基本實現聯動發展,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不斷提升,人民滿意度顯著提高,貨物運輸效率大幅增強。在通道經濟發展、物流樞紐佈局、多式聯運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性成果。

二、全域公交一體化和公交優先發展

(一)試點單位。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武漢市公安局、武漢市財政局、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深入推進公交一體化,創新發展城鄉公交、城際公交和多模式公交,推進“站城一體化”建設。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建立多層次、差別化的票價體系,探索推行公交換乘優惠政策。推動中心城區公交場站、公交優先設施建設,修訂完善公交企業成本規制實施辦法。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公交線網結構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軌道站點100米公交基本實現全覆蓋,多模式公共交通有機銜接初見成效。公交專用車道建設和管理持續完善。公交換乘優惠政策初步形成,基本實現城市公交全市域、全方式、全支付一體化。

通過3~5年時間,城市公交高品質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實現城市公交一體化全覆蓋,全市域公交一體化水準力爭達到國內前列。基本實現多種公交方式有機銜接,主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市域“1小時”、中心城區“45分鐘”公交通勤可達率,公共汽電車進場率大幅提升。在公交設施銜接、財政投入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政策成果。

三、多方協同應急物流分級體系構建

(一)試點單位。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武漢物流協會。

(二)試點內容。

全面總結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物流保障經驗作法,補齊應急物流發展短板,完善應急物流保障體系。建設應急物流指揮協同平臺,建立應急物資儲備設施、應急物流運力保障、應急物流指揮調度系統。健全應急物流分級響應、應急運力徵用補償、應急物流社會動員機制。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互聯共用應急物流指揮協同平臺基本建成,應急物流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分級分類應急物資儲備設施系統不斷健全,承擔全市生活必需品、醫療物資供應、物流轉机的應急物流運力保障系統基本建立。初步建成應急物流保障體系。

通過3~5年時間,應急物流保障能力和數字化處置能力顯著提升,應急物流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應急物流指揮調度體系不斷完善,應急物資保障、儲備格局全面形成,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明顯改善,應急物流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在應急物流指揮協同平臺、分級響應預案、運力徵用補償辦法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政策成果。

四、車路協同創新應用

(一)試點單位。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二)試點內容。

研究佈局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擴大開放道路測試範圍。推動智慧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拓展智慧公交、自動駕駛計程車、無人物流等應用場景。探索智慧交通産業發展新模式,推動智慧車輛、城市智慧交通等關聯産業發展。發展車城融合的智慧交通,提升智慧交通監測、應急、決策等服務能力。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開發區內不少於100公里開放測試道路智慧化改造。自動駕駛計程車、末端無人配送等應用場景逐步落地。開發區內城市雲平臺、城市基礎服務平臺等基本建成。

通過3~5年時間,形成累計500公里的智慧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測試道路。建成開放道路測試綜合管理系統、運營調度系統等,交通數據共用、數據治理、交通倣真等功能實現應用。在智慧交通建設、智慧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區域路網協同管理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