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南海戍邊鑄忠誠 萬里驚濤顯擔當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7-18 07:49:11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這是擲地有聲的誓言,更是念茲在茲的行動。

2018年7月27日,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進駐南沙海域執行應急救助值守任務,開啟了新時代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南海篇章。

這是使命擔當的深刻彰顯。海上人命關天,救助不應缺位。救助力量在南沙海域積極履行海上交通安全職責,為國際社會有效提供人道主義公共産品,助力將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這是忠於職守的錚錚迴響。戰風鬥浪、逆風前行,救助遇險人員732人、遇險船舶32艘,獲救財産價值逾42億元,全力築牢南沙海域海上交通運輸安全最後一道防線。

這是矢志不渝的鏗鏘步伐。883人次勇毅向前,29批次值班船舶輪換及12批次救助直升機機組輪換,以業之精勤、技之精湛確保危難關頭、緊急時刻敢上能為,衝得上去、救得下來,潛得下去、撈得起來。

這是不忘初心的賡續前行。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擦亮“守望安寧 建功南海”的黨建品牌,切實打牢“敢不敢、能不能”思想根基,于驚濤駭浪中打造黨和政府海上德政工程。

不畏艱險 堅守中淬煉擔當

作為重要國際海上通道,每年有50余萬艘次商船通過南海,全球約40%的貨物貿易經過南海及其周邊海峽,上百萬架次民用飛機在南海上空活動,這裡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區域之一。

作為海上最後一道安全防線的守衛者,中國救撈致力於在南沙海域積極履行國際公約和海上交通安全職責,為國際社會有效提供人道主義公共産品。

行動是誠意和擔當的證明。按照黨中央總體部署,在交通運輸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南海救助局革故鼎新再起航,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2018年7月27日,南海救助局派遣專業海洋救助船“南海救115”輪進駐南沙渚碧,開始執行該區域海上救助和常態化值班待命任務,標誌著我國海上專業救撈力量延伸到祖國最南端。

2019年1月29日,南海救助局三沙海上救助中心在南沙永暑掛牌成立。這是中國政府履行國際公約,保障南海海域海上航行和運輸安全的具體舉措。

2022年6月26日,交通運輸部南海第二救助飛行隊(簡稱南二飛)在渚碧正式掛牌,第一批機組人員順利進駐島礁常態化值守,形成了南沙海域“三位一體”的救助格局。

2024年10月,南二飛“B-72CR”救助直升機首次從廣東珠海起飛經停永興島直飛南沙,近700海裏的飛赴,有效拓展了南沙海域空中救助半徑。

……

從篳路藍縷到裝備精良,從單一船艇到海空協同,每一次跨越式發展,都凝聚著對人民生命安全的至高責任與不懈追求,更是南海救助人把救撈力量耕耘在廣袤南海的有力見證。

南沙值守,遠離大陸,自然環境惡劣,考驗的不僅是專業技能,更是意志與信念。“高溫、高濕、高鹽”腐蝕著設備,也考驗著身心極限。

“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要黨員衝鋒在前。”南海救助局深知,唯有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頑強的現代化海上專業救撈鐵軍,才能真正在南海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

一支由政治過硬的優秀黨員、專業過硬的技術骨幹、素質過硬的青年組成的精幹隊伍,用精良的裝備、精湛的技能,在南沙海域逐步建章立制,紮根發展。

針對高溫、高濕、高鹽的運作環境,值守人員加強船舶、直升機設備維護保養,組織編寫直升機運作防腐手冊,及時做好航後清潔和定期防腐檢查;加強航材、船舶配件使用管理,確保配件適用。嚴謹細緻是救助人的必備素養,保證救助安全才能更好施救。

進駐即值守,值守即建功。在不斷面臨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救助值守人員始終堅持“中心任務不能忘”,進駐就要迅速形成戰鬥力。

2018年8月14日,值守人員接到進駐以來首次救助任務。一艘廣西籍漁船在永暑附近海域遇險,船上3人涉險,正在南沙海域值班待命的救助船“南海救115”輪緊急出動,此時的南沙海面上,七八級大風肆虐,海浪洶湧澎湃,周圍淺灘密布,救助人員迅速作出研判,克服重重阻力最終帶上拖纜,成功將遇險船隻及人員救至安全港池。

