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行在路上 美在心間 雲南4萬公里綠美公路成流動的生態名片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4-05-15 08:25:56

“交通是直接服務遊客的‘第一窗口’,這個‘窗口’好不好,對遊客至關重要!”北京遊客張小燕感慨地説,近幾年多次來雲南旅遊,發現交通運輸網路的顏值、品質在同步提升,確有“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當前,雲南內聯外通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形成,全省公路總里程達32.9萬公里,高速公路超1萬公里,129個縣(市、區)全部通高等級公路,建成普通國省道約2.9萬公里,農村公路總規模超過29萬公里。尤其是4萬公里的綠美公路,串起山水林田湖草沙、城鎮鄉村美景,是加快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雲嶺大地落地開花的新探索、新實踐,已成為流動的綠色生態名片。

最大限度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干擾

2020年3月,西雙版納一群野生亞洲象吸引了全球目光。跟隨“象往的生活”,人們看到了綠美雲南。

“不僅要有車走的道、人走的道,還要預留象走的道。我們在綠美公路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宜橋則橋、宜路則路,最大限度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干擾。”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張立宏説,為保護公路沿線生態環境,在綠美交通建設過程中,相關單位對野生動物棲息地及保護區開展了專題研究,制定並實施了魚類增殖放流、生態監測、亞洲象保護等一系列保護措施。

各市州也因地制宜探索實施路徑,讓遊客和群眾“行在路上、美在心間”。西雙版納州動海縣主打“茶文化”牌,綠美交通建設實現“路景茶旅”深度融合;景洪市突出傣族、哈尼族、基諾族等民族特色,打造與當地文化背景有機融合的人文觀景臺;紅河州元陽縣和紅河縣精心打造通往紅河哈尼梯田的旅遊公路,石屏縣、建水縣圍繞“一湖兩城”構建綠色生態走廊,打造看得見綠、記得住鄉愁的綠美公路,帶動全域旅遊發展。

引領“交通+全域旅遊”融合發展

位於麗江市玉龍縣玉龍雪山腳下的玉峰寺路,通車10餘年來,路況日漸變差,讓外地遊客感到“很鬧心”。按照“交通+旅遊”以及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的理念,麗江市交通運輸局與麗江市公路局、玉龍縣交通運輸局共同推進玉峰寺路提質升級改造。2023年,玉峰寺路被評為雲南省綠美農村公路示範工程。

大茶線是臨滄市鎮康縣動堆鄉大草壩到茶葉林村澡塘壩的一條鄉村公路,也是一條旅遊路。當地採取“政府主導、規劃引領、整合資源、分類指導”等措施,對大茶線路面進行綠美升級改造,公路兩旁種上了茶樹、長春花等。“路變美了,遊客也願意留下來了,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村民普老德真切感受到了綠美交通帶來的利好。

近年來,雲南以大滇西旅遊環線交旅融合發展為重點,提升景區景點的通達度,引領“交通+全域旅遊”融合發展。

大理州全域打造交旅融合産業,南澗縣啟動了“綠美公路+茶園文化+旅遊産業”模式的無量山藏茶谷綠美公路建設,劍川縣啟動了“綠美公路+生態健身旅遊+湖泊治理保護”模式的環劍湖綠美公路建設,彌渡縣啟動了“綠美公路+小河淌水花燈文化旅遊産業”的密祉綠美公路建設。

普洱市寧洱縣、墨江縣和普洱公路局共建213國道寧洱那柯裏至墨江130公里綠美公路,形成那柯裏特色小鎮、思普革命紀念館、楊麗坤故居紀念館、昆洛公路題詞碑等連線成片的“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雲南交投集團統籌兼顧“服務區+”“文化+”“通道+”等開發經營模式,全面提升綠美公路品質內涵,依託已建成運營的高速公路等綠美通道設施,培育發展串點成線的綠美路域經濟;依託綜合交通投資建設主業聯結通道內外,培育發展串線成面的綠美路衍經濟;依託4000多公里邊境線,培育發展跨境走廊經濟。

專班統籌推進綠美交通建設

“從建設規模、時間、投入等各方面看,雲南綠美交通建設不僅是一項經濟工程,還是一項生態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一位專家説。

雲南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綠美公路5萬公里,其中重點打造綠美高速公路交通廊道1500公里,提升綠美鐵路500公里,建設綠美機場16個、綠美鐵路客運站46個、綠美服務區80個、綠美港口碼頭14個。

雲南省交通運輸廳成立綠美交通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統籌推進綠美交通建設,組建一支熟悉交通、生態、林草、園林等領域、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綠美交通專家技術組;建立一套考核評優體系,規範綠美交通建設成效考核,作為評選標桿典型的依據。雲南交投成立綠美通道經濟研究院,為綠色交通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援,確保“綠美+經濟”可持續發展。

今年是綠美交通三年行動計劃收官年,雲南將全力打好三年行動收官戰,完善保障機制,加速多方資源整合,建立健全常態建管機制,確保全面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政府資訊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