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市級“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13個、示範村33個;新改建農村公路1.97萬公里,建成綠美公路3109公里,改造危舊橋梁199座、“溜索改橋”13座;昌寧縣榮獲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騰衝市“交郵商跨業融合”入選交通運輸部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名單……這是雲南省保山市十年來搶抓農村公路建設黃金期,取得的亮眼成績。
因地制宜創新公路管養模式
今年,保山市農村公路列養里程達2萬公里,其中縣道3655公里、鄉道6272公里、村道1萬公里。
近年來,保山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示範村創建為抓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創新管養模式,充分調動鄉鎮對農村公路養護的積極性,拓寬農村公路科學養護新思路。騰衝大營社區創新發展“村黨組織+合作社+群眾”等7種管養新模式。昌寧縣創新發展“農戶分段包乾”“黨員示範路”2種養護模式,並於2023年9月底完成市級驗收評估。
在推動“路長制”發展方面,保山市明確了縣、鄉、村三級管養的職能職責,完善考核獎懲制度,逐級簽訂養護目標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養體系。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縣、鄉、村道共指定“路長”1056人,在3722條公路設置“路長制”公示牌。
客車動態監測避免通返不通
近年來,保山市按照“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並舉、運郵結合”的思路,加快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目前,全市建成農村客運站56個、客運招呼站730個,開通農村客運班線291條,開通城鄉公交線路33條,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郵。
為全面鞏固建制村通客車率,保山建立了建制村通客車動態監測機制,通過開展工作檢查、品質信譽考核、與企業座談等多種形式,定期對轄區內農村客運運營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保山市還根據農村客運客流情況適時調整線路佈局、發班密度,避免開通線路出現“通返不通”和“僵屍線路”;鼓勵農村客運企業搶抓客運轉型升級契機,利用“保交行”網路運營資訊化平臺,推行“定制客運+網路預約出租客運”服務模式,打通農村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
不斷完善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速農村“客貨郵快”融合發展。保山市通過聚合客運、公交、郵政三大板塊,實現客貨郵融合發展,逐步建立起“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體系,帶動特色農産品外銷,實現快遞進村、農産品進城“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