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和風暖陽,從河南信陽往南陽,沿著312國道一路向西,公路時而平坦開闊,時而蜿蜒曲折,與綿延的大別山相映成景。途經的一些村莊路口,安裝不久的電子測速儀、電子預警系統、安全警示牌格外醒目,加上減速標線的提前預警,過往車輛紛紛提前穩控車速,通行平穩有序。
“平交路口多項安全舉措,就像‘重要的事情説3遍’,提醒過往司機減速通過路口。”312國道沿線南陽市桐柏縣月河鎮徐寨村黨支部書記王先愛説,以前國道上的司機和村民過路口心裏都發怵,現在大家都慢一點,心裏踏實多了。
王先愛所説的平交路口,是指徐寨村出村的農村公路與312國道的交叉路口。以前該路口事故多發,2024年,在桐柏縣公路、公安等部門共同努力下,該路口國道和農村公路來車方向加裝了電子預警系統,在農村公路一側還加裝了減速帶和震蕩標線,之後再沒發生過交通事故。
農村公路是農民群眾出行的“幸福路”、鄉村振興的“致富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越織越密的農村公路與普通幹線公路形成星羅密布的平交路口。
路況變好,車輛增多,再加上急彎陡坡、樹木遮擋、機非混行等不利路域環境影響,一些平交路口成為交通事故多發地。
安全隱患,生命攸關,一項覆蓋全省範圍的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在中原大地全面展開。2024年,河南省把“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列為重點民生實事。經過一年治理,河南全省累計完成隱患路口治理超1.3萬個,增設路口減速帶超9000道、道路預警系統近900套,實施支路縱坡改造1800余處;全省農村地區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9%,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0%,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零發生”。
“生命無價,人民至上,消除一個安全隱患,就意味著守護很多家庭的幸福安寧。”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是治理行動的開局之年,取得了看得見的積極成效,2025年河南省將繼續深入開展這項工作,全年計劃整治6700個農村地區平交路口,紮實推動民生實事走深走實。
解民憂 舉全省之力除隱患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到“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防護設施”;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開展農村公路及橋梁隧道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治,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可見,築牢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線意義重大。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農業農村大省,農村路網規模大,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4.2萬公里,居全國第5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面臨點多、量大、面廣的現狀。普通國省道穿村過鎮,人流量、車流量較大,機非混行、人車混行情況普遍,一些平交路口逐漸成為農村地區交通事故高發區域。
根據2024年河南省公安交管部門對全省近5年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統計,發生在農村道路的亡人事故起數佔到整個亡人事故總數的55.24%。可以説,農村穩則全省穩,農村交通事故下降,則全省交通事故下降。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準。2024年1月,經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研究通過,“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被列為2024年全省10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舉全省之力高標準實施。
2024年2月,作為主辦單位的河南省公安廳聯合省交通運輸廳印發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將用3年時間完成1.8萬個普通國省道穿村過鎮平交路口和2021年以來發生過亡人事故的2000個隱患較大的國省道平交路口治理工作;2024年將完成不少於6600個普通國省道穿村過鎮平交路口治理任務。
“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的重要舉措。”河南省交通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黨委委員李強表示,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平安河南的重要抓手,全省深入開展這項工作,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重塑城鄉關係、凝聚幹群關係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過解決基層群眾關心的身邊事、憂心事,保障“行”的安全、“人”的發展、“産”的興旺,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聚合力 多方聯動因路施策
“左方來車,減速慢行!”在信陽市浉河區十三里橋鄉王家橋小橋路口,一輛私家車剛從村裏駛出,新安裝的道路安全預警系統就發出提醒。同時,警示燈一陣急促閃爍,醒目的電子屏“亮”出警示標語。
“這是我們針對複雜路口設置的‘路口哨兵’系統,通過聲、光、電,提醒過往車輛司機降速行駛。”信陽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養護科科長許傳剛介紹。
