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雷 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
從我國農村公路發展面臨的新需求、新任務、新形勢,以及所承擔的新功能而言,剛出臺的《農村公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將有效引領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為新時代“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一、聚焦各環節突出問題
《條例》針對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各環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主體責任落實、資金保障等共性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
在主體責任落實方面,《條例》明確“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發展承擔主體責任”,包括組織領導、落實支援措施、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實施升級改造、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健全管理養護責任制、加強應急保障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此外,《條例》還明確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的相應職責,構築起各司其職、協同聯動的責任體系。值得關注的是,《條例》還首次明確了村道的法律地位,解決了長期以來村道責任主體不明的問題。這些都為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協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在資金保障方面,《條例》提出“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資金保障制度”,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排應由其承擔的農村公路發展經費並列入本級預算,還特別強調要落實養護資金財政支出責任。鼓勵通過慈善和社會捐助以及綜合開發運營農村公路相關資源、權益等方式籌集農村公路發展資金,支援金融機構提供相應金融服務,鼓勵引導社會資本依法參與農村公路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條例》提出“農村公路與鄉村旅遊等經營性項目一體化開發的收益可以用於農村公路養護”,這不僅為農村公路養護提供了新的資金渠道,也為農村公路與旅遊等産業融合注入新動能。
二、錨定高品質發展目標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如何精準高效推進高品質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條例》重點從路網品質、産業融合、治理效能、養護管理、安全保障、服務功能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針對現有農村公路尚有部分不符合最低技術等級要求、部分地區路網密度不足等問題,《條例》明確以提升路網品質為重點,推動路網提檔升級、優化結構。《條例》還立足當前農村公路發展實際,突出強調了一體化、集約化融合發展的理念,強調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産業園區、旅遊景區等一體化建設,促進農村公路建設與鄉村産業發展有機融合。鋻於産業融合、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條例》突出強調應健全激勵機制,通過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融合發展,以拓展農村公路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
從近年來火熱的農村電商直播來看,在縣域農産品網路零售額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一批年輕的農民與返鄉創業者正借助數字媒體、網路直播平臺售賣當地特色農産品,使得電商直播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整體而言,電商直播的興起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縣道溝通城鄉、鄉道往來交織、村道連田到戶”的農村公路網。如果離開線下的公路基礎設施體系和依託於此的物流配送體系,線上的電商直播是無法持續火熱的。這也充分體現了農村公路帶動農村産業發展、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條例》提出提高路網品質、促進産業融合和拓展服務功能三個方面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彰顯了未來農村公路在引領優化農村農業産業佈局、推動城鄉要素流動和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動農村公路與沿線關聯産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農村公路暢通城鄉、高效連接市場的作用,才能把農村地區的環境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乃至更好地服務於國內經濟大迴圈、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條例》的出臺不僅進一步鞏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公路發展成果,及時回應了新時代農村公路發展導向、制度體系等關鍵問題,更重要的是將對未來我國農村公路的高品質發展發揮有力的引領作用。
相關文件:
1.《農村公路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