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建設新內河 構建新格局 ——第二屆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論壇側記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4-11-06 08:25:00

內河航運是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百舸爭流的長江黃金水道、貨暢其流的西江航運幹線、溝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沿線因水而生、緣水而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內河航運發展水準大幅提升,在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安全監管、減排增效、資訊化建設等方面展現出蓬勃的活力。2023年,全國內河完成貨運量47.91億噸。

11月3日,第二屆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論壇在湖北省宜昌市舉行,來自全國內河航運管理部門、港航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關行業學會(協會)等200余家單位的嘉賓代表齊聚一堂,聚焦內河航運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等重點領域展開對話交流,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貢獻智慧。

創新內河航運組織模式

內河航運在沿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服務性、保障性的作用,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領域。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成為論壇熱議的焦點。

長江水系通航里程約6.5萬公里,高等級航道里程佔全國內河的73%,今年1至9月,長江幹線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29.1億噸,同比增長2.5%,貨運規模穩居世界內河第一。“長江航運處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階段。”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劉亮表示,要充分應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製造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推動實現船舶智慧化、港口自動化、航道網路化、數據資源化。

當前,長江航運在科技創新、綠色低碳轉型、智慧航運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我們將低空飛行平臺與數字電商平臺互通,構建了‘低空經濟+數字電商’的創新運營模式,讓FC30運載無人機成為水上‘快遞小哥’。”江蘇長江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保利介紹。

2023年,珠江水系四省區完成水路貨運量15.17億噸,僅次於長江,位居世界第二。

“創新運輸組織模式是發展內河航運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內容。我們將持續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向水路轉移,推動新一輪老舊營運船舶更新換代,大力推進鐵水聯運、江海聯運,進一步發展穿梭巴士、華南快線、西江駁船快線,形成有機銜接的珠江水水轉机體系。”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副局長李永恒説。

創新是第一動力。當前,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迫切需要更多高水準科研成果和高層次人才作支撐。

當數字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催生出數字教育。“數字教育,微觀上是指數字化教育教學流程重組,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核心數字技術,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高效的教育服務。宏觀上是指教育支撐系統重塑,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連接、開放、共用、個性化、智慧化的教育新格局。”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介紹,下一步,武漢理工大學將構建智慧時代內河航運人才培養新形態,形成具備良好推廣帶動效應的“武漢理工方案”。

我國船閘建設技術領跑世界

一閘不通,萬船難行。通航建築物是高等級航道網的咽喉節點,也是溝通不同水系的控制性工程,直接影響內河水運網的通暢。

當前,我國已建通航建築物1000余座。“三峽、大藤峽、長洲三四線、京杭運河三線船閘等大型船閘建成運作,標誌著我國船閘建設技術全面領跑世界。21世紀以來,長江三峽升船機、瀾滄江景洪升船機、構皮灘升船機等一大批現代化升船機的建成運作,表明我國升船機的設計建設水準躍居世界前列。”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胡亞安表示。

然而,樞紐通航領域還面臨不少挑戰,如船舶過閘需求持續旺盛並超過船閘設計通過能力的矛盾日益顯現;通航建築物運維管養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水準需要進一步提高;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仍需加強……

“推動形成國內外可資借鑒和共用的標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新征程開創樞紐通航發展的新格局,要求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聚創新之勢、謀共用之福。”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局長齊俊麟説。

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運作管理著全世界規模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內河船閘與升船機,以及由兩壩樞紐組成的連續落差達140米的樞紐航道。

齊俊麟介紹,該局針對大落差長河段船舶安全通航重大難題,研創了“閘—船—水”時空協同調控技術體系,實現了水運通航資源時空網路上的鏈式協同調控,推動三峽船閘通過量由設計的1億噸提升至1.69億噸,同時充分發揮綜合管理體制機制優勢,建立樞紐通航管理體系,保障三峽河段通航長期安全穩定有序。

我國內河航道總里程位居世界之最,通航建築物的建設和運作直接關係到內河水運發展潛力和運輸優勢的發揮。“下一步,用水量較小的省水船閘、千噸級水力式升船機、組合式通航設施等是未來高壩通航的重要方向,也是解決高等級航道網暢通延伸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胡亞安説。

構建東北亞國際水運大通道

“加快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要加快建設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説。

東北地區處於東北亞中心位置,是區域物貿流通的交匯點,也是溝通世界、連接東西方的主要節點。

“目前由於缺少互聯互通的規模能力和新的可釋放空間,導致東北地區雖然區位優勢顯著,但區域經濟活力不足,産業空心化和産業繞行現象比較明顯。”黑龍江航運集團總經理董令三介紹。

董令三建議,積極構建東北亞國際水運大通道,形成全新的“溝通南北,連接亞歐”的東北全面振興地理經濟空間;開挖松遼運河,建立承載巨大潛能的産業經濟長廊,形成出江達海的內河産業經濟網路,為東北振興打開更大的地理經濟空間。

新時代賦予內河航運新的使命。此次論壇,是全國內河航運人共敘成果、共謀藍圖的一場盛會,行業內外正積極推進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向新圖強、提質增效。正如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楊華雄所説,在新的歷史起點,要深化水運領域改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行業治理體系,全力構建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支撐有力、世界先進的現代化水運體系,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