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至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前,記者從舷窗向下望,那道優美的S形線條清晰可見,在藍天白雲掩映下盡顯建築藝術之美。
6月28日,記者受邀參加深中通道媒體開放日活動,有幸在其正式面向社會試通車前,一睹這座粵港澳大灣區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超級工程的風姿。
隨著飛機盤旋降落,虎門大橋、南沙大橋依次出現在視野中,在水系如此發達的地區,以這樣的密度去修建交通基礎設施,讓人對國家以何種大手筆為大灣區融合發展蓄力,有了直觀的認識。
根據記者的探路經歷,這條24公里的路線,駕駛體驗可以稱得上極佳,從海平面下最深39米的隧道駛入海面上91米的大橋,卻感覺不到爬坡感和落差感。隧道內的一段安裝有LED天幕,可以有效緩解視覺疲勞。不過,深中通道的大部分路程伴著伶仃洋上的沉浸式觀光,滿目碧海藍天、雲團翻涌,打開車窗讓海風拂面,足以使駕駛途中的神經為之一振。
記者全程手機信號滿格,這是因為深中隧道內實現了5G信號覆蓋。超級工程配有超級智慧,深中通道在管理運營中實現了全面智慧化,即使在套著鋼殼的海底隧道內行駛,依然可以對車輛以“上帝視角”米級導航服務;在隧道裏減速、變道等風險位置,可以實現導航提前規劃、提前提示,確保車輛順利分合流……而這些,只是這一世界頂級工程的“冰山一角”。
歷時7年謀劃、7年建設的巔峰之作,終於在A字形的大灣區中“畫成”至關重要的一橫,通過在深圳、中山、南沙的三個登陸點,把廣東五大都市圈中的三個——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破圈成“環”,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大灣區是我國經濟密度、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鐵公水空等運輸方式的一體化,能極大提高人口和貨物流動的效率,是大灣區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GDP總量更是佔廣東五大都市圈GDP總量的約九成,常住人口超8000萬人,佔廣東五大都市圈人口總量的約75%。深中通道通車,將極大提高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的“含金量”。有分析認為,深中通道的通車是大灣區一體化進程中的一道東風,未來隨著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大灣區有望成為事實上的“超級城市”,從而實現産業分工進一步專業化,創新經濟發展效率進一步提高,大灣區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據預測,深中通道開通後,日均車流量約為8萬到10萬輛次。深圳、中山兩市公交部門也將同步開通運營跨市公交專線。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將在航廈開闢深中機場快線專屬候車區,並將在中山啟用深中航空港。深圳一側的隧道入口距離寶安國際機場路程不到1公里,這意味著,中山市幾乎擁有了一座“本地”的國際機場,航空資源極大共用。今後,珠江東西兩岸間的跨城通勤、産業合作、消費聯動將如虎添翼。
超級工程所帶來的交通之便利、發展之助力是屬於大灣區兩岸人民的。而僅作為一名來客,也會不由折服於人類所能創造的工程極限之巧美之宏偉。6月30日之後,相信每一位有過駕駛體驗的人,都會發出同樣的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