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深中大橋”“深中隧道”正式上線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4-06-11 08:52:40

高塔聳入雲端、人工島屹立海上、橋梁若遊龍飛動……粵港澳大灣區關鍵交通樞紐——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進入收尾工作階段,將以最佳狀態迎接通車時刻。6月7日,記者踏上深中通道,提前探營。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是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路骨架的關鍵一橫,路線全長約24公里,採用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技術標準。

深中通道東人工島位於深圳寶安機場南側,與深中隧道相連接,並實現與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等路網的高效順暢銜接,為世界首座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沿東人工島主線向西行駛,便能進入長6845米的深中隧道。目前,隧道內燈光照明、可變情報板、交通標識,以及智慧巡檢機器人等智慧交通管控設施已安裝完畢。

“隧道內共有14台智慧巡檢機器人,南、北行車洞平均每1.2公里就布有一台。這些機器人不僅承擔著隧道交通環境和機電設備日常巡檢工作,還可以在應急情況下接受控制中心遠端指令趕赴現場,實時監控、傳遞數據,並通過自帶揚聲器進行疏導。”北京交科設計院深中通道項目負責人霍潔介紹,隧道內還有雙波長火焰探測器、北斗衛星信號模擬設備等大量智慧化設施設備。

隨著車輛駛出隧道,便抵達橋梁隧道交通轉換的重要樞紐——西人工島。據了解,深中通道全線24公里不設服務區,房建工程集中在兩座人工島,主要承擔運營管理、應急救援等功能。

“西人工島主樓形狀如同張開的翅膀,開關站、消防站以隧道為中軸對稱分佈,為圓形建築,又像是為西島這只鯤鵬‘點睛’。”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馬二順介紹,高55米的風塔是隧道的通風換氣設施,就像是隧道的“呼吸系統”,日常可以將汽車尾氣等廢氣排出,保證隧道內空氣有效流通。

駛離西人工島,映入眼簾的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深中大橋(原伶仃洋大橋)。目之所及,可變情報板、路牌、路燈、護欄、地面標識已全部完成。270米高的橋塔上橫樑已經挂上了“深中大橋”四個大字。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傳斌介紹,作為關鍵結構物的懸索橋和海底隧道分別命名為“深中大橋”和“深中隧道”。

“目前我們正在加緊籌備應急演練和設備聯調聯試,為項目具備通車條件作最後衝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網調度中心負責人徐先蔚介紹,深中通道具有交通量大、分合流交通組織複雜、長縱坡等突出特點,運營安全挑戰大。

依託廣東交通集團數字底圖及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基礎及地圖引擎功能,深中通道積極推進含路網感知、預測預警等功能在內的路網級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將提升珠三角高速公路網的車輛通行能力,同時為公眾往來珠江兩岸提供更多出行選擇並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