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保山擦亮滇緬公路交旅融合新名片 全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4-10-15 11:01:39

近十年來,雲南保山已把滇緬公路七0七至龍山卡段打造為紅色旅遊公路。

紅旗橋至龍山卡段輻射2縣4鄉鎮8萬多群眾,途經惠通橋、松山主戰場、鷹蹲山、滾龍坡等抗戰遺址,沿線有保留完好的彈石路、與路同齡的行道大樹、怒江大峽谷、松山旅遊小鎮、臘動鎮大埡口社區新村、傳統村落等自然景點。公路沿線和村子旁種植清香木、馬蹄荷樹、三角梅、桂花、芒果等,並加入抗戰元素。結合怒江地熱河谷地域風情和運輸功能,七0七到惠通橋、松山到龍山卡已硬化為水泥和瀝青路面,惠通橋到松山依然保留著彈石路原貌,江兩岸設置了多個觀景臺,讓遊客切身體會老滇緬公路的歷史烙印,更好感受交通發展帶來的實惠。

惠通橋始建於明朝末年,初為鐵鏈索橋,位於滇緬公路(中國段)六百公里處,施甸縣與龍陵縣分界的怒江上,東有形如刀削的大山頭,西有聳入雲天的松山,素有“天塹”之稱。橋倚懸崖修築,呈東北——西南走向,以兩條巨大的鋼纜懸吊而成,橋身總長123長,橋面寬5.67米,墩高30余米,是民國時期怒江唯一的橋梁。1942年5月5日,中國守軍炸毀惠通橋,日軍進攻昆明的野心就此破滅,保住了重慶安全,一分鐘爆炸改變了抗戰歷史。

1974年6月,在惠通橋下游400米處,建成了滇西最大的一座鋼筋混凝土箱型截面拱橋—紅旗橋,橋全長200余米,主孔凈跨116米,兩岸石砌引橋凈跨各27米。橋面平坦寬闊,客貨車輛可數輛對開,大橋造型美觀,結構堅牢,是現代建築科學與中國民族傳統形式的完美結合。2019年10月7日,惠通橋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遊客往往停下腳步,以鐵索為背景留影,觸摸歷史的記憶。

借力紅色旅遊公路,龍陵縣把惠通橋、松山戰役遺址為代表的抗戰文化保護開發納入“文旅揚縣”戰略推進實施,作為旅遊文化“三張牌”(抗戰文化、溫泉養生文化、黃龍玉文化)的龍頭,按照4A級景區標準建設遊客接待中心、中國遠征軍紀念館、滇緬公路紀念館及紀念碑群、松山客棧等子項目,大力推進松山抗戰文旅特色小鎮建設。每年9月份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清明節等節假日,大量遊客和本地老百姓都會到松山舉行愛國主義教育,祭奠英靈。

遊客趙文傑説:從龍陵到松山,一路過來這邊的路非常好走,家裏人也沒有暈車,雖然只有20多公里,但是我們這邊已經停了三四次了,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我們的下午飯就定在下面的農家樂,總體感覺還是非常的方便。

今年41歲的臘動鎮大埡口社區村民余雙林是第一批本土專職講解員,講解15年,她見證了松山抗戰遺址的變化,也嘗到了基礎設施改善後的“甜頭”。“這條綠美公路修建之後,好多客人都説道路好走了,每天都是大量的大客車過來松山,還有從七0七沿老路來的自駕車,現在每天收入都是兩三百塊。”她説。

村民段團鳳感慨地説:“過去我們的農特産品等旅遊的人來了,車子停在哪就去哪賣,有時候賣得兩三塊錢,現在我們固定攤位賣,每天都有幾百元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滇緬公路全長1146.1公里(雲南段全長959.4公里,緬甸段 186.7公里)。東起昆明,西行經保山龍陵、德宏畹町出境,直通緬甸臘戍。從1938年開通至1945年抗戰結束,從滇緬公路運入中國的戰略物資共約50萬噸,是名副其實的抗戰“輸血線”和“生命線”。是一條承載著中國抗戰歷史、中國被侵略和反侵略、中國屈服與反屈服命運的國際通道。

松山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滇西緬北戰役中的一場重要戰役。1944年6月4日松山正式打響,1944年9月7日以中美盟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歷時長達95天。中美盟軍以傷亡7783人的代價消滅日軍1200多人,展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打破了滇西戰役的僵局,勝利拉開了中國全面大反攻的序幕。

而今天,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已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松山抗戰文旅特色小鎮建設項目入選全國優選旅遊項目。松山遺址核心區旅遊棧道、中國遠征軍雕塑群、大埡口沿街居民統規代建房、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子高地核心區建設已成規模,配套建成了大埡口移民新村、黃家水井、杞木寨3個美麗鄉村,從龍陵縣城到松山的客車、微型車每天都有往返,有自駕車每天都行駛在紅色旅遊公路上,走走停停。2024年國慶期間,松山共接待遊客31450人次,同比增長10.35%,實現旅遊收入300余萬元。一張以紅色公路為線、抗戰文化為點、交旅融合的新名片正在擦亮,目前滇緬公路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據了解,2023年6月20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組織召開滇緬公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會議,組成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保山市、大理州、昆明市、楚雄州、德宏州等參加的滇緬公路申遺工作組,明確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負責協調滇緬公路保護、管理和申遺相關工作,保山市政府作為申報主體&&負責申遺工作。2023年7月31日,保山市完成滇緬公路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材料上報工作,經與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産司)對接,獲悉滇緬公路已入選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遊人佇足惠通橋邊,可聽老橋悲歌,新橋壯曲,怒水流淌;徜徉松山主戰場,走讀紅色文化,耳邊松濤陣陣,那是抗日勇士們的吶喊!

離惠通橋上游不遠,大瑞鐵路怒江四線特大橋飛架東西,在怒江上形成惠通橋、紅旗橋、鐵路四線特大橋三橋飛架怒水奇觀,成為滇緬紅色公路上又一旅遊亮點!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