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的碼頭晝夜不息,跨境班列的汽笛劃破長空,國際貨機的引擎響徹雲霄……行走在山東青島的陸海空鐵樞紐節點,處處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向“國際航運中心”全速邁進的澎湃脈動。
2024年,青島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增長4.2%和7.3%;膠東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27.9萬噸,其中國際貨郵12萬噸;中歐班列年開行量首次突破千列大關,累計開行超4000列;新開行中吉烏、中俄TIR線路後,青島國際公路運輸(TIR)持證人達14家,數量全國第一……
一年中,青島以補鏈強鏈為抓手,推動綜合貨運樞紐實現功能、模式、網路的系統性躍升。在交通運輸部、財政部日前聯合組織開展的2024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績效評價中,青島獲得A檔評定,全額斬獲2025年度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3億元。
“青島製造”更快抵達全球市場
“貨物從青島港卸船後,通過海鐵聯運直達鄭州,比原來節省了12個小時!”這是青島“三核引領、三群聯動、三鏈協同”體系協同發力後,企業感受到的最直觀變化。
聚焦陸港、空港、海港三大核心樞紐,青島精準佈局30余個重點項目,全方位補強運輸“短板”。2024年,11個項目順利開工,年度完成投資21.2億元,中歐班列集結、海鐵/跨境班列銜接及航空貨運轉運能力顯著提升。
打破單一樞紐“各自為戰”的格局,青島深化陸港、空港、海港集群協作,創新推出“前港後站”“船鐵直轉”“空海聯運”等高效模式。2024年,海鐵聯運線路激增至83條,集裝箱鐵水聯運量突破250萬標箱,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六大交通物流樞紐經濟區加速崛起,總産值達5374億元,形成“樞紐帶動産業、産業反哺樞紐”的良性迴圈。
沿著黃河流域、上合組織國家、RCEP地區三條關鍵鏈路,青島正編織一張覆蓋更廣、效率更高的運輸網。2024年,青島新增9個國內外合作城市,中歐班列線路擴展至22條,外貿集裝箱航線達202條,國際航空貨運航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各8條,讓“青島製造”“山東特産”更快抵達全球市場。
依託補鏈強鏈的強大牽引力,青島海陸空鐵“四港聯動”的綜合交通網路韌性持續增強,國際樞紐地位日益穩固。
“青鏈通”智管資金用在“刀刃上”
“不用跑部門、不用遞材料,項目進度和資金撥付情況在‘青鏈通’上一目了然,這效率真是太高了!”青島在財政資金管理上的創新突破,讓一家物流企業負責人格外感慨。
為管好用好中央獎補資金,青島打造了全生命週期的智慧管理模式。《青島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獎補資金監管協議》(範本)等系列文件出臺,明確資金專戶管理、專賬核算要求,實現動態跟蹤與穿透監管,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全國首個“青鏈通”全生命週期服務系統的上線,改變了傳統資金管理模式。該系統整合項目入庫、進度提報、資金管理、績效反饋全流程,借助銀證安全、票據核驗、AI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獎補資金申請、下達、使用的“全透明”。
為確保項目品質與資金效益,青島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對重點項目實施全過程穿透審計,組織行業專家開展現場核查與功能性評審。從資金流向到項目實際成效,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嚴格把關,且所有審計、評審費用由財政承擔。
站在新起點,青島正以更大的魄力推動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再攀高峰。一座立足山東、服務全國、連結全球的國際航運中心,正以開放創新的姿態,奏響中國沿海城市的發展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