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九傑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農村公路高品質發展是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均等化的重要抓手,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對於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農村公路路網建設與可持續運營,將有力促進農村貨運物流和農村流通體系的發展,助力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出村進城,促進農村消費升級,提升農産品的市場通達性和土特産品的附加值。
二是農村公路品質提升,有助於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客運發展和城鄉人口流動、城鄉要素的公平交換,發展農村文旅、休閒觀光、康養産業等新業態,推動實現農村自然資源和生態産品價值。
三是農村公路建設中推行以工代賑方式能夠為農民提供工作就業機會,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中吸納農民參與、設置公益性崗位,將有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農村公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制定出臺,為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完善城鄉一體的公路網路體系提供了法治保障,為進一步發揮農村公路對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的支撐和賦能作用奠定了法治基礎。
《條例》體現了農村公路路網建設的普惠性、公平性,以及與農村産業發展的融合性,有助於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條例》強調要提升農村路網品質、推動路網提檔升級,有助於實現城鄉公路品質均等化;強調要優化路網結構和佈局,加強路網密度不足的偏遠山區、邊疆地區的公路建設,提高路網的廣覆蓋性、通達性,有助於改進偏遠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強調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産業園區、旅遊景區等一體化建設,促進農村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有助於推動農村産業發展條件、農村生活條件改善,推進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
《條例》明確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同時對村道建設、管護作出專門規定,彌補了相關法律法規對村道規定的不足。村道是農村公路網的神經末梢,對解決工業品下鄉“最後一公里”和農産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里”問題至關重要,與農民生産生活息息相關。《條例》的頒布出臺,為加強村道建設管護、補齊農村交通設施短板、打通公路路網堵點卡點,提供了明確的法規依據。
《條例》明確了發展農村公路的責任主體。規定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發展承擔主體責任;縣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農村公路相關工作;國務院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公路工作的指導監督。《條例》還要求農村公路發展建立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資金保障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排應由其承擔的農村公路發展經費,並列入本級預算。這些體制機制性規定有利於強化農村公路高品質發展的組織保障、資金保障。
《條例》體現了建立農村公路多元化治理體系的理念。不僅強調對農村公路建築控制區、超限運輸行為、路域環境整治、隱患排查治理的規範要求,同時要求縣鄉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採取靈活有效的方式,對農村公路沿線居民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愛路護路宣傳教育,鼓勵、引導將愛路護路有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增強農民愛路護路意識。這些規定在增強剛性約束的同時發揮了法律制度的引導、教育功能,調動農民愛路護路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助於提升農村公路的治理效能,節約治理成本。
相關文件:
1.《農村公路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