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噸級以上eVTOL首跨長江飛行 更多場景落地 低空經濟高飛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4-08-22 08:25:00

“數”帳篷、送快遞、噴農藥、忙救援……在1000米以下的空域,一架架無人機正從“飛起來”到“忙起來”。

近日,峰飛航空“盛世龍”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從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的無人機基地起飛,飛越長江並沿江盤旋巡航後返回基地,這是噸級以上eVTOL首次跨長江飛行。此次飛行,“盛世龍”最大載荷400公斤,座艙設置為5座,最大航程250公里,巡航時速200公里。25公里航程,“盛世龍”往返僅用時10分鐘,節約駕車用時80%。

通俗地講,eVTOL就是電動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飛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低空經濟為新質生産力典型代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專門提到“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近年來,我國積極出臺政策支援eVTOL、低空貨運航線等發展,相關企業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應用,低空經濟從試點走向成果應用,發展機遇越發廣闊。

多方合力探索突破

作為長江黃金水道上的重要交通樞紐,南京建有多座長江大橋,但部分跨江行程仍受到長江天然阻隔的影響。以南京無人機基地到對岸的魚嘴濕地公園為例,兩地間直線距離不長,地面車程卻長達20公里,需耗時25分鐘。

此次飛行,“盛世龍”搭載純電動力,垂直起飛後,在空轉机換為固定翼飛行模式水準巡航,具有直升機靈活起降的特點。此外,與傳統直升機相比,“盛世龍”噪聲低,綠色環保,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

在科技屬性方面,低空經濟依賴於飛行控制技術、電機和電池技術、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以及人工智慧技術,這些技術的進步使得無人機和其他低空飛行器在複雜環境中能夠安全、高效地運作。

從技術創新到應用場景拓展,前所未有的探索和突破來自多方的支援。這一過程,需要eVTOL企業、空中交通運營服務公司、空中交通基礎設施提供商和服務商、政府管理部門、空域管理部門、民航管理機構等多方通力合作,從eVTOL技術、基礎設施搭建、航線規劃、空域協調、空中交通數字化監管等全方位進行實踐和驗證。

從運營場景拓展的“實習”到量産的“轉正”,要求企業民用航空器適航具備“三大通行證”——型號合格證、適航證、生産許可證齊全。今年4月26日,中國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正式受理了峰飛航空載人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龍”的型號合格證申請,該型號合格審定工作正式啟動。根據時間線,峰飛航空有望在一年內實現“三證齊全”。

低空貨運融入日常生活

8月6日,在南京市高淳區東壩青楓村陳福明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空地上,一架搭載多光譜相機、紅外相機等設備的無人機緩緩起飛,對周邊數千畝農田開展巡檢。這是南京“低空+保險+農業”應用場景的首次飛行,也標誌著今後高標準農田安全生産有了低空經濟的護航。

7月4日,江蘇開通首條跨省低空物流航線。不久之後,“鎮江─合肥”低空物流航線首飛成功,這是江蘇第二條跨省長航距低空物流航線。

4月1日,無錫低空物流無人機配送首飛。相較傳統的運輸模式,無人機在航線範圍內可實現快件最快1小時到達消費者手中。

不難發現,eVTOL邁向完全商業化的進程中,低空貨運等場景已悄然走進日常生活。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註冊無人機超60萬架,無人機總數較去年年底增長48%。截至目前,超1.4萬家無人機企業持有現行有效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超22.5萬人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據測算,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2萬億元。

去年以來,江蘇、廣東、安徽、浙江等省份相繼印發方案,促進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從各地方案細則來看,大多數圍繞産業鏈協同發展、拓展應用場景、完善産業配套等多方面展開,並通過實打實的補貼獎勵給予支援。其中,蘇州、北京、成都、廣州等地宣佈成立低空經濟産業基金。特別是蘇州,通過簽約基金群的方式,發起設立了總規模200億元的低空經濟産業基金。

放眼全球,我國低空經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仍存在待補齊的短板。業內專家表示,低空經濟目前最欠缺的依然是更成熟運營、更高頻使用的應用場景。這需要有更多企業、政府部門加強合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更多産品,放在不同場景中進行常態化運作,加速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