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數據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發佈了《關於“人工智慧+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交科技發〔2025〕92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便於社會各界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切實做好《實施意見》的貫徹實施工作,現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2025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經濟和智慧社會新形態。
交通運輸場景多元、數據豐富,是人工智慧重要的先行落地領域之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深入推進“人工智慧+交通運輸”行動,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數據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在系統梳理技術攻關需求、全面盤點典型應用場景的基礎上,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制定了《實施意見》,旨在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在交通運輸領域規模化創新應用,引領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邁上新臺階。
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明確了“人工智慧+交通運輸”行動總體目標:到2027年,人工智慧在交通運輸行業典型場景廣泛應用,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體系落地部署,普及應用一批智慧體,建成一批標誌性創新工程;到2030年,人工智慧深度融入交通運輸行業,智慧綜合立體交通網全面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總體水準居世界前列。《實施意見》主要部署了以下4方面任務。
一是加大關鍵技術供給。提出了開展應用技術攻關、加快智慧産品創新、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等3項重點任務,聚焦行業發展的共性需求與前沿方向,構建覆蓋全産業鏈的人工智慧産品體系,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系統的智慧化水準,築牢人工智慧應用根基。
二是加速創新場景賦能。充分發揮行業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從組合輔助駕駛、智慧鐵路、智慧航運、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建養、聯程聯運與智慧物流等領域部署7項重點任務,以場景創新為牽引,以試點示範為抓手,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應用案例,形成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的發展格局,拓展人工智慧應用廣度。
三是加強核心要素保障。提出了統籌優化算力供給能力、加快高品質數據集建設、推動泛在網路設施建設等3項重點任務,因地制宜強化算力保障,構建覆蓋多模態、多場景的交通運輸大數據資源體系,打造天地一體、雲網融合的交通數據傳輸網路,為人工智慧應用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支撐體系。
四是優化産業發展生態。提出了提升産業生態孵化能力、持續完善人工智慧治理機制、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應等3項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快人工智慧技術成果轉化,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人工智慧創新環境。
《實施意見》還提出了建立交通運輸人工智慧協調發展機制、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加強網路和數據安全合規管理、完善倫理審查規則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網路和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等保障措施。
三、實施安排
《實施意見》聯合印發後,交通運輸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細化工作任務,強化工作協同,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打造“人工智慧+交通運輸”創新工程,組織實施“十百千”創新行動,加速人工智慧全面賦能,助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
相關政策: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資訊化部 國家數據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用航空局 國家郵政局關於“人工智慧+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