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萬船來儀,送舟行天下。“把世界引進長江,把長江引向世界”。他們是長江引航員。
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長江引航中心高級引航員蔡文鵬,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員。
22年、68萬公里,護長江安瀾,破航運瓶頸,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注入力量,他書寫了“水上國門衛士”的人生答卷。
危急時刻顯本領
“Nice! Good job!(太棒了!幹得好!)”當190米長、載貨三四萬噸的“米納斯”輪突發舵機失控,經過緊急處置最終化險為夷後,菲律賓籍船長顫抖著攥緊蔡文鵬的手説。
2024年汛期,長江福南水道浪急風高,“米納斯”輪舵機失控,直衝向錨泊船舶群,眼看著一場重大事故就要發生。
“Stop engine! Full astern!(停車!全速倒車!)”正在引領這艘外輪的蔡文鵬,指令清晰又堅定。發現應急舵啟動無效,他又派人去舵機間,並適時指令滿舵倒車、穩住船頭……一切在電光火石間完成,外輪在距最近錨泊船不足300米處穩住。
安全,是需要引航員持久耐心作答的試卷。68萬公里航程,蔡文鵬日復一日地“較真”,讓嫺熟的技藝成為本能,也讓每次危機都化險為夷。
每登上一艘船,他總會先拉住船長問仔細:船的操縱性能、舵機反應、吃水深度……直到摸透這艘“鋼鐵夥伴”的秉性。如今,只要聽到某個船型,他腦子裏會立刻勾勒出這艘船的“脾氣”。
每一次引航結束,他會在駕駛臺多停留片刻,復盤引航操作全過程:哪個浮筒處該減速、哪個彎道要提前擺舵、哪些細節能做得更穩妥……日子久了,零散經驗成了系統章法,變成朗朗上口的7字訣——“一判二慢三聯繫”。
這些“規矩”,不僅凝結了他22年的心血,更成為長江航運安全的“壓艙石”。每一次安全引航,都是為了守護長江沿岸産業鏈的暢通。
“老虎口”上勇破局
日前,一艘超大型船舶“聖奧德賽”輪順利通過福南水道110度狹窄彎道後,穩穩靠泊張家港港。碼頭工人早已對“龐然大物”見怪不怪——這已經是蔡文鵬帶隊引領的第70艘超大型船舶了。
福南水道全長17公里,呈“S”形,最窄處航道寬度不足200米。更為棘手的是水深——進口航道維護水深12.5米。超大型船舶滿載航行會“下坐”,實際富餘水深不足,稍有偏差就可能擱淺。
“好望角型巨輪船長近300米,吃水11.5米,這麼大的船要在‘老虎口’通過,就像讓卡車在小巷子裏掉頭,加上急而亂的水流,稍微處置不當就可能有觸底風險。”蔡文鵬介紹道。
“一寸水深一寸金”。保障巨輪安全進出,成了張家港港等長江下游港口的熱盼。
“潮水要算準,轉向拆成小角度……”面對港口發展需求,蔡文鵬帶領團隊反覆推敲,把每個浮筒的精確船位、最佳航速都算到毫釐級,將急彎中的大轉向拆解成3次小角度轉向。
2023年,吃水12米的好望角型巨輪“西太平洋”輪成功通過。“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蔡文鵬謙虛地指著桌上的《好望角型船舶進出福姜沙水道航行安全研究》説。
如今,這份凝結著團隊智慧的操作規範,讓長江引航中心的一級引航員都能駕馭“老虎口”。多年來,蔡文鵬帶隊引航70艘次超大型船舶安全進出,370余萬噸貨物順利轉運,為港口帶來6800萬元直接經濟效益,更讓長江黃金水道更好發揮了“黃金效益”。
引航精神薪火傳
“這份職業挺好!”談起引航,蔡文鵬堅定地説。
常與月亮、星星為伴,要迎接風、浪、涌、霧和黑夜的挑戰,還要隨時應對各種複雜局面,這份職業“好”在哪兒?
“外輪進長江,第一個見到的中國人就是我們,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國家形象。引航員是‘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20多年前,剛從武漢理工大學畢業的蔡文鵬,聽到師兄這樣的話,胸中澎湃。
從此,他一頭扎進了長江浪濤裏,踐行著長江引航中心“揚國威、講奉獻、敢爭先”的核心精神。上船時“有禮有節、不卑不亢”——“揚國威”;長江引航時間長、航道險,常常幾天不著家——“講奉獻”;善啃硬骨頭,讓大船能進來、港口能發展——“敢爭先”。
“辛苦是肯定的,但能代表國家行使主權,保障安全,很有成就感。”蔡文鵬説,“更為重要的是,‘把世界引進長江,把長江引向世界’,很值!”
每次執行耗時長的引航任務時,他幾天幾夜都住在船上。面對家人的“不滿”,蔡文鵬總會忍不住講起長江的故事,把這份熱愛悄悄種進兒子心裏。
作為引航前輩,他更是把在浪濤裏搏來的經驗傾囊相授,帶出了3名優秀徒弟。他總結出的眾多操作規範早已成了青年引航員手裏的“教科書”。
更為重要的是,他時刻用行動告訴年輕一代:引航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制服上的四條杠代表著“專業、技能、知識、責任”。
長江依舊奔涌不息,引航員身影依然忙碌。守護水上國門安全,站在服務港口發展前列,“蔡文鵬”們用萬船軌跡書寫完美人生,用智慧與勇氣為長江經濟帶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