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024年4月22日,長江海事局發佈《關於加快推動協同融通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歲末已至,長江海事人如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長江海事局局長李江告訴記者:“長江海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區域協同融通重要指示精神,鑄牢‘主角’意識,以推動協同融通發展為發力點,推動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發展。我們堅持共商、共治、共建、共用,聚焦全流域,推動政策融通;聚焦多領域,助力協同治理;聚焦全要素,實現服務提質;聚焦延鏈條,提升保障能力;聚焦擴廣度,擴大長江海事聲音,全力服務沿江省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推動國家戰略在長江沿線加快落實落地,打造全流域黃金水道。”
跨域協同 助力安徽“首位産業”強力起勢
汽車是安徽省政府定位的“首位産業”,以奇瑞為“鏈主”,蕪湖世界級汽車産業集群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車揚帆出海,節約的物流成本,為企業發展贏得了先機。
“今年,蕪湖港朱家橋碼頭恢復了8年前的危險貨物裝卸作業資質,多虧蕪湖海事提出了許多專業建議,助力蕪湖率先打通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整車裝箱發運通道。”中國蕪湖外輪代理有限公司船代部經理熊瑋説。
熊瑋介紹,現在,裝載新能源車輛的集裝箱從蕪湖港運到上海港,需要提前5天在上海進行解危申報,如果沒趕上,就要等一週後的遠洋大船出海。蕪湖海事開通7×24小時線上申報窗口,看似只提前了12個小時辦理,其實可能就為車企節約了一週的物流時間。
以協同融通為抓手,蕪湖海事局助力企業減負增效,助推安徽“首位産業”加速出海、跑出“汽”勢。
蕪湖海事局危防處副處長王曉介紹,為了避免二次開箱檢查,在船載危險貨物申報和裝箱要求方面,蕪湖海事主動聯繫上海海事局,與轉机港上海港保持查驗標準一致,實現貨物“水水聯運”的“一單制”運輸。據測算,每單為汽車企業壓縮申報時間約25%,每個集裝箱節約物流成本超1500元。
蕪湖海事局還專門成立服務“新三樣”海事業務支援團隊,編寫《集裝箱載運新能源車和鋰電池海事安全監管與服務指南》。該指南已在長江海事局全線推廣。
今年以來,蕪湖海事局共保障蕪湖港174艘次集裝箱船舶、近1萬標箱,共計1.3萬輛新能源車、1.1萬件鋰電池安全出港。
統籌發展與安全 瀏陽煙花綻放“一帶一路”
湖南省瀏陽市是世界著名的花炮之鄉,煙花産品銷往歐美、澳洲等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作為湖南省唯一一個通江達海的港口,岳陽港承接著瀏陽煙花轉机出運的重要任務。
“以前,我們需要分別向多個相關部門提交開箱計劃及證明,一般需要等待1—2天時間。今年,岳陽海事局將煙花集裝箱監裝場地的CCTV(視頻監控系統),接入長江海事一體化監管平臺,實現裝箱過程源頭管理。”瀏陽煙花最大的出口承運公司——湖南華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喻文科告訴記者,“岳陽海事局還&&聯合岳陽海關和長沙海關技術中心,開展包裝危險貨物聯合檢查,實行一次開箱、數據互認、資訊互通,避免了運輸過程中二次開箱查驗,大大提升了船舶週轉效率。”
據了解,今年,岳陽海事局安全保障煙花爆竹包裝危險貨物出口37萬噸,共計3.7萬標箱,同比分別增加15.4%和14.6%。
統籌發展和安全,岳陽海事人沒有停止前行的步伐。
長江幹線每年危化品運輸量約2.3億噸,岳陽作為中南地區最大化工基地,危化品水上運輸量已連續5年超千萬噸。
建立健全水上危化品應急處置聯動機制!這個想法一經落地,便成為目前我國內河危化品應急建設的重要突破。
三年磨一劍,岳陽海事主動與市政府協商,積極取得市人大和政協的支援,多次與市交通運輸局、市地方海事局、市生態環境局以及市應急管理局磋商,走遍轄區危化品港航企業、清污公司,成功推動形成以“一套水上危化品事故應急預案”“三個應急資源數據庫”“資源共用、指揮協調、聯席會議、定期演練、教育培訓、定期評估六項制度”為主要框架的岳陽市水上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聯動機制。
該機制全面覆蓋岳陽市18家職能單位、13個沿江(湖)縣市區政府以及15家涉水企業,“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多方參與”的危化品應急聯動處置新格局基本建成,對破解危險品運輸應急管理難點,保障危化品水上運輸安全暢通具有重要意義。
融通全航運要素 小窗口服務大民生
