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培訓管理規則》修訂解讀 > 媒體報道

凝聚向心力 繪就同心圓——中國船員發展環境綜述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17-03-17 09:59:00

  編者按

  船員是水運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建設海運強國、海洋強國、服務國家三大戰略的重要支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具有20多年遠洋船長經驗的茅慧權,越來越幸福和自豪。幸福的是,當他駕駛“中海印度洋”輪這艘1.9萬標箱的現代化集裝箱船遠航時,可以隨時通過網路與家人聯繫和溝通,不管身在何地,與家人的心始終在一起。讓他倍感自豪的是,駕駛中遠海運集團當今技術最先進的船舶的高級船員都是中國人,依靠“外援”的歷史畫上了句號。

  每次準點安全地到達碼頭,乘客帶著滿意的微笑離開時,來自廣州市客輪公司的一類駕駛員鄭開文都會很欣慰,39歲的他所就職的珠江水上巴士,正在由過去的單一通勤功能向通勤、旅遊觀光等多元功能拓展,越來越多的乘客對他們專業、熱情的服務點讚,他們感到非常自豪。

  當“90後”許成宇作為外派船員第一次登上油輪的那一刻,興奮的他明白了大學時光沒有白費,他心馳神往的航海生活正式開啟。他發自肺腑地喜歡這份具有挑戰的工作,雖然還是一個新兵,但是他的夢想是當一名船長,去探索佔地球面積70%的藍色海洋。

  他們是中國130多萬船員的縮影。作為走向海洋的先行者,船員是海運強國、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石,是服務國家三大戰略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黨和政府與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船員發展,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合力繪就有法可依、政策保障、文化建設和機制支撐的同心圓,努力營造尊重、關心和關愛船員的良好發展環境,不斷刷新船員的存在感、使命感和幸福感。在力促船員不斷實現體面勞動,構建海上和諧勞動關係的前進道路上,同心圓上凝聚而成的向心力越來越磅薄。

  尊重勞動有法治保障

  隨著《2006海事勞工公約》(簡稱MLC2006)的實施,來自華洋海事中心的輪機長申石磊感到了諸多變化:以前伙食不好,現在全部達標;以前沒有健身器材,現在休閒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體面勞動的理念和他的工作越貼越緊,變得越來越實在。

  與申石磊同感的還有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魏薇。作為船員的“娘家人”,她感慨地説:“隨著國際公約和國內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與完善,船員體面勞動變得有法可依,法治環境不斷改善。”

  于2016年11月12日對我國正式生效的MLC2006,是在國際勞工組織(ILO)框架下,經政府、船東和海員三方取得共識後締結的一部綜合性海事勞工條約,詳細規定了海員上船工作的最低要求,明確了海員的權利和成員國的義務,被譽為海上勞動者的“權利法案”。

  “公約實施後,海員的體面工作和生活將得到進一步保障,我國海員權益方面的立法也將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船員管理處處長葛同林表示,交通運輸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建立海事勞工公約履約機制,全面履行公約要求,制定海事勞工條件檢查和船員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度,並不斷完善國內立法,持續改善船員發展的法治環境。

  近年來,我國加快立法進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制定《海員外派管理規定》《內河船舶船員值班規則》,修訂《船員培訓管理規則》《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證規則》《海船船員值班規則》《內河船舶船員適任考試和發證規則》等一批部門規章,適時制定並調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馬尼拉修正案過渡規定實施辦法》《海船船員培訓合格證書籤發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

  截至目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為主體的法規體系更加完善,涵蓋船員註冊、培訓、考試、發證、值班、服務、海員外派、權益保護等各個領域,符合我國國情、適應國際航運發展需要的船員管理法規體系基本形成。

  贏得尊敬有政策傾斜

  每次看到中國海軍出現在亞丁灣,為往來商船保駕護航時,中國船員的心中都感到暖流陣陣。漂泊在外的他們,強烈地感受到祖國的關注、關心和關愛,肩上的使命感和心中的幸福感不斷刷新。

  這是我國不斷改善和優化船員政策保障和文化建設環境的一個生動案例。近年來,我國突出船員主體地位,不斷改善促進船員隊伍科學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營造了尊重、關懷船員的濃厚氛圍。

  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海運業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加強海員特別是高級海員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專業化、國際化海運人才。隨著《教育部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提高航海教育品質的若干意見》和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發佈實施加快船員隊伍發展的十大措施等政策的深入實施,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條件得到持續改善,辦學品質和水準進一步提高,船員隊伍加快發展,目前我國船員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交通運輸部還推動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在船員教育培訓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出臺減免船員個人所得稅的政策,提升船員職業吸引力。同時,認真研究並主動對接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職業教育、自貿區等方面的新政策,努力創造有利於海員發展的良好環境。”葛同林表示。

  一系列有力的舉措紛紛出臺——

  交通運輸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上海船員評估示範中心,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正在抓緊推進;

  廣東省人民政府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中,把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海員中心”列為主要任務,由廣東海事局&&,正在積極開展前期準備;

  廣西海事局和安徽省地方海事局推動地方政府出臺內河船員中職教育學費、生活費補貼等政策;

  汕頭海事局聯合汕頭國際海員俱樂部在全國範圍內率先舉辦“維護船員權益、促進航運發展、推動海員體面勞動”系列活動,率先成立“汕頭海員志願者服務隊”,以實際行動推動海員體面勞動,擴大社會影響。

  在政策環境不斷“聚焦”船員的同時,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與中國海員建設工會等部門還聯動合唱,演繹了一曲曲緊扣“船員”心弦的文化建設交響樂章——

  組織編寫《中國海員史》,展現海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突出貢獻和精神風貌;

  開展“全國海員技能大比武”和“世界海員日”活動,提升船員素質,弘揚海員文化;

  表彰100名優秀船員和100名優秀船員家屬,評選十大最美海員,出版《海員的故事》,組織記者隨船走絲路……

  “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高了船員在公眾中的地位,為船員隊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華洋海事中心副總經理李立謙表示。

  和諧關係有維繫機制

  為了構建和諧海上勞動關係,我國還建立了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

  2009年,由交通運輸部、中國海員建設工會、中國船東協會三方組成的全國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正式啟動。“該機制是國家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履行國際公約的重要機制,搭建了一個就保護海上勞動關係各方合法權益等有關重大問題的經常性溝通與協調的協商平臺。”葛同林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15個省市建成或在建當地的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具有中國特色的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組織體系初步形成。

  近年來,三方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援,著力解決海上勞動關係領域的突出問題。自從2009年中國海員建設工會與中國船東協會共同簽署《中國船員集體協議》以來,船員集體協商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船員集體協議得到大力推動。作為我國首個全國行業集體協議,該協議對船員職業保障的各方面內容進行了系統規範,涵蓋了有關船員就業與勞動條件、工資水準、勞動標準等內容,在加強船員管理,提高船員整體素質,維護船員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集體協議已成為我國船舶通過國外港口國海事勞工檢查的重要文件之一。”魏薇表示,海員工會和船東協會建立了定期磋商機制,每年對集體協議進行修訂,保障了船員勞動經濟權益。“雖然我國船東自金融危機以來面臨嚴峻經營形勢,但是我們依然呼籲船東加大投入,保障船員合理權益。”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表示。

  同時,三方還積極為海員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他們推動改善船上工作生活條件;通過集體協商制定了《船員在船傷病亡處理行業標準》,增加了女船員權益保護規定。積極應對海員境外勞務突發事件,通過外交渠道,有效處置了多起海員境外突發事件。


政府資訊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