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9年奮戰天路通雲嶺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3-11-28 08:38:37

圖為“復興號”動車組列車行駛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

滇藏鐵路麗香段地處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接觸帶前沿,是我國地殼構造運動最為強烈的地區之一,加之整條線路地處高海拔地區,面臨著高海拔氧氣稀薄,特長隧道多、線路坡度大等難題。

“全線的兩座控制性工程,哈巴雪山隧道和玉龍雪山隧道都遇到了國內罕見的技術難題,我們的施工在不斷摸索中前進。”談及為何修建時間長達9年,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麗香段指揮部指揮長王雪冰説,“前進的每一步都異常艱辛,從束手無策到不斷嘗試,再到取得突破,這背後飽含了太多的辛苦和付出。”

玉龍雪山隧道全長14.7公里,建設期先後發生突泥、涌水、溜坍238次,單個作業面最大涌水量3.7萬立方米,圍岩大變形也幾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侵入,在國內外都極為罕見。哈巴雪山隧道全長9.5公里,為一級高風險隧道。一般隧道只需要一層初期支護,而哈巴雪山隧道採用了3層初期支護,同時採用直徑108毫米大鎖腳錨管,隧底增設76毫米抗拉錨管,仰拱填充內增設三維鋼筋,多措並舉確保隧道安全建成。

金沙江特大橋全橋長882.5米,主跨達660米,橋面離江面垂直距離約250米,相當於80余層樓房高,且兩岸山坡陡峭,施工場地極其有限。

9年來,廣大鐵路建設者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整合運用我國鐵路建設實踐經驗,對斷層破碎帶、高溫富水、高地應力大變形等工程難題進行攻關,修建了世界首座大跨度鋼桁梁鐵路懸索橋,創造了高原鐵路單日鋪軌8公里的紀錄,形成一套世界領先的大變形控制技術措施,為我國高原鐵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初冬,麗江拉市海迎來了觀鳥的最佳季節。水草肥美、湖光秀麗,如鏡的湖面倒映著玉龍雪山,適宜的氣候使得越冬的鳥在此安然棲息。建設過程中,滇藏鐵路麗香段項目部有序推進拉市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噪聲防治和生態防護,最大限度減少工程建設對濕地鳥類及自然環境的影響。

放眼滇藏鐵路麗香段全線,蜿蜒的鐵路連接麗江古城、拉市海、玉龍雪山、虎跳峽、哈巴雪山、香格里拉等著名景區。從麗江站一路向北,隨著海拔不斷攀升,一幅幅生態畫卷在眼前展開。

“為減少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我們從選線開始就繞開保護區的核心區,並在施工過程中牢固樹立環保施工理念,守護好雪域高原的生態。”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馬建華介紹,項目部全力推動穿越玉龍雪山、哈巴雪山風景區段落生態恢復,全面抓實沿線邊坡、棄渣場、施工場地及道路生態修復工程,嚴格落實環水保措施。

鐵路開通後,麗江至香格里拉兩地間最快1小時18分可達,昆明至香格里拉最快4小時30分可達,這條“美麗雲嶺天路”串起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為當地經濟騰飛鋪就快速跑道。

項目名片

滇藏鐵路麗香段連通雲南省麗江市與迪慶藏族自治州,全長139.7公里,全線新建橋梁34座、隧道20座,橋隧比高達73.4%,于11月26日開通運營,結束了迪慶藏族自治州不通鐵路的歷史。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