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預計,5月13日至16日,我國南方大部地區自西向東進入多雨期。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全面落實直達一線的預警發佈和“叫應”機制,完成較高以上風險路段監測預警布設,確保公眾出行安全。
此前,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紮實開展汛期公路災害風險隱患排查,高品質建立了公路災害風險隱患“一張清單”。全省排查出災害風險路段277個、山洪淹沒區風險路段66個、涉災隱患點1198個,分別已整治198個、61個、328個,對未整治隱患已印發通知,定期開展通報調度,督促加快整治進度,明確整治時限要求,並落實臨時管控措施。
安徽交通建立健全與氣象、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會商機制,氣象預警資訊研判及時、共用及時、應用及時,氣象預警“叫應”工作精準發力。
目前,安徽省6100余公里高速公路已建成1420座交通氣象監測站,形成常規路段平均間距8至10公里及團霧多發、隧道、橋梁等特殊路段平均間距3公里的站網密度,實現高速公路惡劣天氣監測全覆蓋。可提前1周初判災害性天氣,提前3天發佈定量預報,提前1天明確預報落區等資訊,為應急處置爭取時間。此外,交通運輸、公安、氣象部門與導航軟體公司協同,形成以氣象監測預警為先導的惡劣天氣交通應急處置閉環。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強化預警與響應銜接,加強公路災害天氣資訊接收,氣象預警資訊第一時間直達基層單位。各地交通運輸主管、氣象、公安交管部門和高速公路路段經營管理單位接報後,根據氣象預警等級按各自職責分工落實直至預警解除。
安徽交通分級分類明確響應措施,按照氣象災害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影響範圍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區分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災害預警等級,對氣象會商、公路巡查、力量預置、通行管控、監測預警、資訊發佈等提出不同要求。主管部門督促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指導各路段級管理單位實施分類分級氣象預警“叫應”措施,建立了路段級預警“叫應”模式,全面提升汛期公路安全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