“守在這裡,看到漁船平安,處置了險情,就覺得這份值守有價值。我們守在這裡,漁民心裏踏實。”南海救助局局長吳建成説,這份在堅守中淬煉出的擔當,無聲地詮釋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廣內涵。

浪花淘盡英雄,漁民們千年耕海的勇氣與南海救助人現代守護的擔當,共同鑄就了經略海洋、維護海上安全的南海篇章。

恪盡職守 驚濤中托舉生命

忠實履行海上人命救助這一神聖職責,全力築牢南沙海域海上交通運輸安全防線,這是南海救助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海難救助中,特別是在惡劣海況和冰冷海水中,時間就是生命,救助船晚到一分鐘,也許就錯過了挽回遇險人員生命的機會。”南海救助局救助船隊安全科科長曹坤泉告訴記者,作為船長進駐南沙時,他總是思考如何確保迅速出擊、有效救助。

“以訓練促提高,提升實戰技能。”這是曹坤泉的答案,也是每一位南海救助人的回答。

結合南沙海域水文特點,南海救助局克服惡劣的海洋氣候環境和複雜多變的氣象海況,有針對性地組織擱淺船施救、水上人命救助、遇險船拖帶、對外消防、潛水探摸清障等倣真訓練。通過編制《南沙工作手冊》中救助船操作等十余項規章制度,南沙應急值守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得到不斷優化,救助船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水準顯著提高。

廣州救助基地潛水員曾海樂在訓練日誌中寫道:“每一次訓練,都讓我對‘生命至上’的理解更深一層。只有練到極致,才能在真正的風暴中,穩穩托起生命的重量。”

為了保證潛水員供氣乾淨安全,每次救助或潛水訓練後,都要對潛水呼吸器系統進行浸泡清潔處理,定期對空氣壓縮機維保,縮短空氣濾芯的更換週期。在曾海樂眼裏,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是救助人的必備素養,保證救助安全才能更好施救。

“一艘漁船在進出港附近海域沉沒,漁網隨浪漂蕩,通航存在重大風險,必須儘快清除,保障通航。”接到任務後,曾海樂跟隨清障突擊隊,快速前往沉船位置。

呼嘯的海風捲起兩三米高波浪,沉船後方及右舷位置漂浮著大量漁網。趁著浪頭間隙,救助艇頂向沉船露出水面的桅桿,曾海樂抓住機會飛身跳上沉船桅桿,並順著桅桿向下抵達海面。在浪濤的拍擊中,曾海樂和隊友緊緊抱住桅桿,爭分奪秒地將漂蕩的漁網聚攏、切割、綁扎、清除。

下午,風浪增加至三到四米,小艇已經無法安全靠近沉船桅桿。於是應急隊員們改變策略,操縱小艇在風浪中接近漂蕩的漁網,潛水員俯身半潛,拉起漁網並用繩纜固定,然後在海面切割,最後以綁扎絞拉的方式清障。

風大浪高,烈日灼膚,即使是久經考驗的隊員們也忍不住眩暈嘔吐。憑藉苦幹加巧幹,隊員們通力協作,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清障任務,保障了海域的通航安全。

這僅僅是南海救助局在南海踐行承諾的一次真實寫照。驚天動地的救援背後,是無數個平凡日夜裏的堅守。

輪機長肖擁軍在超過40攝氏度的船舶機艙度過30個春秋。“機器轟鳴110分貝,説話靠吼,回家總被嫌嗓門大。但主機喘口氣,全船就癱瘓。”肖擁軍告訴記者,機艙是他的戰場,常年高溫、高噪音。每一次險情警報拉響,肖擁軍都必須確保龐大機器的每一個部件都精準無誤地運轉。

他習慣了機器的轟鳴,習慣了搖晃的床舖,卻常常缺席家人的陪伴。“看著電視裏萬家團圓,心裏肯定有遺憾。但咱這工作性質就這樣,船在這裡,遇險的人才有希望。家裏人都理解,也支援。”肖擁軍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無數海上堅守者的心聲。