2024年是河南省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納入全省重點民生實事的第一年。萬事開頭難,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各種“碎片化”問題接踵而至。作為一項自上而下開展的治理行動,該項工作涉及範圍廣,涉及群體多,各級公路部門需要克服諸多困難。如路口存在的私搭亂建、侵佔邊溝等隱患整治,多數需要進行土建改造,涉及與環保、水利、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以及公路沿線市、縣(區)、鄉(鎮)、村各級的協調,資金保障也面臨不小壓力。河南省為此創新建立了統籌推進工作機制。
組建工作專班。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和省公安廳聯合推動成立省、市、縣三級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領導小組,實行實體化、常態化專班運作,實現“辦公場所、人員配備、職責定位、運作機制”四到位,定期分析農村交通安全形勢,明確隱患路口治理清單,嚴密隱患治理計劃安排,嚴格治理時限和目標要求,為紮實推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提供了強大保障。
為促進深度聯動,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還與省公安廳簽訂深度協作聯動框架協議,成立由兩廳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的協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協調對接和具體工作落實;建立兩廳定期協商機制,每半年召開一次協商會議,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遇重大事項或特殊情況隨時協商處理。
強化資金保障。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對18個省轄市和110個縣區進行財政保障,最大限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爭取地方政府支援,推動市、縣、鄉政府將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納入本級鄉村振興重要內容,爭取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援。2024年,河南省安排治理專項資金超過4億元,其中,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累計投入資金2.15億元,為兜底治理工作成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排查隱患。結合近年來農村地區交通事故數據,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省公安廳,對全省農村地區普通國省道穿村過鎮平交路口進行了全面排查,篩選出6000個普通隱患路口、600個發生過亡人事故的重點隱患路口作為2024年的整治重點。
加強專業指導。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在平交路口治理前期就加強工作指導,編制了平交路口隱患治理典型方案,組織市縣500余名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全省平交路口治理項目全面開工後,先後派出6個技術專家組,深入各地施工現場指導幫扶,研究技術問題,優化治理方案,提出改進建議。
南陽市桐柏縣大河鎮泉水灣村共有1600多口人,村裏唯一的出村公路與334省道相交,路口一座小土山形成“鬼探頭”,直接遮擋兩路來車視線,形成視野盲區,導致交通事故多發。
此次治理行動中,公路部門按照“一路一策”原則,制定了專項治理方案。桐柏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積極與大河鎮政府和泉水灣村集體溝通,組織力量把山體的“探頭”部分挖掉,同時用挖出的土方墊坡,避免出村車輛衝坡;在此基礎上,在路面增加了震蕩標線、路測加裝了電子預警系統。
效果立竿見影,泉水灣村黨支部書記楊軍安説:“改造後,這個路口再沒發生過事故,村民外出安心多了。”
桐柏縣淮源鎮鴻儀河村緊鄰312國道,出村路口直面國道一段長下坡。國道上重型貨車流量大,過去路口部分民宅嚴重遮擋視線,導致貨車側翻事故多發,當地政府多年推動治理未果。桐柏縣政府以此次治理行動為契機,投入資金450萬元,動員拆遷住戶6家、540平方米,從源頭上徹底消除了隱患。
以上只是南陽市農村道路交通隱患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南陽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養護科科長魯哲表示,治理行動開展以來,他們與南陽市公安交管部門協同,針對性制定了南陽市農村地區平交路口隱患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做到“一路一方案,一處一設計”,順利完成了全市1054個平交路口的治理任務,實現農村交通事故起數、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1.4%、47.6%。
得民心 政民互動相向而行
駐馬店市正陽縣新阮店鄉萬馬村是當地重要的農産品生産基地,230國道穿村而過,運輸蔬菜的貨車川流不息。“現在居民生活條件好了,車流量越來越大。但是一些人交通安全意識不足,駕車經過平交路口時車速很快,交通事故時有發生。”駐馬店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養護科副科長袁中山表示。
在袁中山看來,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治理就是要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正陽縣公路部門在萬馬村路口設置了由預警雷達融合控制系統組成的“電子哨兵”系統,能實時探測來車方向、距離、行駛速度等資訊,及時以聲、光、文字等形式進行預警提示,當地居民紛紛表示現在過路口更安心。目前,駐馬店全市共有16個平交路口採用了這類新技術。
