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北部灣港加快建設“四個一流”智慧強港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5-13 08:25:13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部灣港北海鐵山港作業區考察時強調,一定要把北部灣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廣西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為擴大開放合作多作貢獻。“四個一流”,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與殷切期望,為北部灣港的發展標定了清晰明確的方向。

今年3月,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指出,始終錨定“四個一流”的高品質發展方向,我國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部署要求: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一流”重要要求,以高水準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加快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

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直屬大型國有企業,以及廣西高品質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水準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部灣港集團)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按照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四個一流”重要指示作為北部灣港的核心目標,憑藉獨特的區位、政策及資源稟賦,不斷提升現代化水準和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發展成為連接中國西部與東盟乃至全球的重要樞紐,“四個一流”港口建設成效明顯。

智慧強港建設蹄疾步穩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部灣港的8年來,北部灣港集團聚焦“四個一流”智慧港口建設,著力建設智慧資訊基礎設施,突破智慧作業技術,創新智慧港口管理,優化智慧客戶服務,勇當幹將、勇挑大梁,持續推動北部灣港“四個一流”建設邁上新臺階。

聚焦一流設施,夯實智慧港口資訊基礎。打造“有線+無線”雙輪驅動的通信網路體系,北部灣港實現了高速通信網路全域覆蓋,其中欽州港區已建設開通5G基站超200個,5G網路覆蓋率達到98.34%。智慧物聯監測體系融合應用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實現了生産經營中角色、職責、過程和結果的可視化、可追溯、可聯動。以北港網、OCC數據中心、智慧調度系統、IOC智慧大腦等為代表的資訊決策支援系統,構建了從數據採集到決策輸出的完整閉環,為科學應對複雜場景,提升港口運作效能和服務能力提供了數據支撐。

聚焦一流技術,提高智慧作業創新能力。建成全球首創U型工藝的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提升智慧型引導運輸車(IGV)作業點密度50%、縮減設備移動距離35%;雙小車岸橋整合轉机平臺與智慧滑軌式集裝箱箱號識別系統(OCR)推動裝卸效率突破每小時56自然箱;自研8輪4軸IGV配備磁釘導航與柔性充電系統,可實現自動充電20分鐘作業4小時;基於TOS-ECS-GOS系統整合構建的決策中樞(TOS即多功能作業系統,ECS即自動化設備控制系統,GOS即智慧閘口系統),將海鐵聯運集裝箱轉机時間壓縮40%……北部灣港加強技術創新“深融合”,持續探索集裝箱裝卸新模式。在防城港港區,30萬噸級散貨碼頭通過提升鋁土礦等特殊貨物作業效率20%以上,國內新建規模最大的數字化散貨堆場實現全要素數字化管理,為全國散貨碼頭智慧化改造提供了廣西樣板。

聚焦一流管理,完善智慧港口治理體系。在《北部灣港智慧港口“十四五”發展規劃》《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港口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等頂層設計驅動下,北部灣港建立“生産管理—安防管理—環境管理—能源管理—設備管理—人事管理”六位一體的港口智慧管理體系,管理效能實現從“看得見的效率”到“看不見的協同”的立體躍遷。北部灣港生産作業資訊化管理系統構建統一的資源管控平臺,總部與各碼頭之間多域級聯的智慧安防系統實現多源數據的一體管控、融合共用,全國首個綠色港口智慧管理平臺推動綠色港口建設全流程管理……北部灣港瞄準港口生産運營全流程,打造全鏈閉環智慧管理新模式。