11月22日,興達航運公司法人代表張后俊走進長江(蕪湖)航運要素大市場,將相關資料一次性提交給航運政務服務大廳前臺工作人員。填單、簽字、蓋章……相關手續辦理一氣呵成。當日,該公司“皖興達738”輪便完成了拆解船舶證書登出所有手續。高效的政務辦理,為企業一次性節省成本24萬元。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實施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根據政策,“皖興達738”輪還有16天船齡就超過15年,超過後補貼標準每1總噸相應減少300元。
得知情況後,蕪湖海事局政務中心主任吳桐,立刻與皖江船舶檢驗局政務科和蕪湖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務中心水上交通服務處負責人一起,研討拆解船舶證書登出“一次申請 三證聯銷”辦理方案。
反覆商討、演練後,3家單位重塑工作流程,將辦理模式“串聯”改“並聯”,為船舶登出搶回20多天的寶貴時間,既為企業贏得了更高的資金補貼,也為今後3年安徽轄區9700艘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提供了高效辦理路徑。
這次成功的政務創新實踐案例,是航運要素大市場152項航運政務集中辦理的縮影。
“小窗口”服務好“大民生”。2023年8月,蕪湖海事入駐蕪湖市政府&&創辦的航運要素大市場。蕪湖海事與港航、船檢部門一起,在一個地點辦公,面對面溝通協作,實現無差別綜合受理,前臺綜窗收件、中臺分類審核、後臺限時辦結、統一窗口出件,物理要素集中産生了驚喜的化學反應,為港航企業帶來了真金白銀的經濟效益。
數字賦能 共建水上安全命運共同體
“遠洋9604”輪船長李崇勇和他的船員,肩負著為重慶機場運輸航油的使命,這也讓他與三峽庫區湖北段37處危岩體、22處滑坡體打了半輩子的交道。這些危岩滑坡體多分佈于深溝峽谷段,兩岸石壁陡峭,部分河段石壁與水面近乎處於垂直狀態,給船舶航行安全帶來威脅。
如今,船舶進入危岩滑坡自動告警區域,船用甚高頻(VHF)系統便會傳來海事部門點對點安全提醒:“‘遠洋9604’輪,你已駛入危岩水域,請提高警惕,加強瞭望,儘快駛離,有異常情況及時向海事部門報告。”
數字賦能安全監管的背後,是宜昌海事局聯合多部門共用共治的不懈努力。
今年以來,宜昌海事局主動聯繫通信、航道、地災等單位,前往三峽庫區開展實地踏勘,更新、豐富危岩帶基礎數據,並通過短信、甚高頻、微信公眾號、長江水上安全資訊平臺等多種形式廣泛對外宣傳。
在掌握豐富的基礎數據資訊後,宜昌海事局聯合宜昌通信管理局,依託長江智慧航運管理平臺,新增“危岩體”功能模組,利用數字VR技術,構建危岩體全貌影像、特徵影像、應急力量等動態數據。“涌浪模型”搭配“一鍵報警”等功能,確保收到地災預警後,可第一時間疏散危岩影響範圍內的船舶。
同時,宜昌海事局配合三峽庫區航運安全監測項目建設,新建3個危岩水域視頻監控點,進一步提高遠端防控整體效能;通過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數據和VHF信號融合,劃定地災風險點“電子圍欄”,點對點提醒航經船舶加強瞭望、謹慎操作,督促船舶單位落實地災風險防控要求。
水上安全命運共同體,讓常年漂泊水上的李崇勇及他的船員兄弟,有了家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多部門協同 保通保暢黃金水道
“我們油輪船隊,平均每天上下水各一艘船和兩艘自航船通過九江南槽水道。今年單向管控時間大幅縮短,為企業節約了實實在在的運營成本。”南京長江油運物流有限公司油船管理部安全總監王澤榮告訴記者。
據悉,今年枯水季,長江九江水道南槽疏浚作業期間,航道單向管控時長由2023年的50天大幅縮短為12天,航道也更加順直通暢,大大降低了對船舶運營週期影響,減少了錨泊等待時間,為航運企業節約船期損失及拋起錨等成本9600余萬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長江水情看似變化無常,卻有著自身規律。為了優化九江南槽水道疏浚期間交通組織,今年,九江海事局提早行動,7月底便聯合航道、水文、氣象、長航公安等多部門以及沿線航運企業,開展面對面交流,總結九江南槽水道歷年交通管控經驗,綜合研判此次管控的水位、航道、船舶流量變化態勢,優化單向管控方案,並制定最為合理的施工方案。
8月26日至11月10日,在為期77天的疏浚作業期間,海事部門派出3艘海巡艇日夜巡航、駐守在施工現場,聯合多部門共同成立保通保暢臨時黨支部,由九江武穴海事處處長汪銳擔任支部書記。每逢施工重大節點,臨時黨支部便集中研討調度指揮,協調項目細節,將施工對船舶通航影響降至最低。航道單向管控的12天來,1500余艘船舶實現“即到即走”,通航效率大幅提升。
同時,海事智管平臺、航道電子江圖、漁政沿江CCTV以及氣象水文報警系統等科技手段強強聯合,對現場開展監控,保障施工通航環境安全可控。另外,多部門協同發力、資訊共用,在惡劣天氣預警及交通管制、航道航標布設優化、懲治突出違法行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干支聯動 將“零排”進行到底
