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廣州補鏈強鏈加速大灣區樞紐集群發展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4-02 09:26:10

從古至今,交通樞紐就是廣東省廣州市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從千年古港到改革開放窗口,再到中國式現代化前沿陣地,這裡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連接世界的重要門戶。自2022年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以來,廣州充分發揮省、市兩級專班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在近14億元中央獎補資金的撬動下,廣東省、廣州市兩級財政投入27.6億元,吸引社會投資160.7億元,強力推進補鏈強鏈,形成了“三核一帶”空間佈局和“5+10+N”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為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堅實基礎。

“頭雁”項目穩步推進

在補鏈強鏈政策的驅動下,廣州緊緊圍繞海港、空港、陸港三大核心,大力推進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廣州港南沙港區、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等一批“頭雁”項目加快建成。

海側,通過實施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堆場工程、南沙港南站貨場設施改造等重點項目,加快補齊鐵路設施能力短板,提高了鐵水聯運銜接轉換能力,海鐵聯運量持續攀升。2024年,南沙港區海鐵聯運量同比增長47%,累計開通商品車海鐵聯運、散改集班列線路等39條,輻射泛珠三角地區和中歐、中亞國家。

空側,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等項目進展順利,航空貨站規模和作業能力穩步提升。白雲國際機場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擁有4條跑道的機場,2024年貨郵吞吐量達238.3萬噸,位居全國第二。

陸上,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電商轉運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積極培育“電商+外綜服”新模式,服務外貿企業超萬家,增進了華南地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2024年,廣州公鐵聯運樞紐發運國際班列466列,運輸貨物4.5萬標箱,運作線路通達16個國家33座城市。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廣州在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政策的有力引導下,充分發揮海港、空港、陸港的獨特優勢,加快構建‘通道暢達、樞紐高效、網路完備’的綜合立體物流體系,強化樞紐與城市交通系統的銜接以及與産業空間的融合,有力支撐廣州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規劃四所所長謝志明説。

資訊資源開放共用

資訊互聯共用是多式聯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石。

南沙灣區智慧服務及通關平臺項目搭建水水轉机平臺、拖車平臺和海鐵聯運系統,具備物流全程跟蹤服務、統一數據服務、港區協同、單證無紙化等功能。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積極建設樞紐一體化資訊服務平臺,帶動資源要素高效流動、開放共用,提升樞紐物流供應鏈運作效率。單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資訊平臺已與白雲國際機場的4個貨站及口岸監管部門實現系統對接,截至今年2月底,平臺累計註冊企業220多家,服務航空物流各環節企業近12萬家,數據傳輸速度提升超30%,提貨時間縮短3個小時,預計每年為企業降低通關物流成本1000萬元以上。

跨方式跨部門協作互利共贏

為確保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取得實效,廣州以綜合貨運樞紐為載體,通過聯營等方式強化跨方式、跨部門業務協同,一體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南沙港南站的車站作業、貨運組織、貨場管理和裝卸作業等核心業務由廣州港統一運營管理,實現了港站一體化的安全高效運營。廣州港聯合口岸單位推出“灣區一港通”業務,將服務前置到內河港網點,內陸企業進出口貨物可在內河港口一次性辦理全部手續,不必像以往一樣需要在南沙港區和內河港口辦理兩次手續,極大提高了貨物進出口效率。目前,“灣區一港通”業務現已覆蓋廣東內河港口18個網點。

今後,廣州將繼續以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使命,持續完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並與大灣區其他樞紐城市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性樞紐集群,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