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舟遊蜀水 情滿川江” 四川水旅融合巴山蜀水魅力行

來源:中國水運網    2025-08-13 08:56:49

激情、陽光、皮劃,飛鳥、遊船、浪花,花燈、表演、夜景……這個夏天四川水上旅遊活力四射!

仲夏八月,四天三夜,行程千里。中國水運報記者跟隨四川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踏上了“舟遊蜀水·情滿川江”四川水旅融合發展專題採訪之旅。

成都:湖光與錦江,城市水韻之美

首站,記者一行來到成都東部新區三岔湖。當地,正在積極“備戰”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水上項目“預演”。

登上游船,湖山在望,島嶼相連,水鳥飛過。一名女遊客愜意的劃著皮划艇,在湖面進行著無動力親水運動。作為四川省第二大人工湖泊,被喻為“天府明珠”的三岔湖,27平方千米水域中,113個島嶼和165個半島星羅棋佈,湖岸線蜿蜒曲折長達240公里,水旅資源豐富。

“現在三岔湖每年接待遊客10萬人,帶動了周邊旅遊經濟的發展。”園藝博覽運營發展有限公司講解員介紹,馬鞍山觀景臺、遊艇碼頭、水上活動區、山地運動區……未來三岔湖將打造山、城、湖全域旅遊發展和水旅産業升級,實現從“單點式觀光遊覽”向“全域度假旅遊目的地”的跨越式發展。

成都夜遊錦江。

夜幕降臨,成都錦江畔燈火璀璨。“夜遊錦江”是成都水旅融合的亮麗名片。乘船順流而下,古色古香的建築在燈光映照下格外迷人。河面上,“蜀味錦江水上主題火鍋船”引人注目,遊客一邊品嘗著美味火鍋,一邊欣賞著兩岸巴蜀文化主題演繹,沉浸式體驗著成都的夜之美。

這條從2019年起步的航線,如今已拓展至20公里,20余座碼頭串聯起17個著名景點。先後入選全國“第二批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示範案例”和“國內水路旅遊客運精品航線典型案例”。2024年接待遊客506萬人次,遊船行銷收入以每年近20%的速度持續增長,讓古老錦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南充閬中:古城+新韻,水旅交匯融合

在南充閬中,千年古城與現代水岸活力交融。“水運交通+夜遊演藝”串聯起古城之“古韻”與水城之“新生”。

閬中古城遊。

白天,在閬中水城遊艇俱樂部,摩托艇風馳電掣帶來速度;“水上超跑”貼水飛行讓人尖叫;水上飛人帶人盤旋俯衝點燃激情;而皮划艇與槳板愛好者則在寧靜的水域,以悠然節奏親近江水;動與靜、激情與閒適的“定制服務”滿足不同人群對“玩水”的多樣期待。

夜晚,登上“閬中水城遊”遊船。大型環江實景演藝《客來閬中》在江面拉開帷幕。以杜甫泛舟嘉陵江為串聯,融合詩詞文化與農耕民俗的演出。遊客們不僅能欣賞嘉陵江夜景,還在實景演藝中穿越時空,感受“古人”在船上岸邊翩翩起舞,演繹閬中歷史故事和民俗。

“從滕王閣碼頭到閬中水城旅遊碼頭,23公里的航程。自運營以來,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收入超億元。”閬中水城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在南充市航務管理局引導下,閬中水城交旅融合項目以“交通帶動旅遊,旅遊促進交通”,打造了“白+黑”“水陸空”“水旅+農業+網際網路”等多樣化特色産品,創新了“水運交通+”水上全産業鏈運營模式,在2022年被評選為交通運輸部國內水路旅遊客運精品航線試點項目之一。

自貢:釜溪夜話,綵燈傳承鹽都傳奇

在鹽都——自貢,記者感受到“夜遊釜溪”的獨特魅力。釜溪河,過去是自貢井鹽運輸的重要通道,現代成為展示自貢歷史文化的水上舞臺。

傍晚,乘坐遊船,從匯興路一號橋碼頭到自流井老街,自貢傳統綵燈結合現代光影秀,“一河三彎四段二十四景”,綵燈璀璨,光影交錯,歷史在光影中次第展開,向遊客講述自貢千年鹽都歷史。

