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橙黃橘綠時,正是遊山賞秋的好時節。近年來,浙江省麗水市代管龍泉市堅持把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擺在首要位置。鄉路縱橫,串起田野山林古村古鎮;條條大道,鋪就百姓奔向共同富裕的快速路。交通運輸提檔升級,為浙西南綠谷共富、非遺産業煥發生機、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西獨線解鎖産業共富密碼
龍泉市交通運輸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周思慧介紹,一直以來,麗水市白雲岩景區以風光旖旎聞名,下樟古村坐落于“雙龍飛瀑”頂端的半山坳之中,已有千年曆史,卻鮮有人問津。
近幾年,下樟古村火熱“出圈”,離不開西獨線公路。這條串聯起葉紹翁故居、下樟古村等旅遊景點的公路,吸引不少遊客專程來打卡。龍泉市先後投入4000萬元對西獨線進行提質升級,打造了“莫非桃花源”“儼然桃花源”“又見桃花源”3個景觀節點,增設停車區、騎行驛站等便民設施,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盡享出行的便捷與舒適。
依託便利的交通,特色山區農旅産業解鎖了共富密碼。在西獨線沿線的唯珍堂鐵皮石斛産業基地,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鐵皮石斛銷量也逐年穩步上升。“基地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在打好‘文旅牌’帶動種植、採摘及衍生品産銷的同時,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唯珍堂鐵皮石斛文化園負責人吳紀賢介紹。
在西獨線沿線的火龍果採摘基地門口,只見小轎車停得滿滿噹噹,遊客們絡繹不絕地來此體驗採摘樂趣。更有不少回頭客早早就和農戶通過線上方式預約購買産品,讓當地水果不愁銷路。目前,鐵皮石斛産業基地和火龍果採摘基地年産值超6000萬元,幫助村集體增收23萬元。
寶花線為古窯注入年輕活力
驅車駛入長深高速公路、龍浦高速公路,或沿著322國道進入寶花線,自龍泉市城區出發不到40分鐘,即可抵達文藝范十足的寶溪鄉溪頭村。這裡有紅軍橋、紅軍亭、烈士紀念亭等遺址。
寶溪鄉的文旅發展離不開麗水市首條“紅山熱土、挺進之路”紅色美麗村莊精品路——寶花線。該公路串聯起周邊鄉鎮16個村、4個4A級景區,讓這片紅色熱土實現了從一村富邁向區域共同富。
溪頭村有保存完好的古龍窯群。龍泉窯匠們用巧手汲取本地瓷土,注入汩汩清澈的甌江水,再熔于火,成就了充滿生命力的千峰翠色瓷器。從2017年至今,寶溪鄉已舉辦150多場“不滅窯火”傳統龍窯燒制技藝活動,被評為浙江省示範文旅IP。
交通快起來,鄉鎮“潮”起來,青年返鄉吃上“文藝飯”。闊別家鄉20年的金朝軍回村創建了首個龍窯青瓷博物館民宿“古窯裏”;在外打拼多年的葉家兄弟也返回家鄉,開辦了“陌上歸人”民宿。截至目前,溪頭村返村創業遊子達80余人,村集體年收入突破百萬元,周邊5個聯建村村集體年收入都實現了大幅提升。
如今的紅色寶溪,已成功招引了旅遊文化、康養綜合體等項目。今年以來,寶溪鄉累計接待遊客15萬人次,旅遊收入超2800萬元,同比增長10%。
設施提檔升級拓展新路子
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新路,將青瓷小鎮、龍泉寶劍小鎮、青瓷寶劍苑等景區串珠成鏈、織鏈成網,周邊國道、省道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劍川大道等迎賓大道持續提檔升級,推動交旅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
在全國最大的青瓷博物館,沉浸式欣賞“活著的瓷器史”;來到沈廣隆劍鋪,感受寶劍鍛制技藝的守正創新……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龍泉文旅産業走出了一條新路子,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慕名而來,讓尋瓷問劍之旅從“過路遊”到“過夜遊”。
“本來計劃只待一天,上午參觀博物館,下午體驗拉坯。現在發現還可以看寶劍小鎮的表演、逛酒店的文創集市,就臨時決定再多待幾天!”遊客黃女士説。
龍泉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市交通運輸發展中心主任周裕淼介紹,今年上半年,龍泉劍瓷産業增收5.48億元,同比增長7.6%,新增劍瓷市場主體600余家,龍泉交通將不斷優化“生産—運輸—倉儲—出關”産業鏈,助推劍瓷産品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