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丹娜絲”強度進一步減弱,中央氣象臺于7月9日23時對其停止編號,交通運輸部于10日9時終止颱風三級防禦響應。但受“丹娜絲”殘余環流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10日至11日,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仍有較大範圍的強降雨,中央氣象臺10日晨繼續發佈暴雨橙色預警,交通運輸部同步啟動防禦強降雨二級響應。
7月10日上午,交通運輸部領導調度北京、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四川、重慶、雲南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求進一步強化“響應、巡查、管控”,突出強降雨防禦響應措施的防禦性、針對性和時效性。要加強紅色、橙色氣象預警區域內受影響路段的調度工作,對災害風險路段加密巡查頻次、及時採取管控措施。要針對連續降雨做好提級巡查,緊盯地質條件複雜路段實施重點巡查。要在連續降雨結束後繼續保持巡查頻次,嚴防地質災害滯後變化帶來的災害風險。要完善預警結束後的管控取消措施,全面巡查確保安全後再開放交通。要全面落實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嚴格執行值班值守和資訊報送要求。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及時開展集中綜合協同調度,同步接入氣象監測數據和道路積水數據,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發佈交通提示;全力保障道路通行安全,本輪降雨共安排2900余名道路應急搶險備勤人員、1100余臺(套)機械設備,提前布控預置,落實落細公路“133”防汛措施。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進一步強化“響應、巡查、管控”,向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發送18批次共2872條氣象預警資訊提醒,應急搶險隊伍開展輪班“拉網式”巡查,落實橙色及以上預警等級不小于2小時一次的巡查頻次,對路面積水、邊坡落石等突發情況及時管控處置。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一路多方”聯勤聯動機制。充分依託全省在建重點交通建設工程,統籌組織全省34支省級應對汛期重大災害應急隊伍。緊緊圍繞“30分鐘響應、2小時到位、6小時搶通”目標,落實“防、搶、救”三位一體工作體系。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突出重點領域防範,對重點路段特別是山區公路、長大縱坡、橋梁隧道等易水毀路段和事故多發路段增加巡查頻次,在205處國省幹線公路橋梁、隧道、邊坡和較高以上風險路段安裝監測預警設施,通過資訊化手段開展公路視頻巡檢,提升應急響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