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年多、近1650個日夜的艱苦奮戰,3月20日,備受矚目的甘肅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正式啟用迎客。
作為甘肅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航機場工程,三期擴建工程的投運,使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成為集航空、鐵路、軌道、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無縫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
穿越歷史的靄靄雲煙,2000年後的今天,脫胎換骨的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猶如鑲嵌在“一帶一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西部地區連接東西、貫通南北、輻射全球的“絲路新樞紐”。
借助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的全新起飛,甘肅架起更為繁忙的空中絲綢之路,搭建起更加開放的平臺,飛向更廣闊的未來……
空中樞紐跨越蝶變
這是一項總投資達334.38億元、佔地1.7萬餘畝的巨大工程。
從空中俯瞰,新建成的T3航廈猶如一尊巍峨的青銅巨鼎,橫亙在T1、T2航廈以東的開闊區域。4條曲線優美的指廊向四週延伸而出,形成一個極具現代感與藝術氣息的“X”形。
3月20日零時,蘭州中川國際機場T1、T2航廈按下暫停鍵,T3航廈正式啟用。
從T1到T2,再到如今的T3,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的變遷,不僅是一部甘肅民航事業的發展史,更折射出甘肅努力與世界互聯互通,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生動實踐。
時間記錄了一次次跨越——
1970年7月,中川機場通航。到1980年,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僅10萬人次。
歷經2次擴建,時間來到2013年,蘭州中川機場正式提升為國際航空口岸,更名為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兩年後,T2航廈建成啟用,雙航廈同步運營,設計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
2015年至2017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在短短3年間從600萬人次躍升到1200萬人次,躋身“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2024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700萬人次,遠超設計規模。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甘肅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第三次擴建。2020年9月9日,三期擴建工程全面啟動建設。
三期擴建工程以2030年為設計目標年,按照年旅客吞吐量3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0萬噸、飛機起降架次30萬架次的體量進行規劃設計,主要新建兩條跑道、40萬平方米的T3航廈和27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中心,配套建設空管、航油及生産生活輔助設施等,設有停機位111個、停車位5839個。
“三期擴建工程功能完備、適度超前,航廈面積是T1、T2面積的4倍,它的投運將極大地滿足現在及今後一段時期的民航運輸需求,向著建設暢聯全國、通達世界的向西開放門戶和國際航空樞紐的目標邁進。”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光喜表示。
藝術性與功能性有機統一
2024年7月31日主體工程全面竣工,2024年11月28日實地試飛驗證成功,2025年1月15日通過行業驗收,2025年3月13日通過許可證變更審查。時間流轉,夢想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
歷史與現代交織、特色與功能並重,這是三期擴建工程留給許多人的印象。
T3航廈主樓中廳12根造型柱撐起“琵琶”造型穹頂,航廈內部裝飾融合了敦煌飛天、如意祥雲等傳統元素,“一飛沖天”的百米空管塔臺……無不體現甘肅地域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成為展示甘肅文化、連接世界的亮麗窗口。
在三期擴建工程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冶張全眼中,這是一次“四型機場”理念的生動實踐——
在全國率先應對探驅一體化鳥防系統,將鳥類入侵預警響應時間縮短至15秒以內,為飛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T3航廈採用“大跨度鋼結構+玻璃幕墻”的設計方案,輔以22個流線型倣生採光天窗,並最大限度地優化了開窗角度,使航廈內自然採光面積超過70%,每年可節約照明用電超過200萬千瓦時;
建立了技術領先的5G-A通信網路,實時最大可承載用戶超1.5萬人,達到日均10萬人次客流量的網路承載能力;
T3航廈出發大廳將自助值機與自助行李托運整合,旅客按需選擇,即可快速完成登機手續或行李托運;
將旅客從安檢區到登機口的步行距離控制在450米以內,最多10分鐘就能抵達。
……
“三期擴建工程充分借鑒了大型機場的先進經驗設計方案,反覆論證,歷經數百次細微調整與優化。它的建成,是甘肅民航機場建設理念的一次巨大跨越,代表了未來甘肅民航機場的發展方向。”冶張全説。
數據賦能現代空港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搭建了國內先進的底層數據運作架構,機場資源調配效率提升了40%。“可以説,相對於傳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實現了數據架構重塑。”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現場指揮部資訊工程部副部長趙鵬飛自豪地説。
傳統機場,空管系統、泊位系統、出境系統、油料系統等各個系統往往獨立運作,相互之間難以實現數據共用,從而形成了一個個資訊孤島,造成極大數據浪費。“三期擴建工期致力於搭建一個能夠統一管理數據,實現數據共用的平臺。”趙鵬飛介紹,機場運作産生的數據都會進入“數據倉庫”當中,每個系統只需通過總線就能建立與“數據倉庫”的聯繫,實現數據交換。
在新建成的運作指揮中心,巨大的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機場各重點區域的運作畫面。機坪上停了哪些飛機、有多少運作車輛、哪些廊橋正在使用……各種數據一目了然。
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還搭建了虛擬的機場三維鏡像平臺。只需用滑鼠輕點三維鏡像,螢幕上立即就會顯示指定區域的實時圖像及相應運作數據,實現了運作指揮中心對機場的“通視”。
數據的全面共用,使一大批先進技術和場景得以應用——
在全國首次全面引入全自動駕駛登機橋,依託高精度定位系統和智慧演算法,實現艙門毫米級精準對接,單次對接耗時縮短至30秒以內。
63條安檢通道全部整合自助安檢系統,旅客僅需掃描登机證、身份證並完成人臉比對,即可快速通行,減少排隊時間。
通過“智慧安檢回筐系統”,行李筐將和個人身份自動綁定,有效防止行李錯拿、漏拿。
停車樓共有3800多個車位,如果旅客忘記車輛停放的位置,只需在手機小程式中輸入車牌號,即可快速實現“反向找車”。
……
新樞紐、新引擎、新跨越。昔日,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飛天”,承載了人們千年的飛天夢想。今朝,全新的蘭州空港為隴原大地插上騰飛的翅膀,助力這片古老的土地邁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