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恩樂鎮玻烈村,地處哀牢山與無量山之間,把邊江畔無量山一側,是古代滇藏茶馬古道上一個重要驛站和必經之地,距鎮沅縣城14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生態資源優越,被評為首批“國家森林鄉村”。過去的歲月裏,滇藏茶馬古道穿境而過,玻烈村見證了馬幫的繁忙往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近年來,普洱市、鎮沅縣交通運輸部門與當地政府和村黨組織密切配合,立足玻烈村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玻烈茶馬古道交通文化遺産保護與現代公路活態展示+低空經濟+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示範項目,致力講好普洱古代交通、現代交通與未來交通(低空交通)的故事,以“交通+”賦能農文旅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取得了積極成效。
強基固本,暢通融合發展“血脈”
聚焦玻烈村現代交通基礎設施短板,堅持系統施策,提升交通品質,築牢發展硬支撐。
“振興路”打通致富通道。2024年5月,全長6公里的玻烈公路實現了全線瀝青化改造升級,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還將玻烈茶馬古道文化遺址與當地田園風光、萬畝沃柑産業基地有效連結,一舉打通了玻烈村産業發展的“主動脈”。
“綠美路”提升生態顏值。堅持高標準建設與生態美化並重,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2024年在玻烈公路種植鳳凰木、三角梅、金竹1000余株;2025年持續發力,在玻烈村132公里鄉村道路種植藍花楹、冬櫻花、芒果、嘉寶果等花果樹木20000余株,把公路變成靚麗的風景線,為鄉村旅遊增添了生態魅力。
“路長制”壓實管養責任。嚴格落實路長制,明確鎮、村兩級路長職責,建立常態化巡查、保潔、維護機制,同時積極發動群眾參與,激發群眾愛路護路的積極性,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保障了“暢、安、舒、綠、美”的出行環境。
路通業興,激活産業振興“動能”
交通條件的根本性改善,為玻烈村農文旅産業深度融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路網織景,全域資源活起來。依託完善的村內道路和便捷的對外交通,玻烈村和普洱綜交公司協同發力,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企業主導、集體參與、農戶受益”的可持續增收模式,沿路打造稻田咖啡館、“稻香”親子園、稻草人藝術長廊等8大特色打卡點,規劃完善茶馬古道徒步路線、親子工坊體驗區等研學、團建精品路線,形成“一步一景”的沉浸式體驗鏈,讓遊客在便捷的交通中深度感受森林山野和田園風光魅力。
智慧擺渡,促進文旅熱起來。2025年7月,第三屆“千簇萬家吉祥火”彝族火把節期間,針對暫態大客流帶來的“進村難、停車難”問題,交通運輸部門指導普洱綜交運輸服務公司創新推出“公交擺渡+智慧調度”應急疏運方案,投入15輛新能源公交車,設置7處臨時智慧停靠點,通過智慧平臺實時優化調度,累計單程發車485趟,運送遊客2.5萬餘人次。大量客流涌入,直接帶動玻烈貢米、沃柑、黑古陶、民族服裝等特色産品熱銷,有效實現“流量”變“銷量”。
交旅互促,多元業態火起來。如今的玻烈村,正在圍繞雲南省全力打造“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文旅品牌的機遇,通過“交旅融合、以旅興農”,大力實施“普洱市玻烈茶馬古道交通文化遺産保護與現代公路活態展示+低空經濟+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項目”,正積極申報“交通強國”交旅融合試點典型案例項目,致力將玻烈村打造成茶馬古道上集交通文化、農耕文化、民族文化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宜遊和美鄉村。
深耕運營,構建長效發展機制
交通運輸部門著眼長遠,推動從“節慶交通保障”向“常態交通服務+産業融合”升級,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固化擺渡經驗,服務常態需求。普洱綜交公司總結火把節“公交擺渡+智慧調度”的成功經驗,推出面向週末及節假日的固定接駁線路服務,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持續為遊客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選擇,降低自駕依賴,提升遊覽體驗。
深化客貨郵融合,服務經濟民生。在開通縣城—玻烈公交專線的基礎上,交通運輸部門支援進一步完善玻烈村客貨郵融合服務體系,優化公交帶貨流程,提升村級物流點服務能力,探索與電商平臺合作,常態化助力玻烈貢米、沃柑等特色農産品出村進城,同時方便村民生活,讓交通紅利惠及日常。
探索科技賦能,拓展融合外延。積極探索低空經濟與農文旅融合,不僅將無人機用於低空巡查、文旅、農業植保和短途運輸,還一併將研學科普結合起來,生動展示了現代科技與交通、農文旅融合潛力。
蝶變之路,“交通+農文旅”深度融合
玻烈村的蝶變之路,是交通運輸部門踐行“交通先行”戰略,系統推進“綠美公路”提顏值、“路長制”強管理、“客貨郵”優服務、深度融合促産業的成功典範。
一條高標準的“振興路”疊加“綠美”生態底色,一套智慧綠色的運輸服務體系融入“客貨郵”功能,一套“路長制”壓實長效管養,成功激活了沉睡資源,撬動了農文旅産業的深度融合,暢通了鄉村微迴圈。玻烈村的實踐充分證明,交通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和先導,是盤活資源、匯聚人氣、賦能産業、服務民生的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