今年1月,一項旨在深化船舶水污染治理的舉措——《九江市船舶污染物管理辦法》出臺。這是九江海事局與江西省九江市港航部門攜手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標誌著九江市船舶水污染治理邁出了堅實步伐。
江西水系發達,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流,在鄱陽湖匯聚後流經九江,匯入長江。守護綠色長江,干支聯動是關鍵一環。
隨著長江幹線九江段全面推行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儲存、轉岸交付”的“零排放”模式,九江海事局主動與九江市政府緊密對接,積極走訪港航部門,共同推動“零排放”向鄱陽湖、贛江等長江支流水域拓展。
2023年11月,九江海事局與九江市港口航運管理局聯合構建《九江市船舶與港口防污染干支聯動監管工作機制》,通過聯合執法、資訊共用、協商協作以及“黑名單”制度,統一了干支流船舶防污染標準和監管要求,進一步規範了船舶污染物的“交、接、轉、運”流程。
據九江振興輪船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興華介紹:“九江海事局聯合港航、環保部門,在長江幹線和支流水域對碼頭污染物接收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有條件的碼頭還將污水接收設備接入了市政管網,實現了船舶主動交、港口樂意收的良好局面。我們航運企業雖然進行了一次性投入,但換來了不讓一滴水、一滴油流入長江的環保成效。”
據統計,“零排放”模式推廣以來,九江海事局完成入境船舶鉛封、“盲斷”3500余艘次,九江市港口航運管理局完成支流船舶直排管路鉛封、“盲斷”及“零排放”證書籤注800余艘次,長江九江干支流水域入境船舶“零排放”率達99%以上,九江港船舶污染防治實現了根本性轉變。
無論上游下游、幹線支線,大家共飲一江水,共抓大保護。目前,上海、江蘇、安徽、重慶等地相繼出臺了船舶污染防治立法,湖北省的《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於今年11月份通過一審稿。九江海事局日前已向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提交了相關立法建議報告,與多部門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江西省船舶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加快實施。
江湖牽手 船安人和
900多年前,當改革失敗的范仲淹寫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可能無法想像,如今“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的岳陽,在中央、地方政府多部門共同努力下,江湖協同政通人和。
岳陽港是湖南省“四水一湖”聯通長江的綜合樞紐港,客觀上存在港內船舶維修、交通服務的剛性需求。然而,港內“三無”維修躉船、交通船非法作業,存在安全和污染的雙重隱患。今年,借岳陽市政府專項整治契機,岳陽海事局成功將轄區城陵磯港“三無”船舶納入專項整治範圍。
流動著的“三無船舶”,如何吸取整而不清的教訓?該誰管?怎麼管?2024年4月以來,岳陽海事局與時間賽跑,聯動岳陽市交通運輸局,推動岳陽市成立了“三無”船舶整治工作小組,聯合印發《岳陽市城區水域無證維修躉船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與公安、農業農村局、漁政等6部門聯合勘驗並出具《三無船舶聯合認定報告》,明確政府專項經費,依法對岳陽市中心城區水域洞庭湖口城陵磯至扁山12.5公里範圍內“三無”船舶實施強制拆解。8月15日,轄區“三無”船舶動態清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守護水上交通安全與水域清潔的同時,岳陽海事局疏堵結合,始終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在岳陽海事局和岳陽市交通運輸局的共同推動下,岳陽市和潤物流公司成立,承擔岳陽港內交通、服務、保障工作,城陵磯蓮花塘水上綠色服務區建成並投入使用,為水上人員提供生活物資補給和加油服務。
“我家三代漁民,唯一的技能就是在水上工作。‘三無’船舶專項整治後,我們一家人的生計犯了難。在岳陽海事局的推動下,船廠在收購報廢船舶前,派人現場稱重評估,串聯電子秤互相驗證,盡最大努力保障我們的利益。”交通艇船長彭立新告訴記者。
“舊船報廢後,我購置了合法合規新船,繼續為港口提供交通艇服務。和潤物流公司定期開展培訓,還為船舶買了客位商業保險,海事部門也會定期對船舶設備開展檢查。買了新船,船舶有了合法身份,我在水上工作生活也有了保障,船舶航行也更安全放心了!政府心裏裝著船民,裝著老百姓!”説起一年來的變化,彭立新不由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