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物流通 産業活 人氣旺 深中通道通車一週年車流3155萬輛次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7-01 08:05:00

晨曦映碧波,車龍躍長虹。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一週年,總車流量達3155萬輛次,日均8.64萬輛次,約佔珠江口日過江總車流量的五分之一,有效促進珠江口兩岸及粵港澳大灣區物流通、産業活、人氣旺,高品質發展成色越來越足。

無形“慧眼”拉起全時全程感知網

深中通道通車以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交通集團與地方交警、消防、應急、氣象等部門建立起多方聯勤聯動機制,在東、西人工島和中山馬鞍島等處設置多個備勤點,通過路網調度中心進行中樞調度,實現安全和應急管理“三島聯動”。

“我們與救援單位實行‘駐點+巡查’雙迴圈模式,在全線設置8個應急駐勤點,採取逆時針方式聯動,高效完成事故處置和快捷支援。”深中通道路政大隊隊長黃曉紅説,在重大節假日期間,易堵點實施“一堵點一方案”,並在車流高峰時段利用自動化無人機巡航裝備進行巡查和車流疏導。

深中通道是世界首例特長雙向8車道海底隧道、水下樞紐互通、海上特長特大橋梁組合工程,橋隧轉換有6公里超長縱坡,運營管理難度大。“為確保建設向運營順利過渡,我們從南沙大橋、廣深高速公路等路段調派資深‘老將’組建起運營團隊,全面推進智慧管養落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張長亮説,深中通道構建了智慧監測平臺實時監控、識別結構物安全狀況,橋梁防碰撞體系覆蓋全域,有效降低船撞橋風險。

“我們在全線設置800多個監控視頻,基本實現全路段監控無死角覆蓋,異常事件視頻檢測成功率超97%。”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數字化管理部副部長劉碧波告訴記者,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分佈著全域毫米波雷達、高清視頻監控系統等無形“慧眼”,拉起一張全時線上、全程可控的資訊感知網,可以快速發現、快速處置異常事件。

超級工程的運營雖是超級挑戰,但在交通人眼裏,也蘊藏著創新的無限可能。“我們一直在思考、探索是否可以打破壁壘,將粵港澳大灣區骨幹高速公路統籌起來實現智慧管控。”深中通道路網調度中心負責人徐先蔚介紹,以深中通道為核心的“一通道六路”交通智慧管控平臺,實現了交通態勢感知、預測預警、智慧管控、應急聯動和出行服務基本功能,將逐步擴展到“五橋十五路”,不斷提高整體路網的交通智慧化管控水準。

形成“無感跨市”通勤圈

深中通道通車一年來,廣東中星創城智谷儲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關鎮每個月都要在位於江門市新會區睦洲鎮的中星儲能智谷接待不少來自“東邊”的朋友和客商。300多天來,這裡已經吸引了超30家企業簽約入駐。深中通道的開通,為珠江口東西兩岸産業聯動開闢“快車道”。

據不完全統計,深中通道開通後誘增珠江口過江車流約15%。以深中通道為代表的一系列跨江通道,正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開互聯互通的廣闊空間。

深圳和中山首次實現跨都市圈、跨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之間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協同機制。“我們規劃建設總面積66平方公里的深中經濟合作區,目前兩市已共同啟動合作區綜合規劃編制。”中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黃振輝説,兩地已實現735項政務服務“深中通辦”。

深中通道直接連通了深圳前海合作區、廣州南沙新區和中山翠亨新區,三市共建綜合交通體系,開通深圳—中山、深圳—南沙跨市公交和旅遊專線。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公共交通管理科負責人孫榮説:“目前,深中公交累計發送旅客超300萬人次,形成‘無感跨市’通勤圈,中山市區至深圳寶安國際機場50分鐘可達。”

深中通道未來將不只是“交通樞紐”,更向“綜合地標”跨越升級。據廣東交通集團消息,項目地標性建築西人工島將面向公眾預約開放,承擔科普教育、主題觀光、研學體驗等功能。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