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部署。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迅速行動,將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推動農村公路向“美麗交通經濟走廊”轉型。
“十四五”以來,寧夏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努力打造廣覆蓋、深通達、高品質的農村公路網路,超3萬公里農村公路成為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生動畫卷在“塞上江南”鋪展開來。
一條路激活一片熱土
金秋時節,走進吳忠市紅寺堡區,嶄新的中航路從羅山腳下和空曠遼闊的航空航模基地穿過,串起沿線葡萄酒、黃花菜、旅遊等産業,成為紅寺堡區産業騰飛的引擎和村民出行的“幸福路”。
今年,全長11公里的中航路實施預防性養護和升級改造,沿線群眾從“走得了”升級“走得好”,物流從“運得出”變為“運得暢”。
“新收的葡萄最怕顛簸,過去路況差,運輸過程中品質難免受影響。”東方裕興酒莊首席釀酒師吳秀勇告訴記者,升級改造後,平穩的運輸環境為葡萄酒品質增加了一道“保險”。
公路的延伸,打開了酒莊的“大門”。東方裕興酒莊助理釀酒師張志學説,每年有超過5000人次的客商、研學團隊和葡萄酒愛好者慕名而來,酒莊生産的佳釀通過四通八達的公路網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將寧夏的“紫色名片”傳得更遠。
一條路,激活一片熱土。中航路服務帶動沿線鎮村發展黃花菜、中藥材等特色産業5萬餘畝,群眾收入高於全區平均水準。位於紅寺堡區中圈塘村的寧夏岐黃聖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有4000畝中藥材示範基地,帶動周邊18個村種植中藥材達1萬餘畝,每年僅田間管理就能創造4000余人次的靈活就業機會。
“十四五”以來,寧夏累計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超300億元,實現所有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等級公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標,優良中等路率達93%,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農村公路網路基本形成。
交通線成了産業線
農村公路由通變暢,鄉親們的“錢袋子”更鼓了,鄉村發展活力得到極大釋放,越來越多的農民借助便捷交通,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産業,“塞上江南”農産品賣到了全國各地。
中圈塘村黃花菜種植大戶黃金慧的“致富賬本”讓人眼前一亮。過去只有砂石路時,採摘的黃花菜運抵縣城要2小時,損耗率超20%;如今,客商冷鏈車直通地頭,鮮品損耗率降至5%以下。
“今年10畝黃花菜收益就達到了12萬元左右。”黃金慧蹲在田埂邊,望著彩色慢行道感慨道,“2008年這條路還是土路,2015年變成瀝青路,今年又改造升級,還增加了慢行道,黃花菜基地成了‘網紅打卡點’,交通線變産業線。”
近年來,寧夏持續推動“農村公路+”發展,將運輸通道升級為産業發展動脈,建成一批旅遊路、産業路、資源路。
賀蘭山東麓,一個充滿活力的葡萄酒産區正在崛起,成片的葡萄園染綠了數十萬畝荒灘,特色各異的酒莊成了萬千遊客前來感受塞上風情、體驗新式浪漫的“打卡地”。今年8月開工的賀蘭山東麓旅遊環線項目總投資3.68億元,有效串聯沿線多處景點、58家葡萄酒莊及多個民宿體驗地,建成通車後,將進一步推動當地“交通+産業+文旅”融合發展。
地處六盤山區的固原市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具有發展冷涼蔬菜的獨特優勢。“農村公路+冷涼蔬菜”模式讓這裡的蔬菜外銷率提升至85%,全市已建成冷涼蔬菜規模化種植基地130余個,年産鮮菜200萬噸以上,“六盤山冷涼蔬菜”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發展路上的“熱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