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過老橋得算水位、測船高,現在油門一踩直達嘉興港。”晨霧未消,位於浙江嘉興的杭平申線航道上,船員老陳駕駛貨船穩穩駛過剛改建投用的滬杭高速公路長山河大橋。這條老陳跑了十多年的航線,如今因海河聯運煥發新生。
近年來,嘉興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改善內河航道通航條件、升級外海進港航道,積極推進“公轉水”“散改集”。如今,嘉興港已開通40條海河聯運航線。今年上半年,浙江海港嘉興港務集裝箱吞吐量達187萬標箱,其中海河聯運貢獻超四成。
“單打獨鬥的航道只能跑往返,成網才能釋放水運動能。”嘉興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乍浦塘段9.5公里航道按三級標準改造,凈空拔高至7米;湖嘉申線航道拓寬至60米,千噸級貨輪得以直抵黃浦江……如今,228條定級航道在嘉興織成水網,1996公里航道蜿蜒如脈。隨著“三橫三縱一通道”高等級航道網加速成形,江河湖海真正“血脈相連”。“我們把船變成‘水上公交車’!” 浙江海港嘉興港務相關負責人説,海河聯運航線就像高鐵一樣有了時刻表,企業能預估時間發貨。
在嘉興一家光伏工廠,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正被裝上集裝箱,準備經嘉興內河港發往寧波舟山港。“上半年,我們通過水路運了1.08萬標箱。”工廠物流負責人翻著報表介紹道,“改走水路後,一年可以省出200多萬元。”
這樣的轉變在“新三樣”企業中已成大勢。“我們的鎳原料以前靠卡車運輸,現在通過多式聯運,每噸運費節省80元。”另一家能源企業物流負責人在碼頭邊驗貨邊説。前不久,首批汽車散件組裝貨櫃從嘉興港出發,發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以前走其他港口得繞路,現在海河聯運讓交貨期縮短3天。
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浙江省與嘉興市政府組合發力,對海河聯運每標箱給予定向補貼。嘉興港區創新推出“一企一策”精準幫扶,政府與港口組建攻關小組,推出冷鏈貨物“卸船直轉”,東南亞水果從卸貨到放行最快僅需2小時。今年9月,全國首艘64標箱氫能船即將投用,為綠色航運廊道建設按下“加速鍵”。這不僅是嘉興港的蛻變,更成為“航運浙江”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