截至2025年7月15日,南沙值守力量共進行29批次值班船舶輪換及12批次救助直升機機組輪換,共有883人次奔赴祖國南端南沙島礁執行應急救助值守任務,共執行救助任務126起,出動船舶81艘次、直升機95架次、駐船應急分隊102隊次,成功救助遇險人員732名、遇險船舶32艘,獲救財産價值逾42億元。此外,還多次圓滿完成海上訓練、水下清障、海上安保值守等專項任務,有力保障了南沙海域海上人命、環境、財産安全。

牢記使命 分秒必爭挽狂瀾

作為立體救助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救助直升機的進駐迅速填補了南沙海域空中救助力量的空白,我國空中救援值守海域向南推進逾500海裏。

“直升機在人命救助方面,是最為高效、核心的救助手段,到了現場,沒有恐懼這個説法,要麼不起飛,起飛了就無暇懼怕,救助是很重要的事情,只能往前衝,沒有退路。”南二飛搜救機長余遠洋説出了面對複雜的氣象環境時救助人的心聲。

2022年10月30日,在南沙海域某島礁附近,一場生命的接力賽緊張上演。余遠洋帶領機組,如神兵天降,成功救助了船上的3名漁民,這是首次在遠離祖國大陸1000多公里外的海疆成功實施海上人命救助,直升機在島礁間救助的高效、快速優勢得到充分展現。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南海救助局開拓創新、挺進深藍的步伐從未停止——

2024年10月,南二飛AW189型救助直升機“B-72CR”從廣東珠海起飛經停永興島直飛南沙,近700海裏飛赴南沙開展第9批次救助直升機常態化救助值守工作,標誌著南海救助局迎來了救助直升機直飛南沙的時代,我國南海海域海空救助能力也邁向新階段,南沙空中救助半徑進一步擴展。

今年6月,一名船員在行駛至南海中部時突發疾病,情況危急,此時今年1號颱風“蝴蝶”由南至北影響南海海域,由於航程較遠,救助機組計劃先前往中途航油補給點,為節省救助時間,救助機組決定採取不關車加油的補給方式。

“不關車加油,至少節省1小時救助時間,但對駕駛員的技術要求極高,稍有不慎,會對機組造成危險,影響救助效率。”搜救機長褚銘赫告訴記者,海上救援,時間就是生命。對南海救助局飛行隊來説,必須具備在緊急狀態下做好特殊應對的專業能力。

在惡劣天氣持續影響下,救助機組克服強降雨、低雲低能見度、強風顛簸、通訊不暢等影響,跨晝夜飛行,歷經10小時,飛行1000余公里,直飛將患病船員送至醫院,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跨海救援。

“貴局急船員之所急,爭分奪秒開展救援工作。我們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向南海救助局致以最誠摯的謝意!”船方發來的感謝信,寥寥幾行,但對每一個南海救助人來説字字千鈞。

“遠距離、長飛時,是對飛行員身心的雙重考驗。但看到獲救人員被妥善救治,我們的工作就有意義,再累也值得。”褚銘赫坦然道。這是南海救助局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一隅。

快速響應的背後,不僅得益於救助機組的英勇與專業,還源於機務人員們對救助直升機夜以繼日的悉心呵護。

在南沙島礁機庫內,抽濕機日夜嘶吼。“濕度90%,一次就抽滿大概5升的水箱。”南二飛機務師吳洲告訴記者,直升機是精密設備,一絲差錯不容出現。

作為機務工程師,承擔著救助直升機的維護保養重任。吳洲明白,保證飛機設備穩定運作,確保直升機在狂風巨浪中的安全可靠,是救助任務順利執行的重要前提。“細緻,細緻,再細緻。”是吳洲的工作準則,大到飛機的拆裝維修,小到焊工工藝,他總是不厭其煩,日復一日檢查、維護,時刻保證值守飛機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關鍵作用。

吳洲的言行,是南海救助人的一個縮影。一批批值守人員,在南沙海域用青春和熱血,詮釋著誓言在,旗幟在,堅守就在。

直升機夜間救助,不同於單純夜間飛行,不僅要求救助直升機能夠快速、安全抵達事發地點,還要求救助機組能夠準確操縱飛機,相對於晝間救助難度更高,危險更大。

憑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卓越的專業能力,南二飛飛行管理部部長沈迦南踏上島礁僅僅兩周,便迅速摸清了島礁空域的複雜情況,馬不停蹄地組織機組進行夜間島礁平臺救助能力建設的風險評估。在那一個個漫長的日夜,他和隊員們反覆研討、精心規劃,制定出了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案。

