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交通運輸行業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向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力邁進。
加強原創性攻關 築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此次公佈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中,許多都是大國重器、強國裝備、利國工程的項目。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國重器、大國利器不斷涌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步履鏗鏘。
“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作為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自大橋建設以來,取得外海隧—島工程建設技術與標準體系、外海集群工程工業化建造技術與裝備鏈、設計使用壽命保障成套技術等一系列創新成果,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多項國內外技術空白。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參與者的汗水澆築,獲獎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李斌激動地説,建成科技強國得有標誌性科技成就,要求持續産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總結提煉,為世界跨海集群工程建設和運維管理貢獻“中國智慧”。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一系列未來科技和産業發展的獲獎成果,催生著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此次獲獎項目主要覆蓋5G關鍵技術及其産業化應用等領域。該公司董事長李自學説,進入新時代,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路基礎設施。未來,將加大對高端晶片、關鍵器件、作業系統、數據庫等技術的研發投入,打造更高效、更智慧、更綠色、更安全的算網基礎設施。
“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築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蘊含了強大的思想偉力和實踐指導性,為一線科技工作者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精神食糧和行動指南。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表示,科技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也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高水準研究型大學是第一生産力、第一資源、第一動力的重要交會點。要構建體系化研究的“集中區”、原始創新探索的“自由區”,為建設科技強國和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基石。”海上交通安全與空間資訊技術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大連海事大學教授李穎説。多年來,她通過攻剋復雜海洋環境下油膜弱信號捕獲、溢油高效探測、惡劣海況追蹤、風化油源溯源等世界性難題,為國家溢油監管體系建設以及海上能源運輸安全保障作出貢獻。面向國際公約帶來的新要求和新挑戰,以及未來海上交通資訊和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領域不斷涌現的未知難題,李穎表示,將持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以實際行動推動交通科技高品質發展,為實現科技強國目標不懈奮鬥。
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習近平總書記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清醒研判,對國際戰略博弈的敏銳洞悉,讓科技工作者們認識到形勢逼人、使命重大。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智慧中心副研究員高劍説,要聚焦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前沿,圍繞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公路、車路雲一體化等研發方向,全力突破基礎理論、核心技術和前沿裝備,形成系列創新成果,建設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統應用基礎理論與關鍵核心技術的策源地。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金敬東表示,當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已經進入關鍵階段,要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著力以科技創新賦能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在交通運輸規劃領域,要加強理論創新,深化綜合效率、服務水準、資源環境三位一體系統最優化理論研究,推動實現交通運輸更高水準動態平衡。同時,推進綜合交通規劃數字化轉型,推動實現各種方式綜合化、空間佈局立體化、運輸服務一體化。
使更多科技成果 從樣品變成産品、形成産業
從國産大飛機實現商飛,到超大型LNG運輸船簽下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從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到新能源汽車走出國門助力低碳出行……全球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更多中國科技成果正從樣品變成産品、形成産業。
被譽為靚麗“中國名片”的復興號高速列車,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典型。作為支撐中國從高鐵大國邁向高鐵強國、自主創新研製的新一代重大裝備,“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獲得此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教授王文靜作為項目研發團隊成員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作為“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的參與者,她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復興號高速列車就是通過不斷地技術迭代和創新實踐,與高端裝備製造産業不斷融合,系統提升了列車的安全性、可靠性、乘坐舒適性等性能,同時為高鐵産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種深度融合不僅促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也為社會帶來更高效、更環保的交通方式,展現出科技創新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王文靜説。
“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産品、形成産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讓科技工作者們更堅定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決心。
南通大學校長楊宇民説,作為地處長三角的綜合性大學,將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産業發展需要,聯合支援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等重大項目,助力提升生物醫藥、船舶海工、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重點産業核心競爭力,承接上海和蘇南的産業協作轉移,帶動跨江融合發展。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院長孫永紅表示,要牢牢把握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發展定位,深入貫徹落實“兩個綱要”,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激發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在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大力實施科學技術引領工程,著力突破一批制約發展、引領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力爭産出一批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科技強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原創科技成果,産出一批在國家重大需求中具有支撐性的現代工程技術和示範轉化工程,産出一批在經濟主戰場具有顯著競爭力的戰略性高技術及産品,通過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形成支援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高品質科技供給。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激發人才幹事創業活力
科技創新靠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劉書斌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提到的“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印象深刻。他説,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科技創新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高屋建瓴、內涵豐富,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作為水運科研國家隊的一員,部水運院將瞄準新時代新使命下水運作業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理念,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不斷優化人才結構,發揮人才作用,積極打造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關心和厚愛,都融到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當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參加大會的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院長戴明新深受鼓舞。他表示,部天科院作為全國14家使命導向管理改革試點單位之一,要緊緊圍繞水運交通行業和院事業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堅持以“人才成長驅動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驅動事業發展,以事業發展托舉人才成長”的培養模式,在國家級人才培養上取得更多突破,加快培育水運作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為交通運輸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提供科技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鑽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近年來,在黨中央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指引下,一體推進科技人才的挖掘和培養,為廣大科技人員的發展提供了‘優渥土壤’和‘堅實後盾’。”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水運所高級工程師房卓深有感觸,“青年科技人員要在基層沃土裏向下紮根,並在科研創新中同國家需要、市場需求相適應,完成從科學研究到推廣應用的探索實踐,才能真正轉化為生産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幹勁、發憤圖強、團結奮鬥,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大家一致表示,將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