夜遊釜溪圖。

“請看右側的生命之水燈組,兩億年前的自貢曾是汪洋……”講解員以歷史為軸,從“海洋起源”“恐龍時代”講到“逐鹿傳説”;以“卓筒問世”燈組展示了北宋天然氣和井鹽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釜溪印象·鹽井人家”還原了鹽井林立、商鋪雲集盛景;“川鹽濟楚”燈組演繹了貢鹽鼎盛的歷史,與“鹽都獻金甲天下”的愛國情懷。王爺廟上演的大型戶外3D裸眼光影秀“王爺鎮水”,更為夜遊添神秘色彩。

“夜遊釜溪”沿岸的文創花燈鋪、王爺的茶、中醫古法針灸等消費業態,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體驗到獨特的文化和休閒服務,鹽文化、綵燈文化與水上旅遊完美融合。全市旅遊客船10艘,其中“夜遊釜溪”6艘。自運營以來,登船遊客近17萬人次,輻射帶動遊客增長400余萬人次。項目成功入選四川“全省建成運營的重大文旅項目”和“全省文化旅遊融合示範項目”。

樂山:岷江走廊,巴蜀文化傳承

最後一日,來到樂山“巴蜀文化岷江旅遊走廊”精品航線。岷江將樂山大佛、峨眉山等著名景點,串聯打造出了一條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宗教文化于一體的水上旅遊線路。

遊船行駛在岷江上,樂山大佛巍峨聳立,慈祥地俯瞰著江水。航線通過升級開行“三江夜遊”“茶食專船”等,拓展了水上旅遊預約自由出行、茶食自助、船上拍照等服務,以多碼頭水岸聯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惠民活動,讓遊客從不同角度感受巴蜀文化魅力。

岷江旅遊走廊。

值得一提的是,岷江犍為航電樞紐的倣生態魚道也位於這條走廊上。這條西南首條規模最大的倣生態魚道,總長約1.85公里,採用豎縫式和淹沒孔組合式隔板,模倣自然河流設計,還設置了增殖區、休息池、觀測室等設施,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態遷徙通道。

“從2022年起,魚道已累計通過15種45777尾魚完成洄遊。”技術員在生態魚道觀測室調出監測數據,顯示屏展示各種魚類穿越魚道的瞬間。目前,四川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將其建設成科普基地、生態法制教育基地,實現了航電效益、生態效益、法治效益共贏,也為水旅融合增添了生態文化內涵。

眉山:雅女湖畔,生態惠農之美

中午趕到眉山雅女湖,體驗“高峽出平湖”的壯美景觀。這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湖區有7個峽谷,18個半島,24個大小碼頭,82公里環湖路。東西兩線分佈著120余家各具特色的鄉村酒店、農家樂,夏季平均氣溫24℃,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以上,是四川有名的避暑聖地。

站在雅女湖畔,微風輕拂,湖水波光粼粼,遠處的瓦屋山雲霧繚繞,宛如仙境。湖面上,4艘電動新能源觀光遊船格外顯眼。

雅女湖風光。

眉山市地方海事中心航務科負責人王子偉介紹,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眉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按照《客船提檔升級試點工作方案》,2020年,眉山市7艘新能源船舶建造試點中,雅女湖4艘、黑龍灘3艘,省廳補資金共714萬元。雅女湖4艘新能源試點船舶建造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後,節能降耗、低碳環保,設施完善,為遊客提供了舒適的觀光環境,讓雅女湖成為水旅融合觀光景點與惠農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四川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積極打造“舟遊蜀水·情滿川江”服務品牌,著力推動“水運+觀光旅遊、+運動休閒、+購物體驗、+餐飲娛樂、+研學科普”“1+5”融合發展,多個水上旅遊項目入選國家和省級相關示範案例或典型案例,成為省內外旅客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下一步,四川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將全面貫徹落實四川省委《關於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的決定》,進一步激活水旅發展經濟新動能,推動以服務、創新、科技賦能水旅,切實將蜀水川江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