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15時59分12秒,浙江寧波驍遠海運有限公司辦公室爆發出一陣歡呼。經辦人劉璐在電腦前長舒一口氣——在離截止時間僅剩48秒時,他成功上傳了公司新購集裝箱船“驍遠21”輪營業運輸證,保住了公司一筆重要業務。
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極限衝刺”,背後是寧波市交通(港航)審批部門對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的精準響應與主動服務。
最後48秒的“極限衝刺”
時間撥回到當日9時46分,寧波驍遠海運有限公司向寧海縣交通運輸局提交了“驍遠21”輪營運證的申請材料。這是一艘剛從上海購入的11488載重噸集裝箱船,前一日剛辦完轉籍手續。
根據客戶要求,該公司必須在當天16時前上傳有效的船舶營運證,否則將失去這筆業務。“如果錯過今天,至少要等4天后才能安排下次業務,每天將損失約4萬元,整體損失將達16萬元。”該公司總經理陳興海道出了此事的緊迫性。
接到企業的加急訴求後,寧海縣交通運輸局和寧波市交通(港航)審批部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由於該企業具有良好的信用記錄,該申請被提升至最高優先級。市縣兩級審批人員全程“盯表作戰”,為每個環節設置了完成時限。材料受理、審核、審批、決定……一系列流程在數字政務平臺上高速流轉、無縫銜接。
15時58分,劉璐的手機響起提示音,資訊顯示:“您申辦的‘驍遠21’輪船舶營運證已審核成功。”他立即登錄浙江政務服務網下載電子證照,並上傳至客戶系統。當系統顯示“上傳成功”時,距離最終截止時間僅剩48秒。據悉,該事項法定辦理時限為20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5個工作日。
建立政務服務限時辦結制度
“我幹了幾十年航運,以前最擔心的就是辦證。”陳興海感慨道,“要在市裏、縣裏上下跑,海事、港航來回跑。現在實行全程網辦、電子證照,我們不用出門,上午提交申請,下午就能辦好,還能按我們的需要靈活辦理。”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限時送達”服務並非法定要求的常規操作,而是寧波交通港航部門推出的增值服務。目前,寧波已建立政務服務限時辦結制度,明確時限標準、計時起點,做到流程公開透明,實行超時問責制,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和企業辦事效率不高的難題。
審批部門負責人表示,這是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具體實踐,目的就是把港航政務服務的特色做突出、優勢做紮實、長板拉更長。
數字賦能優化營商環境
“要是沒有全程網辦和電子證照,我們絕對趕不上這次業務截止時間。”劉璐直言。
如今,寧波港航審批業務已實現全程網辦率達100%,申請人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提交材料,政務部門線上完成所有審批環節,真正做到“隨時隨地辦”,大幅節省企業辦理行政審批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
電子證照也在此次“48秒營救”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作為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工程,電子證照不僅便企利民、省時省力,還能實現秒級共用、自動核驗,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據寧波交通港航審批部門介紹,目前全市港口和航運企業“電子證照”綁定率已達87%,新辦證企業更是實現電子證照全覆蓋。
寧波驍遠海運的案例,直觀展現了數字化政務改革的實際經濟價值:當政府部門能提供“限時送達”等精準服務時,本質上是在為企業降低運營風險、提升資本利用效率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各地營商環境競爭加劇,政務服務的響應速度和數字化水準,已成為衡量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寧波的這次“48秒營救”,不僅幫企業保住了訂單,更生動詮釋了當地政務服務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的深刻變革,為優化營商環境寫下了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