治理有力,群眾暖心。從政策設計落地到治理效果反饋的閉環中,群眾通過治理行動過程和日常出行變化感受到了治理溫度。
在推進農村地區道路交通隱患治理過程中,南陽市桐柏縣借勢而為,成立了由縣長許曉燕為組長,分管公安的副縣長時大海和分管交通公路的副縣長王順偉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壓實各方責任,大力推動實施,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老大難”問題。
2023年,在南陽市桐柏縣固縣鎮柳扒村進村路口,一名12歲初中女生放假乘坐客運班車回村,下車時不慎被227省道上一輛疾馳而來的貨車撞倒,不幸遇難。柳扒村黨支部書記李德華表示,共用該村出村路口的還有楊樓村,兩個村加起來有4000多口人,僅他知道的,就有10名村民在此路口遭遇過交通事故。
2024年,當地公路部門在該路口安裝了警示燈、預警提示系統、減速帶、震蕩標線等設施,還清理了路口兩邊阻礙視線的樹木,經過治理後,該路口沒再發生過事故。
南陽市桐柏縣交警大隊大隊長董德生表示,2024年,桐柏縣累計整改隱患路口175處,農村地區亡人事故數同比下降了17.4%。
位於信陽市浉河區的柳林鄉中心學校是一所鄉鎮中學,每天有268名學生走讀。由於學校緊鄰107國道西側,學校大門外沒有停車場,路側沒有人行道,晚上放學時學生和家長聚集在107國道兩側路邊,107國道車輛川流不息,加之夜間視線較差,極易發生交通事故。這一隱患點,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擔心的問題,也成為當地政府始終牽掛的難題。
2024年年中,信陽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會同公安交管等多個部門,趁著學生放假,晝夜施工作業,清理了學校下坡路段與107國道交叉口附近居民院墻、菜園等阻礙物,擴大了路口等待區域;在107國道設立了“前方學校、減速通行”提示牌,提醒過往司機謹慎通行,並每隔50米加裝了警示燈,路面設置了震蕩標線;在學校下坡路段與107國道交叉口處往北增設200米硬質防撞欄,將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隔離開。
在柳林鄉中心學校校長劉友軍看來,此舉解決了困擾學校和社會的大難題,體現了政府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現在學生上學、放學路上更加安全,我們也能全身心提高教學品質。”
2024年,信陽市在完成567處普通國省道穿村過鎮平交路口隱患治理工作目標的基礎上,自我加壓,新增508處隱患路口治理任務。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國省道涉及農村地區發生交通事故數同比下降13.3%,死亡數同比下降19%。
最好的治理是相向而行,最佳的效果是共同參與。記者採訪發現,經過此次治理,在河南每到一處,不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基層公路幹部職工,抑或是廣大群眾,都對農村公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更加深刻,實現了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深刻轉變。
固長效 治理到位責任到人
經過一年治理,如今,駕車行駛在河南廣大農村地區,通過路口時,一條條醒目的減速帶提醒駕駛員減速慢行;一塊塊乾淨明亮的廣角鏡讓通過路口的司機可以清楚看到對向來車;一根根高大醒目的路口警示燈柱,時刻提醒著過往車輛注意控速通行……“這項工程真辦到咱們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南陽市桐柏縣吳城鎮羅畈村黨支部書記羅成同表示。
好事辦好,需要固根本,也需要抓長效。作為一項為期3年的民生實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久久為功。
如何實現長效長治?排查治理隱患是基礎,落實長效管理、養護責任是關鍵。
為了寫好民生實事後半篇文章,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2024年度普通國省道農村地區平交路口隱患治理項目驗收移交等工作的通知》,明確路口主線普通國省道以及路口被交道路上的標識、標線、護欄、黃閃燈等公路交安設施和土建改造後設施的權屬移交程式,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為推動治理工作形成標準化、精細化、常態化的全流程閉環管理,相關部門常態化開展督導檢查,按照縣級驗收、市級督導、省級抽查的模式,建立通報講評和審核把關工作機制。當地公路、公安等部門建立完善項目建設、管養、移交等工作機制,確保交通安全設施權屬主體明確、管轄責任清晰、管理運作規範。
河南省公路系統積極做好隱患路口標識標線等設施的後期維護管養工作,加強日常巡查頻次,確保設施正常工作;配合屬地政府持續深化交通安全宣傳和警示教育,建立健全一路多方協同聯動、公益宣傳、交通文化傳播等機制。同時,交通公路、公安交管兩部門還將繼續強化與屬地政府協同共治,加強路産保護,加大力度整治違法開口行為,持續提昇平交路口隱患治理成效,切實保障群眾通行安全。
根據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確的2025年重點民生實事任務,今年河南省將在總結2024年治理成效的基礎上,繼續開展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行動,全年計劃治理6700個農村地區平交路口,聯合排查確定隱患路口清單,科學制定改造方案,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打好堅實基礎。
不棄微末,久久為功。農村公路仿佛人體毛細血管,雖然單點規模微小,但其總長超460萬公里,是承載著億萬農民的重要命脈。農村公路安全治理看似一項末端工程,實則深刻影響著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只有讓鄉村振興的資源路、旅遊路、産業路、幸福路越走越安心,才能更好平穩托舉起群眾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