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芳華綻放立潮頭逐夢江海展新猷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7-18 07:54:17

2000年—2025年,歷史如果有刻度,一定會將這25年拉得很長。這是新中國進入新世紀欣欣向榮的25年,也是江蘇海事局建局以來奮進追光的25年。

25年來,江蘇海事人胸懷“國之大者”,錨定一流強局,犁海耕波激揚內生動力、久久為功守牢安全底線、善作善成守望碧水安瀾,始終以“創造性奮鬥、創新性發展”的姿態,先行先試、勇攀高峰,奮力在海事現代化建設和長江航運高品質發展中走在前列。

這25年,貫穿著江蘇海事人勇立潮頭、向海圖強的堅實足跡,凝結著江蘇海事人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進征程,鐫刻著江蘇海事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勇當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的璀璨篇章。

錨定一流目標

改革賦能 準確識變走在前

大江湯湯,其水泱泱。

25年來,江海孕育的江蘇海事人始終以創造性奮鬥、創新性發展的風貌,矢志改革,激揚高品質發展動能,在海事現代化建設、譜寫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海事篇中走在前創一流,回應著時代所問、發展所求、民生所繫。

2000年7月26日,江蘇海事局成立,寄託著江蘇加快水運強省建設的迫切需求,自此開啟了創造性奮鬥、創新性發展的漫漫征程。2004年,在全國海事系統率先實施執法模式改革。2005年,在全國海事系統率先研究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指南,明確一線行政處罰的裁量標準;率先運作海事管理體系。2013年,全面完成“核編轉制”工作,轉入國家公務員單位序列,實現政事分開、分類管理。2015年,開展基層執法機構標準化運作試點工作。2016年4月13日,長江江蘇段全面實施水上綜合執法改革,江蘇海事局管轄範圍為江蘇省長江幹線水域和南通沿海(包括島嶼)水域、港口水域以及部分內河開放水域……

25年來,江蘇長江內河港口轉型為國際海港區,江蘇海事局轄區範圍拓展至江蘇江海水域以及部分內河開放水域,海事構架轉向江海一體體制,傳統習慣管理轉軌高效規範執法。實踐證明,一次次改革深入徹底,理順了體制機制,為全國海事系統改革提供了江蘇經驗。如今,全局上下機構設置標準明確、職能清晰、配置合理、結構優化,全局“一盤棋”迸發的動能澎湃強勁。

航程先定向,事業先規劃。在全國水上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改革中誕生的江蘇海事局,始終秉承“讓航行更安全、讓水域更清潔”的宗旨,持續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戰略引領,順應歷史潮流、呼應上級要求、回應發展需求,積澱、發展、再提升,夯實高品質發展根基。

2001年,該局首次提出一個樹立、兩個轉變、三個提高、四個實現的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發展目標。此後,相繼印發《江蘇海事發展戰略綱要(2005—2020)》《江蘇海事發展戰略綱要(2010—2020)》《江蘇海事局“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綱要(2014—2020)》。全局幹部職工堅持發展戰略,傳承發展經驗,開拓發展空間,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滄桑巨變,成功實現江蘇海事“第一次飛躍”。

2016年,江蘇海事局開始“二次創業”,2020年印發《江蘇海事二次飛躍暨現代化強局建設戰略綱要》,創造性提出水上安全治理示範區、船舶污染防治引領區、服務發展戰略先行區、智慧海事保障樣板區、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創新區戰略定位。2025年,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的新起點上,明確提出“奮力在海事現代化建設和長江航運高品質發展中走在前列”新的階段性戰略目標。

一次次把舵定向,一次次凝心聚力,江蘇海事局沿著現代化海事強局的航線堅定向前。全局幹部職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試、勇敢改、努力做,穩定安全形勢,暢通黃金水道,拓展管轄範圍,改革執法模式,更新全局和轄區面貌,幹出了一片新天地。

與此同時,25年來,江蘇持續推進人才強局戰略,培養海事國際化人才,組建江蘇海事領軍人才庫、創新型人才團隊、一線講師團,成立22個實訓基地和38個人才工作室,集聚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一流人才隊伍。他們在一線執法、政務服務、履約研究的各個崗位履職建功,彰顯了十足的發展底氣。

守牢一條底線

穩字當頭 科學應變佑安瀾

大江浩浩,其運迢迢。

水網密布,船行如歌,這是經濟運作的脈絡,也是江蘇海事局守牢安全底線的陣地。

2003年,長江江蘇段創造性實施船舶定線制,在我國首次實現內河航路航法與海上規則及國際慣例接軌,從根本上改善長江江蘇段通航條件和秩序,徹底解決海輪進江航行難和不能夜航的歷史難題,大小船舶各行其道,秩序井然,“水上高速”迅速建成,為全國水上交通治理提供了成功範例。

