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響亮的汽笛聲,一列裝載50組集裝箱的中歐班列從河南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緩緩駛出,幾天后到達新疆烏魯木齊西站,由新疆國際陸港公司接力並組織發往中亞塔什幹、阿拉木圖等城市,實現“鄭州、烏魯木齊”中歐班列雙集結中心的“無縫銜接”,形成了“中原集貨+新疆出境”的聯動模式。
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加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鄭州在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自2022年入選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以來,河南、鄭州省市兩級謀劃重點項目25個,總投資超262億元,圍繞國際空港、國際陸港“雙核”建設,陸空聯運、公鐵聯運“雙鏈”並驅,加快打造“空、陸、鐵、水”多港聯動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綜合交通樞紐能級不斷提升,區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加強。
國際進出港 雙向空鐵聯運常態化
依託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資金,鄭州加快建成新鄭國際機場北貨運區及飛行區配套工程,深入推進鄭州—盧森堡“雙樞紐”建設,成功引進中國郵政航空樞紐項目落地鄭州;國際陸港物流樞紐功能日趨完善,30萬平方米高標倉全力保障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産業鏈高效運轉……3年來,借助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東風,鄭州著力打造連結全球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和輻射國際的陸港樞紐。
截至2024年年底,鄭州運營全貨運航空公司29家,開通全貨機航線57條,2024年機場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80萬噸、較2021年增長17%,國際貨郵吞吐量穩居全國第五;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突破1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2024年班列開行數量較2021年增長132.9%;國際公路運輸河南集結中心揭牌運營,開通13條國際公路運輸線路,在全國率先實現TIR跨境公路運輸雙向聯通和常態化運營。
以鄭州為中心,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勾畫成型。以高鐵網為牽引,鄭州大力發展高鐵物流,更好地暢迴圈、擴內需、穩增長。2024年1月,鄭渝高鐵貨運示範線在鄭州航空港站正式開通,實現時速350公里高鐵確認車延長模式開展高鐵快運業務。隨著鄭州航空港高鐵多式聯運項目(一期)、數字物流綜合服務多式聯運智慧樞紐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項目相繼竣工,高鐵物流配套設施及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為鄭渝高鐵貨運示範線的穩定運作增添了新的發展動能,有力助推鄭州高鐵快運線路從最初的“點對點”模式,逐步向“放射狀”“網路化”開行轉變。今年1月,鄭州至青島高鐵快運線路開通,膠東海鮮、青島鮮釀啤酒“朝發午至”擺上河南百姓餐桌。通過發揮鄭州航空港站高鐵物流中心以及公鐵、空鐵聯運的協同優勢,貨物週轉效率提升60%以上。
依託便捷的高鐵和航空運輸網路,鄭州開創國際進出港雙向空鐵聯運新模式,“國內高鐵集拼+國際航空出口”“國際航空貨運進口+國內高鐵分撥”進入常態化運營。得益於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政策的引導,鄭州持續加大聯運裝備研發改良的投入力度,運輸時效穩定性大幅提升。以鄭州機場為例,在補鏈強鏈資金支援下,創新研發出航空集裝貨物整板運輸車,為國內航空貨運提供“整板理貨、整板出倉、整板裝卸”整體化作業服務,實現與國際貨運航班無縫對接,每板貨物作業時間降低約90%,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大大提升了陸空聯運裝備技術水準,有效提高了國際航空貨物的轉運效率。
融入産業鏈供應鏈提升開放能級
走進鄭州國際陸港西作業區(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服務中心),一輛輛汽車整齊列隊,更多“河南造”新能源汽車將從這裡走向世界。在補鏈強鏈資金助力下,去年年底,該作業區一期項目建成投用,緊密結合汽車産業鏈,覆蓋整車和零部件細分領域,開展零部件物流及整車轉机運輸服務。
“目前正在抓緊修建一條從企業主機廠到場站的專用通道,項目完工後可以壓縮80%至90%的作業時間,極大提高企業物流效率,節約物流成本。”河南國際物流樞紐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鄺山説,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項目鄭州國際陸港專用鐵路通車後,不僅可打通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對外聯絡的通道,還將成為河南提升對外開放能級的戰略支點。
依託國際陸港,鄭州打出一套“整車企業引入、産業鏈配套、傳統鏈上企業轉型升級、技術檢測創新平臺協同、研發投資獎補”政策組合拳,形成了年産值1500億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鄭州還打造臨空産業“聚集地”,鄭州航空港區借助補鏈強鏈政策支援,積極推進相關工作,輻射力與影響力持續擴大,深度融入城市建設與産業佈局之中,已形成電子資訊、生物及醫藥等千億級臨空偏好型産業集群,“1+4+N”物流口岸開放體系、“7×24小時”貨運通關保障、“區港一體化”通關模式,保障了進出口貨物便利通關。補鏈強鏈資金的持續投入,也極大改善了港區的營商環境,吸引了盧森堡貨航、順豐等400余家物流企業紛紛入駐,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鄭州實踐提供強力支撐。
下一步,鄭州將繼續圍繞“硬聯通、軟聯通、一體化機制”持續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切實發揮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