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青海“大通道+微迴圈”讓偏遠村莊因路而興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11-18 08:55:36

青甘快速通道持續加密,青川通道等級不斷提升,青新交通主軸基本形成,青藏幹線通道基本貫通,省際交通骨幹網不斷織密;500座輕型化便民橋建成,惠及30萬農牧民;“五個1號”“十座山”等精品交旅融合項目,為沿線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十四五”以來,青海省交通運輸廳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堅持需求導向,創新構建“大通道+微迴圈”立體交通網路。

預計到今年年底,青海“十四五”期將完成交通固定資産投資930億元,全省公路總里程達9.3萬公里,打通10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

將交通運輸作為優先保障領域

作為西部經濟薄弱省份,資金短缺是制約青海交通發展的關鍵因素。青海省將交通運輸作為優先保障領域,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交通項目建設,建立省級領導包聯制度,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難點、堵點,採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支援交通項目建設、大力化解交通存量債務等一系列措施,省直各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推動項目前期工作。

聚焦區位優勢,青海省際快速通道加快貫通,“十四五”以來建成黃瓜梁至茫崖、加定至海晏、麥秀至賽爾龍等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加快推進扁都口至峨堡、小沙河至寧纏埡口等瓶頸路段建設,首次打通新疆若羌方向對外高速公路通道,新增甘肅永登、瑪曲、碌曲、臨夏方向省際高速公路通道。

與此同時,省際“毛細血管”持續暢通,青海相繼建成玉樹至四川石渠、雜多至西藏聶榮、建設橋至四川色達等普通國省道省際通道,有序改造甘德下藏科至甘肅、囊謙尕爾寺至西藏等農村公路省際出入口,加快建設安巴拉山口(川青界)至歇武、班瑪至友誼橋(青川界)、囊謙至娘拉(青藏界)等普通國省道省際通道,公路等級、路況水準不斷提升。

便民橋通到農牧民家門口

金黃梯田、碧綠水庫,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的雲谷川,在雪山映襯下形成“秋日碧玉”的視覺效果。河上,今年春季完工的雲谷川河4號橋穩穩屹立,這是青海省第一個試點實施的“我家門口那座橋”項目。

雲谷川河4號橋原為村民自建橋,去年汛期被洪水沖毀。隨後,村民採用架管及木板搭建臨時橋梁通行,但是只能行人無法行車,且安全隱患突出。湟源公路總段西寧公路段高效推進橋梁選址、建設,趕在今年汛期前,將新橋穩穩噹噹建起來。“以前過橋時格外小心,生怕發生意外。現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橋,不僅安全還能行車。”李家山鎮大路村村民索明德高興地説。

今年以來,青海秉承交通為民宗旨,結合全省農業區、農牧區的實際情況和現狀需求,實施500座“我家門口那座橋”專項民生工程。截至10月12日,500座便民橋梁建設任務全部完成。據估算,這些便民橋每年可減少農産品損耗8000噸,為農牧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至2027年,全省計劃三年建設1500座便民橋梁,有效解決偏遠地區群眾“出行難”,讓便民橋成為真正的“連心橋”和“致富橋”。

交通線變風景線

今年8月,2025年第三屆中國原子城同寶山登山大賽激情開跑,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余名徒步愛好者賞美景、品美食、登高望遠,體驗青海湖北岸同寶山的無限魅力。

得益於今年新建成的27.2公里同寶山旅遊公路,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同寶山走紅“出圈”。海北州交旅融合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劉輝介紹,公路通車後,同寶山露營基地單日遊客量超1.88萬人次,刷新紀錄,餐飲服務優先採購本地酸奶、牛奶、牛羊肉及酥油等食材,優先聘用本地群眾在營地從事服務、環衛等工作,實現每人平均增收3萬元以上。

“十四五”以來,青海圍繞“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遊公路主骨架,高標準打造“五個1號”交旅融合生態景觀大道,倒湖茶公路、翡翠湖旅遊公路、同寶山至達玉五穀旅遊公路通車,北龍山、拉脊山、同寶山等生態旅遊風景道建成,推動“交通線”向“風景線”轉變。

今年前三季度,青海接待遊客5613.6萬人次,同比增長20.4%。其中,依託旅遊公路帶動的自駕遊、騎行遊、露營遊等新興業態約佔45%,青海湖、北龍山、同寶山等交旅融合項目直接帶動投資超350億元,間接拉動上下游産業鏈産值超千億元,新增就業崗位約2萬個,許多偏遠村莊因路而興、因路而富。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