2016年5月,江蘇海事局以大安全觀為統領,跨行業、跨領域、跨思維借鑒先進管理經驗和管理理念,探索實踐“12345”安全治理體系,有效破解轄區重大安全風險,有效凈化局部通航環境。

2021年2月,江蘇海事局正式出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試點方案》,全力打造“港航一體、江河聯通、江海聯動、片區協同”的江河海一體化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動態執法協同性、海事監管智慧化水準和海事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2024年,江蘇海事局建立風險周調度和包保機制,堅持“穩”“進”“實”治理思路,制定“遏重大、降較大、控一般”硬措施38項,強化重點領域、重點船舶、重點時段安全監管,轄區安全更加鞏固,安全形勢為近五年來最佳。

25年來,江蘇海事人創新舉措有效管控風險隱患,推進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向系統治理轉型,以創造性奮鬥實現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性發展,實現由事故多發頻發轉變為安全形勢穩定,在守護一方安瀾中走在前、立標桿。

堅持底線思維,江蘇海事局緊盯關鍵因素,深化安全隱患治理和重大風險防控,本質安全水準穩步提升——

印發《長江江蘇段橋梁“一橋一策”工作指南》,防範化解船舶碰撞橋梁風險。強化源頭管理,推進船舶“全過程不違規不違法”示範創建,統籌開展預防船舶機電設備故障、“四類船舶”清理、“商漁共治”等專項行動,目前5項突出違法行為保持動態清零。深化內河船舶配員管理示範區建設,合規率超98%。

堅持創新思維,江蘇海事局持續優化智慧監管手段、組織指揮體系,構建海事新型監管機制,從管得住向管得好轉變——

開發智慧海事監管系統和海事通App,支撐長三角海事監管和服務保障一體化向全國推廣。完成長江航運智慧管理平臺建設任務,實現“一圖看長江、一圖管航運”。優化升級智慧卡口,水上智慧監管與搜救預警預判能力持續提升。智慧無人機庫65個,無人機147架,空中監管力量走在系統前列……監管手段更智慧、有效。

健全快反處置中心運作機制,在張家港試點運作數據管理中心,在太倉試點運作大數據研判中心。創新成立進江海船檢查服務站、船舶檢驗管理工作室,開發安檢數字支援系統,打造“智慧安檢”品牌……組織指揮體系更有力、高效。

堅持系統思維,江蘇海事局在“全”字上下功夫,構建海事新型監管機制——

突出“全鏈條”“全行業”,深入開展水上交通安全資訊共用共治專項行動,簽訂50份區域合作協議,實施違法資訊通報4781次,打造六圩河口水域跨部門“共用共治”全國樣板。構建“陸海空天”一體化水上交通安全管控新模式,為全國海事實現更高水準的監管和服務保障一體化打造樣板。推動成立全國首個省級水上應急救援協會,健全長三角水上搜救合作聯動機制,區域一體化應急聯動能力持續增強。

25年來,重大風險實現系統性管控,等級事故大幅下降,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江蘇海事人將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擔當寫在雲水之間,化作碧波安瀾。

守望一江碧水

銳意爭先 創新馭變護蔚藍

大江滾滾,其聲陣陣。

25年來,江蘇海事局持續深化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江蘇模式”實現創新性發展,以創造性奮鬥實現污染防治創新性發展,在守望碧水藍天中走在前、做示範。

建局之初,正值我國航運業快速發展期,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相關制度不健全。江蘇海事局在實踐中勇於突破、敢於先行,為全國海事系統提供示範。

2001年,率先推行1000總噸以下小型液貨船檢查證明書制度和船岸界面安全檢查制度。2002年,處置“霧瑟”輪苯乙烯泄漏事故,開長江船舶污染環境損害賠償先河。2006年,率先探索並研究船舶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推動江蘇率先推出船舶污染責任保險。2011年,系統構建危化品船舶選船機制。一系列首創舉措為轄區乃至全國船舶防污染形勢總體穩定注入了江蘇海事動能。

聚焦打通污染物處置鏈條,2016年,江蘇海事局轄區試行船舶污染物處置聯單監管。2017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轉移、處置聯單管理制度,實施全過程監管。

2019年起,江蘇海事局創新實施“一零兩全四免費”機制,對內河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實施免費接收,打造了“港航企業全動員、污染治理全覆蓋、接收處置全落實、監管服務全鏈條”的船舶污染防治“江蘇模式”,有效化解了船舶污染防治難題和風險,相關做法在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推廣。提請出臺全國首部針對長江船舶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長江江蘇段船舶防污染工作實現根本性、轉折性變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江蘇海事局緊扣行業發展脈搏,指導建設5家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全國首個碳中和水上服務區。建立長江與京杭運河船舶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在長江江蘇段布設尾氣遙測終端設備,同步開發船舶尾氣排放遙感監測系統管理平臺。大力推廣應用長江江蘇段港口船舶岸電管理資訊系統,長江江蘇段非危碼頭岸電覆蓋率、泊位覆蓋率均達到100%。全面推行液貨作業碼頭“碼頭長”制度,轄區危化品碼頭、註冊登記危化品船舶AI視頻監控使用率達100%。支援清潔能源船舶營運,編制純電動船舶應急處置指南,保障全球首艘萬噸級純電動力集裝箱船江海直達。