“我們是國家專業救助力量,進駐南沙海域常態化值守,就是為了能夠隨時保障海上交通、人民財産安全,要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出發。”沈迦南的言行,是南海救助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一個縮影——

2023年5月1日,“B-7340”機組在駐地東南約60海裏處成功救助漁船“瓊東漁11202”上1名中風船員。

2024年9月21日,“B-7340”機組往返飛行近800公里,成功救助漁船“桂合漁80888”上1名手部骨折漁民。

2025年6月12日,“B-72CR”機組10小時飛行1000海裏,成功救助某漁船上1名患病漁民。

……

自2022年6月26日,南二飛以專業、高效的救助能力,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作風、最佳狀態,忠實履行救助職責,堅守南沙海域值守“最後一道防線”。3年來,共派駐12批次值守機組,累積飛行約1035小時,出動救助39次,成功救助37人,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于驚濤駭浪中築牢黨和政府海上德政工程,彰顯了南海救助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子初心。

賡續血脈 黨旗獵獵守安寧

翻開南沙海域進駐值守的史冊,映入眼簾的,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南沙值守救助事業不斷發展的生動實踐。

救生、濟命,樸素的救撈初衷在新中國成立後落地生根為“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而這種精神在南海救助局進駐南沙海域值守的積澱中,發展成為“守望安寧 建功南海”的特色黨建品牌,助推南海救助局南沙值守黨建與海上救助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今年5月11日至13日,由“南海救115”輪黨員和青年骨幹組成的突擊隊駕駛救助艇,經過52小時連續奮戰,在南沙某海域成功救助一艘觸礁擱淺漁船,12名遇險船員全部獲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有力展現了我國海上專業救助力量的快速反應能力。

是什麼力量驅動南海救助人在生死關頭始終不離不棄,用忠誠和熱血戰鬥在海上救助最前線?

“賡續紅色血脈,守望安寧,建功南海。”這是每個南海救助人的回答,更是他們進駐南沙海域開展常態化值守信奉的最高職業信條。

“救助工作推進到哪,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黨的旗幟就飄揚到哪……”南海救助局黨委書記李志強表示,把黨的領導覆蓋到救助工作最前沿,積極探索南部值守黨組織設置,整合駐島工作組、值守船舶、機組三個黨組織力量,持續打造南沙值守堅強戰鬥堡壘。

在無數次南沙海域救助任務中,基層黨組織凝聚黨員和群眾,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南海救115”輪黨支部連續奮戰14天成功救助巴拿馬籍“FUPING”輪,創造南海救助局建局以來最遠距離拖帶任務紀錄;同年9月,“南海救115”輪緊急出動控制並拖帶一艘失控貨輪遠離島礁……這些救助縮影,不僅是對南海救助局應急救助能力不斷提升的集中檢驗,對黨和國家海上德政工程要義的生動詮釋,更是對黨員、幹部忠誠底色的鮮明寫照。

人民的生命高於蒼穹,守護的誓言重如千鈞。

在南沙海域的波濤下,在值守船舶的甲板上,在AW189型救助直升機穿越雲層的航跡裏——南海救助人用結繭的雙手、曬脫的皮膚、轟鳴的機艙、無聲的堅守,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進浩渺深藍。

沒有驚天動地的謝幕,只有年復一年的出發。在這片祖先耕耘的蔚藍國土上,南海救助人在驚濤駭浪間綻放——

潛水員曾海樂即將奔赴他的第四次南沙值守,妻子默默收進行李箱的除濕貼已高高摞起;

輪機長肖擁軍走過搖晃的機艙,輕撫溫熱的機組如同撫摸孩子脊梁;

機務師吳洲在AW189型直升機維修日誌上寫下:故障清零,適航認證通過;

……

獵獵黨旗下,南海救助人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不辱使命,擔當大任,在關鍵時刻發揮國家專業救撈隊伍的關鍵作用。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