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避免數據重復填報 項目核查“雲端速辦”雲南農村公路數字化管養減負增效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8-18 08:46:13

彩雲之南,一條條延伸的農村公路如同銀絲帶般串珠成鏈,編織著鄉村振興幸福圖景。“我們研發農村公路數字化管養平臺,推動農村公路管理實現數字化變革,基層數據填報時間從日均4小時降至1小時,從源頭杜絕報表‘馬拉松’。”雲南省公路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數字化管養平臺構建了“一數一源、全域共用”數據體系,涵蓋數字路網、資金管理、路況備案等數字化模組。

近日,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通報了2025年減負增效第一批先進典型,雲南省公路局入選。近年來,雲南省公路局黨委以“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為目標,聚焦農村公路管養“重復填報、檢查繁瑣、決策粗放”等痛點問題,開展數字化管養、智慧核查、線上評價工作,有效實現數據填報、現場核查、資料迎檢“三下降”和工作效率、資金支付率、路況品質“三提升”,實現讓數據多跑路、基層少跑腿。

數字影像庫實現可視化管理

“全長18.68公里的縣道小永線已採集到1771張實景影像,路況品質總體為優良,其中優等路15.68公里、良等路3公里。”昭通市昭陽區交通運輸局地方公路管理段副段長羅維鴻對著螢幕向記者介紹,“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哪個樁號的影像都瞧得著,真是太方便我們檢查路況工作了!”

近年來,雲南加強路網可視化管理,在數字化管養平臺建設數字影像庫,涵蓋30萬公里農村公路3000萬張影像,就像給農村公路進行“體檢報告存檔”。雲南省公路局農村公路處副處長徐雷介紹,通過數字化管養平臺,基層人員核查任意路線路況的時間從16小時縮短至3小時,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在資金管理領域,雲南通過AI識別技術建成資金支付電子憑證庫,實現憑證錄入核驗全流程自動化,不用派專人到基層查閱憑證。截至7月,平臺已累計處理1.49萬張支付憑證,準確率達99.5%。

優化評價體系為基層減負

截至2024年年底,雲南省公路總里程達3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8萬公里、農村公路30.2萬公里,均居全國第2位,公路項目監管、長週期養護壓力較大。

雲南創新項目核查機制,通過“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核查管理系統”,構建“網上管、掌上查”新型監管模式,將管理終端延伸至項目現場,實現“雲端速辦”。

借助移動端影像採集與AI智慧分析技術,省、州(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基本不用到項目現場,只需線上上開展項目核查。基層人員通過手機App上傳關鍵節點影像,系統自動關聯項目GIS坐標、自動比對項目完成情況。截至7月,雲南已線上上累計核查1.29萬公里農村公路新改建項目、0.53萬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1393座危舊橋梁改造。

為有效減輕基層負擔,雲南優化農村公路養護評價體系,將傳統九大項23小項指標的現場考評,優化為養護水準、養護任務、養護資金管理三大模組9個小項的線上評價,高效完成全省129個縣(市、區)的農村公路養護績效評價,評價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支付率提升至78.96%,優良中等路率提升至89.86%。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