與此同時,江蘇海事局打破部門、行政區域限制,全面推進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共建共治共用。

強化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資訊通報,實現與上海港數據對接。聯合製定“一零兩全四免費”、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等省級地方標準。推動簽訂長三角首例長江船舶大氣污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聯合省檢察院開展長江船舶污染協同共治示範創建,行刑銜接深入推進。

如今,“船、港、城”為一體的現代化船舶污染物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碧水藍天下的江蘇織就了一幅錦繡畫卷。2024年,江蘇海事局轄區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28萬立方米、生活垃圾接收量4128噸,同比增長8%、33%,船舶污染物“應交盡交、應收盡收”總體合規率99%。船舶使用岸電58.3萬艘次,用電量8520萬度,同比增長51.6%、84.6%,佔長江全線60%以上。

潤澤一方沃土

服務發展 主動求變奮楫先

大江滔滔,其勢昭昭。

海巡艇的汽笛聲從剛通車的八卦洲長江大橋旁響起,仿佛穿越了20多年,回蕩在常泰長江大橋邊。

25年來,江蘇海事局胸懷“國之大者”,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升海事服務質效,釋放“鑽石航區”效應,以海事作為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在融入“水運江蘇”和國家戰略實施的發展大局中走在前、建新功。

2018年11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江蘇海事局挺膺擔當勇作為,凝心聚力促發展,打造服務區域發展戰略的海事樣板。

2019年5月,江蘇海事局與上海、浙江、長江、連雲港海事局和東海航海保障中心簽訂長三角區域海事監管一體化戰略合作備忘錄。近年來,江蘇海事局提檔升級港航協同平臺,服務重點物資運輸船舶“直進直靠、直離直出”,長三角區域相關碼頭週轉率提升5%、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約10億元。開發運作智慧化錨泊服務系統,長三角276個錨地、6675個錨位實現一體化管理。推進長三角海事監管和服務保障一體化,進一步實現長三角船舶“一次報告、全程通行”。推進船舶檢驗“通檢互認”,逐步擴大“通檢互認”的種類和範圍,實現船舶“就地申請、就地檢驗”。

江蘇海事局實幹篤行、奮楫爭先,在強化使命擔當、把準實踐路徑中,不斷開創服務“水運江蘇”建設大局和地方經濟發展新局面。

圍繞提升服務供給水準,江蘇海事局出臺服務自貿區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助企紓困系列創新舉措,為高端航運資源集聚、現代化産業體系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撐。出臺《江蘇海事局服務“水運江蘇”建設若干舉措》,涵蓋6個板塊18項舉措112條具體任務。

圍繞提升硬體支撐水準,江蘇海事局全面保障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張靖皋長江大橋、常泰長江大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和有序推進;推進水運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聯合印發《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方案》,1071艘老舊船舶獲得補貼3.4億元。

圍繞提升水運通道暢通水準,江蘇海事局服務南京港、鎮江港、江陰港入境船舶吃水提升至11.8米、12.0米、12.3米,刷新三個港口開埠以來吃水最大紀錄,實現9萬噸級海輪直達南京。

2024年,服務保障船舶載運“新三樣”貨物出口2172艘次、7.2萬標箱,同比增長50.6%、46.9%;服務保障486艘高端船舶海工裝備從江蘇駛向全球,各類船舶出口超千億元,同比增長超六成。如今,長江江蘇段崛起8個億噸大港,以1/7的通航里程,承擔了長江全線70%的貨運量;年平均保障超30億噸貨物、300余萬艘次船舶安全進出港,海事擔當服務發展,江海通途豁然開朗。

2024年9月29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指出,江蘇海事局堅持監管與服務並重,在支援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自身優勢,強化服務理念,主動擔當作為,為“水運江蘇”建設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希望江蘇海事局認真落實部黨組的決策部署,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改革創新,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開創海事現代化發展新格局中繼續走在前、作示範。

2025年7月3日,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近年來,江蘇海事局擔當作為,強化船舶污染防治,有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全力服務“水運江蘇”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望再接再厲,為江蘇高品質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江蘇海事人服務“水運江蘇”建設的信念愈加堅定,愈加紓發展之困、匯合作之力、聚創新之勢,愈加在一線工作中真抓實幹,全面彰顯海事服務的力度、深度、廣度,奏響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時代潮音。

踔厲奮發新征程,奔競不息建新功。

經過25年的洗禮,江蘇海事人風華正茂。今天的他們昂首闊步,奔赴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必將在新的趕考之路上鐫刻下新的非凡印記!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