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揮中心,邵客渡09在陳坊渡口水域航行時,有2名乘客不慎落水,向下游漂去,需緊急救助。”3月28日上午,在福建省南平邵武市謝坊(陳坊)渡口,一場落水人員應急救援演練在富屯溪水面緊張上演,U形水上救援機器人、無人機相繼登場,救援操作快速精準讓人目不暇接。
從偏僻寧靜的鄉村渡口,到山村流動的風景線,謝坊(陳坊)渡口在一年的時間裏實現了“破繭化蝶”。2024年,福建省地方海事發展中心&&,以建設平安渡、便民渡、共富渡為目標,打造“福建福渡”鄉村振興渡運服務品牌,推動渡口渡運轉型升級。
坐船就像在旅遊
福建省河流交錯,現有義渡航線59條。渡運,仍是許多農村群眾、特別是山區群眾重要的出行方式。
今年76歲的衛閩鎮陳坊村村民陳開航,每個月都要乘渡船去市裏取藥。“開車走衛閩大橋過河需要20分鐘,坐免費義渡只需3分鐘。”陳開航説。
在謝坊(陳坊)渡口,嶄新的電動渡船安靜地停靠在碼頭,藍色的船身、綠色的甲板,和諧融入湖光山色。“以前柴油船味道很大,聲音又很吵,在船上講話得靠吼。”一位回鄉探親的村民説,新船又穩又安靜,坐船就像在旅遊。
2023年以來,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相繼印發島際和農村水路客運費改稅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漲價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引導各地市充分利用油價補貼、社會搜救力量獎勵資金和內河渡運安全提升省級補助資金,系統提升渡運條件。
“2023年至2024年,全省累計下撥補貼資金1.87億元,用於包括渡運服務在內的水路客運綜合服務提升,全省內河水域更新購置新能源渡船5艘,大部分渡口已配齊候船亭等便民設施。”福建省地方海事發展中心地方海事處處長謝友明告訴記者。
公司化運營安民心
每天7時許,陳坊村黨支部書記、渡口船管員陳本龍都會準時出現在謝坊(陳坊)渡口,按照“渡運管理十要決”,對救生衣、纜繩等設施進行仔細檢查,落實好簽單發航制度,確保渡運安全。
作為“福建福渡”首個試點市,南平市率先推進渡運公司化運營。“相較於以前政府補貼、村鎮運營的傳統渡口運營模式,公司化運營有助於整合資源、優化運營流程、健全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渡運服務水準和安全性。”南平市地方海事發展中心主任陳挺介紹。
目前,南平市22道渡口已實現9個100%,即100%完成渡口設施改造升級、渡運公司化運營、簽單發航、百萬乘客意外險購買、渡船高精度動態監管、渡工服裝統一、雲廣播和視頻監控安裝、渡工培訓以及鎮村船管員配備。
為夯實安全基礎,南平地方海事部門創建“閩水福航護民安”黨建品牌,聘請專業老師,開展船員適任培訓和安全教育;與藍天、紅十字等公益組織建立應急合作機制,成立專業化水上應急搜救隊伍;在22道渡口安裝視頻監控、雲廣播系統,實現實時動態監管。
“我們還與南平市氣象局合作,在武夷山城村渡口等地打造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渡運示範點。”陳挺説,依託權威氣象資訊和大數據,南平地方海事部門于2024年建成閩江流域航運氣象精細化預警預報系統,不斷提升水上出行安全系數。
交旅融合富民興業
渡口渡船不斷升級,管理模式持續創新,不僅可以極大改善村民的出行環境,更激發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在富屯溪畔的衛閩鎮外石村古樹林景區,近210棵古樹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吸引遊客前來打卡。
“當前,衛閩鎮正著手打造南平第一條交旅融合渡運航線,用航線串聯起周邊網紅小院、迷宮小鎮、龜山谷森林公園等生態農業休閒旅遊項目,集聚鄉村人氣,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衛閩鎮黨委書記李建文介紹。
2024年,衛閩鎮持續深化黨建體檢機制,結合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投資400余萬元,推進轄區4個渡口8個碼頭生態化改造,翻新渡口候船亭、拓寬道路、新建海事主題公園等設施,昔日無人問津的渡口,如今成為展示衛閩鎮歷史文化與推動交旅融合發展的重要窗口。
不止南平,莆田仙潭渡口等10個農業生産性渡口,幫助福鼎白茶等農特産品進城銷售,拓寬農戶收入渠道。2024年,福建省內河水運領域就業人員超5萬人,帶來經濟效益超2億元。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要算好民生安全的責任賬,也要算活資源價值的經濟賬。“我們將在全省進一步推廣‘福建福渡’品牌創建經驗,推動‘福建福渡’在更多內河渡口落地生根,讓渡口成為安民惠民的平安哨、城鄉共富的連接器。”福建省地方海事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蘭永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