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産力培育壯大 陸海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活力涌動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8-13 08:47:37

在上海市金山區華東無人機基地,8條無人機物流航線每週飛行約50架次,浙江舟山、嵊泗等地的海鮮到金山實現常態化冷鏈運輸。

全國首個鐵路裝卸自動化碼頭——湖北武漢陽邏國際港集裝箱鐵水聯運二期項目A標段近日通過竣工驗收,項目融入5G、北斗高精度定位、鐳射雷達、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貨物“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

智慧港口、智慧航運、智慧網聯汽車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無人機、無人車在倉儲、運輸和派送環節大顯身手,提高了快遞物流效率和服務水準……交通運輸已成為先進生産技術、生産方式等創新融合的先行領域。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正深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新質生産力。

向上競逐天空之城

前不久,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迎來一場“向上”的盛會——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近300家全球頭部企業參展,生動展現了低空經濟從“小眾試驗”邁向“大眾視野”的蓬勃態勢。

瞄準低空經濟這片萬億級産業“藍海”,上海持續開展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四張網”建設,探索劃設全市低空公共航路“一張網”和起降設施“一張網”。下半年,上海將力爭初步建成並投運市級低空飛行服務中心,上線運作低空飛行綜合監管服務平臺(一期)。

鄂西北的十堰武當山機場,一架大棕熊“Kodiak 100”型飛機輕巧騰空、拉升,兩個小時後降落在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借助這一短途貨運航線,十堰高山蔬菜當晚就送上武漢市民的餐桌。

短途運輸、空中游覽、物流配送……湖北在積極探索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同時,加速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湖北省低空飛行服務平臺于6月底啟動測試運作,計劃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投用,確保低空飛行“看得見、叫得著、能監管、能應急”。各地市加力推進低空起降基礎設施建設,武漢年內將建設1000個低空飛行器起降場(點),十堰力爭到2027年建成10個大中型無人機起降場和200余個垂直起降點。

幹線通道智慧擴容

坐落在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南沙大橋,是珠江口“A字形”交通主骨架中至關重要的“一橫”,日均車流量超10萬輛次,超大流量保通保暢考驗著交通人的智慧。

今年1月,南沙大橋主動交通流管控系統投入運作,這是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首批示範區首個上線的智慧擴容示範項目。“基於數據和模型共同驅動的管控演算法,系統可以完善多方聯動管控機制。”相關負責人表示,車流高峰期,通過開放硬路肩、事故快速響應、動態車道分配等策略,大橋通行能力可提升約17%。

20個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示範區域正全力推動智慧擴容、安全增效、産業融合,目前已有超過500公里公路幹線通道完成智慧擴容。

作為首批示範區域,河南以京港澳、連霍高速公路為骨幹,謀劃“一軸一廊”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力爭今年年底全省智慧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夯實智慧交通基礎。

今年,湖北成功入選第二批示範區域,下半年將全力在“轉”字上下功夫,抓緊抓實示範工程,統籌推進全省公路水路數字化一張網、一盤棋建設,儘快完成項目工可立項審批和資金撥付。

“智慧的路+聰明的車”正開啟交通運輸行業的全新變革。近日,上海發放新一批智慧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8家企業成為首批獲准企業。接下來,上海浦東將全域開放自動駕駛,同步推動奉賢、閔行等區域開放,連通四大測試區域,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

上海市交通委已啟動“十五五”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專項規劃研究編制,初步提出到2030年,交通運輸領域新技術研發和應用取得突破,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應用場景、現象級的創新主體、重量級的技術成果。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