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河南高品質建設黃河流域運輸通道  高速公路成為興業富民“快車道”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3-08-11 09:22:32

近日,記者來到河南安(陽)羅(山)高速公路黃河特大橋建設現場,只見高聳的塔吊正在進行索塔吊裝作業。這座全長15公里的黃河公路橋猶如一條巨龍,自南向北跨越黃河,從高空俯瞰,天空藍、田野綠與黃河黃相映成趣。

奔騰的黃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幹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進入新時代,河南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抓好大規劃、謀劃大項目、實施大工程、落實大保護,為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河南樂章提供交通支撐。

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黃河流域公路總里程達17.9萬公里,佔全省公路總里程的65%。其中,黃河沿線高速公路達5590公里,佔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的70%,高速公路逐漸成為沿線興業富民的“快車道”。

全生命週期應用“BIM+GIS”技術

近日,在滎陽市汜水鎮的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滎段黃河特大橋施工現場,機器轟鳴、一派繁忙,工人們正同步進行主橋基樁、立柱、承臺施工。“黃河特大橋全長約10公里,由主橋、南水北調橋、西霞院幹渠橋、跨老蟒河橋等組成。”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焦平高速公路焦滎段四標項目副經理郭玉傑説,跨越黃河主河道的主橋長3656米,採用長聯大跨鋼混組合箱梁,行車舒適性高。

鋼筋綁扎、空心磚墻砌築、黃河橋頂推工藝……在該項目數字管控中心,各道工序被拆解成一個個標準化、規範化模組進行展示。“我們在項目全生命週期協同應用BIM(建築資訊模型)和GIS(地理資訊系統)技術,促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河南交投焦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介紹。

黃河特大橋南水北調橋跨越南水北調中線幹渠一級水源保護區,項目應用BIM技術,反覆對雨污水進行入流分析和應急用水模擬分析,最終確定在橋面兩側設置排水溝,降低對南水北調中線幹渠污染的可能性。

今年上半年,焦平高速公路焦滎段完成投資15.89億元,佔全年投資目標的54.8%。“該項目是鄭州第二繞城高速公路西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2025年建成,通車後有助於提升北沿黃綜合運輸能力,加快鄭焦一體化融合發展。”劉軍説。

動脈暢通引來八方客

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位於焦作市武陟縣西陶鎮西滑封村,該公司營運中心副總經理王書風時常關注公司西側焦平高速公路的建設進度。“産品原料進出主要走公路,以前貨車要繞行幾十公里,1個小時才能上高速公路。我們就盼著焦平高速公路焦滎段早日通車,提升貨物週轉效率。”王書風説,正是看中了高速公路開口的便利,今年公司投資6000余萬元,新規劃擴建3條生産線。

西陶鎮位於武陟縣西部,是傳統經濟強鎮,此前由於不通高速公路一度沒落。西陶鎮黨委書記韓劍告訴記者,焦平高速公路焦滎段、沿黃高速公路建成後將繞城而過,開口在此交會,不少企業看準這個優勢來此投資,區位優勢逐漸凸顯。

焦平高速公路焦滎段沿線還有嵩山、雲臺山、黃河、陳家溝等旅遊資源。以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為例,雖然太極文化名聲在外,可過去並沒有高速公路直達。“焦平高速公路焦滎段有8公里位於溫縣境內,設陳家溝收費站。我們還拓寬改造了直達景區的3.4公里旅遊路。”溫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古衛東介紹,項目通車後,從鄭州到陳家溝車程將縮短30分鐘。

建設鋼結構橋梁 減少黃河河床開挖量

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河南正以構建黃河流域綠色生態綜合運輸通道為著力點,完善便捷暢通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四五’期,我們規劃新增由北沿黃、寧洛通道組成的‘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佈局黃河沿岸‘一軸兩翼’高速公路通道。”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河南正推進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規劃建設高速公路3000公里以上,其中涉及黃河流域項目46個,里程超過2700公里。

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綜合規劃研究院院長王振民説,他們將生態保護與修復並重、資源節約集約迴圈利用的理念貫穿于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全過程,儘量避讓黃河濕地等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國土空間,加強對跨黃河、水源保護地等橋梁雨水徑流的收集與處置,減少對黃河水體的影響。

安羅高速公路黃河特大橋長15.2公里,是黃河上最長的公路橋梁,也是河南省主跨最大、塔高最高、橋面最寬的黃河公路橋。“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物種多樣性,項目採用輕型化、標準化、工廠化、裝配化綠色環保設計理念。”河南省黃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攀説。

該項目實現長距離橋面徑流不落地、全收集、全處理,減少對黃河的污染;預計使用橡膠瀝青混合料2.5萬噸、廢胎膠粉改性瀝青140噸,消耗廢棄輪胎約11.3萬條,有效解決廢棄輪胎焚燒導致的污染問題。

目前,河南已建成跨黃河公路橋25座,在建跨黃河高速公路橋8座。新建的公路橋均為鋼結構橋梁,可減少河床開挖量,降低橋梁建設對阻水率和河床演變的影響,對保持黃河濕地生態有重要意義。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