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吉利汽車浙江湖州長興基地的零部件倉庫,一批即將發往東南亞的汽車配件整齊碼放著。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批貨物不再通過公路轉運至上海港,而是直接運往幾公里外的浙江省海港投資運營集團長興港務集裝箱碼頭。“一個大箱走水路,比公路直拖能省1000多元,一年能省下數百萬元運費!”港區物流部門相關負責人指著運輸單説。
作為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交界的戰略節點,近年來,湖州港長興港區通過基礎設施升級、多式聯運創新、數字化賦能與綠色低碳實踐的“組合拳”,為“航運浙江”寫下生動注腳,實現從“內陸小碼頭”到“國際起運港”的蝶變。
2024年7月,長興港區上線“浙江e港通”,啟動“CCA長興”模式,從這裡進出口的貨物享受“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全流程服務。
“以前提單上只能顯示寧波舟山港或上海港等母港,現在長興港區的代碼已納入部分國際船公司體系,提單可直接標注‘長興港區’!”長興港務相關負責人介紹,CCA(支線協議)模式實現了船務、關務、港務“一體化”,通關效率提升40%以上。
數據顯示,“CCA長興”模式啟用13個月以來,集裝箱吞吐量突破9300標箱。今年上半年,長興港區集裝箱吞吐量超8.3萬標箱,長興港務外貿出口重箱量同比增長69%。截至6月底,已有7家外貿一線船公司簽訂以長興港區為“始發港”和“目的港”的CCA協議。
在長興港務二期倉庫屋頂,4.6萬平方米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産生的綠電同時供應碼頭設備及船舶岸電使用。“我們正在申報交通運輸部第二批零碳碼頭試點。”相關負責人透露,“光伏+港口”的模式不僅降低用能成本,更成為吸引新能源企業的“綠色名片”,吉利汽車集團等企業將零部件存儲于長興港區,通過綠色運輸網路發往全球。
在長興港務中控室,綜合型碼頭生産作業系統大屏實時顯示貨物流轉數據。該系統實現了長興港務、外部客戶及口岸單位的數據交互。“集裝箱進卡口時,資訊會自動上傳至系統,查驗異常處置時間縮短50%。”工作人員表示,港區智慧閘口項目、龍門吊智慧理貨項目也已投入試運作,智慧化水準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