聚焦一流服務,提升客戶服務智慧化水準。依託北港網平臺,通過“門戶網站+北港通App”雙端協同,北部灣港實現了港口業務全流程線上辦理,減少人工環節37個、精簡紙質單證28項,業務辦理時間平均縮短20個小時以上。目前平臺已吸引6000余家企業、1.6萬餘名運輸司機註冊使用,日均活躍用戶超5000人、操作量突破10萬次,為物流鏈各方節約物流成本5%以上。集裝箱設備交接單(EIR)無紙化管理系統使船公司、船代、貨代、車隊與港口之間實現互聯互通,客戶能線上上完成提箱手續的辦理,每年可節約4212萬張紙質單證。堅持“通關+物流”一體化發展理念,打通港口與航運、鐵路、公路間的數據交互壁壘,實現“船—港—路”數據實時互聯共用,強化閘口、安防、海關數據的全面對接,通關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當前北部灣港“四個一流”建設還存在一些弱項,如大型化、專業化泊位和深水航道不足,海鐵聯運一體化智慧化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服務腹地經濟發展的國際門戶、國際樞紐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等等,都是北部灣港下一步要努力補齊的短板。

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設奮楫揚帆

廣西出臺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基礎設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北部灣港“一流設施”基本建成,“一流技術”取得新突破,“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務”邁上新臺階。截至目前,預期目標已基本完成。

面向未來,北部灣港將加快培育塑造新質生産力,加速數據要素的高效利用與價值釋放,加快構建數字孿生特色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推動智慧設施建設從“多場景”向“全融通”覆蓋。北部灣港將進一步提高港口生産作業的自動化和智慧化水準,實現集裝箱裝箱單、設備交接單、進口提貨單等單證全程數字化流轉。加快推進千兆網路標桿港口建設,形成泛在互聯、智慧高效、安全可控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體系,推進網路安全防護體系的完善和升級。此外,加快打造大數據中心,構建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數據要素港口生態體系,助推港口數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北部灣港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基建融合應用標桿港口。

推動智慧技術創新從“高適配”向“強溢出”升級。北部灣港將著力推進港口智慧作業體系與數字孿生港口建設緊密結合,實現碼頭調度、堆場分配、作業指揮等靈敏感知、智慧分析、協同處置,切實增強智慧作業技術示範引領作用。積極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5G網路等創新技術,推動港口科研創新、技術攻關等關鍵薄弱環節系統性突破,形成一批標誌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推動智慧管理體系從“集聚區”向“生態圈”迭代。北部灣港將持續推進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提升數字化綜合管控效能,加強運營管理與風險防控;統籌推進港口規劃、産業佈局、生態保護等多規合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要素資源配置優化;建成集運作監測、預警預測、協同聯動、決策支援、指揮調度于一體的“港口大腦”,全面實現各級各部門智慧應用與指揮調度的橫向互聯、縱向貫通及條塊協同,為北部灣港管理、生産、運營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和業務支撐;深入實施“人才強港”發展戰略,暢通技術技能發展通道,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推動智慧服務模式從“申請式”向“主動式”演變。北部灣港將依託北港網平臺,全力打造“接待+辦單+結算+資訊服務”主動式創新服務模式,進一步提高港口單證電子化水準與客戶服務智慧化水準;深化區塊鏈與智慧合約技術等融合應用,構建全鏈條電子憑證體系,不斷提升物流全鏈條效率;進一步運用數智新技術升級完善底層平臺,增強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能力,探索航運資訊、交易平臺等增值服務,探索打造港口通關物流全流程數字服務體系;高標準高品質融入平陸運河江海聯運資訊化研究建設,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智慧水運網工程,協同推進“兩系統”“一平臺”“一底座”建設(“兩系統”即西江—平陸運河船閘群聯合調度系統、平陸運河—北部灣港口群聯合調度系統;“一平臺”即平陸運河經濟帶鐵公水多式聯運物流服務數智平臺;“一底座”即大數據底座),著力推動平陸運河經濟帶建設物流運輸“一體化”和“一張網”,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智慧水運大模型研建及示範應用。

回望來路,步履堅定;奮進未來,使命催徵。“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是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提出的新要求。北部灣港集團將始終以“四個一流”為指引,以“高品質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水準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為著力點,堅持新質賦能,充分運用智慧化手段,擔當實幹、狠抓落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企業集團,助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和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