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滿載1.13萬噸混礦産品的貨運專列從福建福州港可門作業區緩緩駛出。作為可門港鐵路支線全線貫通後的首趟跨省海鐵聯運專列,此次發車不僅標誌著港區鐵路疏運物流網路實現跨越式升級,更拉開了區域物流運輸格局重塑的序幕。
近年來,廈門、福州、泉州以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為抓手,著力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一群九組團”現代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加快完善平急轉換高效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有力服務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和交通強國福建先行區建設。
樞紐經濟區物流業增加值超2000億元
眼下,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正加快建設,配套的航空貨運體系也在同步搭建中。在翔安國際機場貨運區工程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貨運站鋼結構吊裝、樓承板鋪設作業。另一側的商舟翔安國際機場貨運工程也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整個項目主體結構預計6月底全面封頂。
據了解,這兩個貨運站是廈福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項目,也是翔安國際機場航空貨運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合計41萬平方米,計劃與航廈等主體工程同步投入使用。根據規劃,商舟翔安國際機場貨運工程建成後,將助力廈門搭建“區域同城化配送4小時送達、國內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主要城市1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2天送達”的物流服務網。
依託中央獎補資金,廈福泉三市加快建設廈門新機場山東航空基地貨運站、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航空物流園等項目,成功培育13條全貨機國際航線,輻射帶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近3年,廈福泉城市群累計建成17個綜合貨運樞紐,新增改造樞紐面積216萬平方米,形成廈門前場物流園、福州現代物流城等多個大型樞紐經濟區和物流集聚區,樞紐經濟區實現物流業增加值超2000億元。
陸絲海絲運輸通道無縫銜接
近日,3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合瀛”輪在“海巡0808”輪的護航下順利靠泊湄洲灣港羅嶼碼頭,標誌著運作于巴西至中國之間的首條“絲路海運”鐵礦石航線累計運量突破1000萬噸。
3年來,廈福泉三市依託補鏈強鏈資金,重點建設福州港後方集疏運鐵路、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其中,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鐵路專用線以“垂直岸線”直插碼頭作業區,使船舶與鐵路實現“同點作業”——集裝箱從船艙到火車車廂的運輸距離縮短至“零公里”,作業時間壓縮50%以上,單箱運輸成本降低20%。
在補鏈強鏈政策導向下,廈福泉三地充分發揮“絲路海運”品牌優勢,持續加大供應鏈資源整合力度,不斷推進綜合貨運樞紐聯網提質擴面。三市依託省港口集團等龍頭企業,推進重點港區集中連片開發,完善廈福泉沿海內支線網路;通過加密海上穿梭巴士,實現“天天班”運營,形成外貿集裝箱以廈門為主、大宗散貨以福州為主、內貿集裝箱以泉州為主的分工合作、協同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已達132條,通達46個國家,累計開行1.5萬艘次,品牌影響力不斷鞏固提升。在132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和79條“絲路飛翔”航線的基礎上,廈福泉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暢通內陸腹地外向大通道,推動“陸絲”與“海絲”運輸通道無縫銜接。
展望未來,廈福泉三市將繼續緊扣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要求,深化區域協作,推動形成更具規模效應和輻射力的綜合貨運樞紐集群,以更加高效的物流體系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和交通強國福建先行區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