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錢塘江畔,浙江省杭州八堡船閘在薄霧中甦醒。一艘滿載集裝箱的貨輪緩緩駛入待閘區,船長王師傅掏出手機輕點“浙閘通”App,系統很快推送最優過閘時段:“8時30分第3閘次,預計等待15分鐘。”中控室的數字孿生大屏上,待閘船舶的吃水深度、貨物類型化作跳動的數據流在調度人員眼前同步更新……
在強涌潮區域如何高效、安全運營船閘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課題。作為全國首座強涌潮河段雙線同步新建的三級船閘,近年來杭州八堡船閘以打造“智慧船閘”為核心,持續提升船閘運作效率,船舶航次週期平均縮短1.5天,物流成本下降約22.9%,直接拉升區域大宗物資流通效率,船戶滿意度穩步提升。
“我們依託數字孿生與智慧調度系統,通過三維建模與實時數據融合,實現智慧監測、風險預警和調度優化,單日過閘效率提升15%以上。”杭州交投船閘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豐來介紹,依託“浙閘通2.0”系統,船舶可實現全省16座船閘“一鍵過閘”。八堡船閘與下沙港強化港閘船協同,實現過閘船舶即過、即裝、即走;錢塘江中上游通過統籌安排4座船閘運作時間,實現“綠波”通行,運輸時長顯著降低。
“我們還積極探索將BIM全生命週期管理從建設期延伸至運維期,建立基於BIM的數字化管養平臺,實時感知設備狀態並線上顯示故障點,維修響應速度提升50%。”王豐來稱,全流程數字化管養技術的應用讓船閘更“聰明”、更高效、更暢通。
此外,八堡船閘聚焦關鍵工程與技術突破,創新開展強涌潮治理實踐,首創“丁壩群整治+雙導堤協同”方案,破解錢塘江涌潮區通航難題。人字門與擋潮門組合設計,有效應對複雜水文條件,實現24小時全天候運作。BIM技術應用為《水運工程資訊模型應用統一標準》提供實踐支撐,入選交通運輸部數字化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上半年,八堡船閘完成過閘量2868萬噸,分流京杭大運河聯通錢塘江過閘貨運船舶佔比達84%。未來,八堡船閘將按照“航運浙江”部署,加快推進“智慧船閘”建設,不斷提升過閘效率,全力打造長三角水運樞紐,推動內河航運進入“港—閘—船”協同新時代,為強涌潮河段船閘建設運營提供“浙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